图书介绍
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更和,吴国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言出版社
- ISBN:78008036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动态1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产生1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
(二)早期研究4
(三)形成与传播6
(四)时代背景9
二、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新动态12
(一)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动态12
(二)地区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规划和政策动态15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意义、原则与方法23
一、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意义23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24
(一)科学性原则24
(二)系统性原则24
(三)动态性原则25
(四)可操作性原则25
(五)典型性原则25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方法25
(一)系统法25
(二)目标法26
(三)归类法26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26
五、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基本类型27
(一)单一指标类型27
(二)综合核算体系类型28
(三)菜单式多指标类型28
(四)菜单式少指标类型29
(五)“压力—状态—反应”指标类型29
第二篇 不同尺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第三章 国家尺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31
一、国际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31
(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31
(二)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37
(三)英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41
(四)美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43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45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45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主要指标体系55
第四章 省级尺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60
一、省域可持续发展类型划分60
二、省级可持续发展评估实例60
(一)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60
(二)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64
(三)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69
(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71
(五)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75
(六)珠港澳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77
第五章 地市级尺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83
一、地市级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83
(一)地市级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83
(二)地市级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一般设计84
二、地市级可持续发展评估实例85
(一)南阳市可持续发展评估85
(二)常德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88
(三)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89
第六章 县级尺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93
一、县级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93
(一)县域的特点及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意义93
(二)县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93
二、县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95
三、县级可持续发展评估实例99
(一)高邮市县级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的建立99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度的计量模型101
第七章 社区尺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104
一、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04
(一)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104
(二)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105
(三)上海市崇明社区案例研究106
二、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20
(一)生态社区的内涵120
(二)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120
(三)生态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122
(四)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23
(五)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25
第三篇 区域内部不同维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第八章 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128
一、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要求128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31
(一)静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31
(二)动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32
第九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141
一、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实质与特征141
(一)层次性142
(二)多元性142
(三)长期性143
(四)时间性143
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析框架143
(一)状态评价指标确定的目的及其基本框架143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指标的选择原则145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状态指标的选择146
三、建立全面、科学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147
(一)坚持六个原则147
(二)实现两个结合149
四、发展状态评判方法:指标的“离差度”法150
(一)单项指标离差度值确定的一般方法150
(二)三种类型指标离差度的计算151
(三)“离差度”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值的步骤151
(四)标准值或参考值的确定152
(五)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结果评价153
五、案例研究——池州地区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置154
(一)农业资源指标155
(二)生态环境指标155
(三)经济发展指标156
(四)社会发展指标156
第十章 工业与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158
一、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58
(一)构建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58
(二)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162
二、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测度164
(一)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164
(二)测度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设计165
(三)对我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测度168
(四)测度结果的基本分析170
三、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架171
(一)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含义171
(二)选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71
(三)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描述172
(四)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进行定量评价176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评估178
一、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78
(一)运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178
(二)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前提179
(三)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应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约束条件179
二、评价指标体系180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80
(二)评价指标体系180
(三)对评价指标的说明183
第十二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估185
一、目标设定和基本原则186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86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87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188
(一)生态环境类指标188
(二)旅游经济类指标188
(三)社会文化类指标189
(四)旅游支持系统指标190
第十三章 矿区与矿业可持续发展评估191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91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93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构造及基本步骤194
四、中国台湾省矿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简介197
(一)背景197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97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199
第四篇 不同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第十四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202
一、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202
(一)指标体系的构造原则202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3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204
(一)定量分析方法的选取205
(二)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205
三、实例分析207
(一)公因子个数的确定207
(二)公因子的经济含义207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208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分级209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容量指标及模型210
(一)城市环境容量及指标体系的确定210
(二)城市环境容量模型建立214
第十五章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估217
一、建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217
(一)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需要217
(二)建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小城镇发展的内在需要217
(三)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需要218
二、建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218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218
(二)以人为本理念218
(三)环境保护理念219
(四)创新理念219
(五)社会文化理念219
三、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20
(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20
(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220
(三)区域性原则220
(四)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21
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221
第十六章 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224
一、评价指标确定的目的及其基本框架225
二、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226
三、流域评价指标建立及评价方法227
第十七章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估231
一、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231
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32
(一)构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32
(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234
三、案例研究237
(一)数值的标准化和权重的确定237
(二)模块层、领域层要素权重的确定239
(三)综合评估结果分析241
第五篇 货币化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第十八章 绿色GDP243
一、“绿色GDP”的基本架构244
(一)环境资产244
(二)自然资产的“消费”244
(三)总量调整244
(四)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核算245
(五)环境保护费用的处理245
(六)SEEA的实现问题246
二、GDP的缺陷247
三、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探索249
四、国内“绿色GDP”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51
五、采用绿色GDP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53
(一)采用绿色GDP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53
(二)采用绿色GDP对政府管理的影响255
六、绿色GDP面临的困难258
七、实行绿色GDP的几点建议260
(一)突出公众参与260
(二)树立科学的政绩观260
(三)发展循环经济261
八、案例研究——台湾地区编制绿色GDP账户方法简介262
(一)台湾地区绿色GDP编制结果及评价262
(二)台湾地区绿色GDP账户对大陆的启示264
第十九章 生态足迹266
一、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提出266
二、生态足迹理论与计算方法267
(一)基本概念267
(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269
三、生态足迹的研究应用270
(一)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实践270
(二)应用领域271
四、生态足迹方法的不足与问题273
五、生态足迹及相关问题研究国际前沿275
(一)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改善与深入应用276
(二)土地足迹的应用研究与改善279
(三)社会经济系统的新陈代谢和人类对初级生产力的占用研究280
(四)人类消费模式对环境可持续的影响衡量和对策研究281
(五)物质流核算帐户研究和生态包袱分析计算282
第二十章 真实发展指数284
一、真实发展指数(GDI)核算284
(一)GPI账户284
(二)GPI平衡表285
(三)GPI财务报表287
二、应用研究288
(一)指标选定288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289
(三)结果分析291
三、讨论291
第二十一章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293
一、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的提出和研究进展293
二、ISEW计算的方法学293
(一)各因子计算的说明294
(二)数据来源297
三、ISEW的案例研究297
(一)ISEW的主要影响因子298
(二)一些关键因子对ISEW的影响299
第二十二章 可持续收入、真实储蓄及生态国民生产净值301
一、可持续收入(SI)及生态国民生产净值(EDP)301
二、真实储蓄(Genuine Savings)302
三、生态国民生产净值303
四、小结305
参考文献307
后记312
热门推荐
- 3186929.html
- 2502996.html
- 3111113.html
- 1415055.html
- 1536358.html
- 2159690.html
- 2854689.html
- 1103707.html
- 190516.html
- 2434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4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1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7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0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7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7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