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裂缝性油藏描述及预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志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2828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73页
- 主题词:裂隙油气藏-油气勘探 油气勘探-裂隙油气藏 裂隙油气藏(学科: 预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裂缝性油藏描述及预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裂缝性油藏描述研究1
第一节 油藏描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1
第二节 裂缝性油田基本地质特征2
一、地质概况2
二、开发简况及开发效果4
三、油田研究现状5
第三节 裂缝性油藏的复杂性、特殊性6
第四节 裂缝性油藏描述研究的技术流程8
一、裂缝性油藏描述内容及其流程8
二、裂缝性油藏描述关键技术与方法9
第二章 裂缝系统描述原理及方法12
第一节 裂缝系统描述原理12
一、定性描述12
二、定量表征12
一、直接观测分析方法13
第二节 裂缝系统描述方法13
三、裂缝结构形态与构造的关系13
二、钻井工程、油藏动态分析方法14
三、主要测井方法15
四、实验室研究方法18
五、其它方法19
第三节 相似露头区构造裂缝系统描述21
一、相似露头区的选取21
二、构造裂缝的野外识别和描述22
第四节 岩心裂缝系统描述23
第五节 显微构造裂缝系统描述24
一、火烧山油田显微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25
二、分布规律25
第三章 裂缝原模型及其形成机制26
第一节 裂缝原模型26
一、构造裂缝特征26
二、构造裂缝与主控因素间的关系32
一、构造应力场34
第二节 裂缝形成机制34
二、裂缝的形成期35
三、构造裂缝发展演化历史35
第四章 裂缝系统定量评价及预测36
第一节 构造裂缝数值模拟法36
一、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36
二、构造裂缝的模拟计算与预测37
第二节 利用实验室分析资料评价并预测裂缝42
一、利用岩心波速异性测定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43
二、利用岩石凯塞效应测定就地三向应力大小44
三、利用岩心的古地磁确定地层中应力方向与天然裂缝方向45
第三节 储层裂缝测井评价50
一、储层裂缝测井评价概述50
二、利用SHDT识别评价裂缝50
三、利用FMS识别评价裂缝51
四、利用FMI测井识别评价裂缝54
五、利用常规测井信息识别评价裂缝57
一、钻井取心观测分析64
第四节 钻井工程分析方法在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64
二、钻井液漏失分析65
三、固井质量评价与裂缝预测66
第五节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在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68
一、油井初期产能高、高产期短68
三、油井见水快、含水上升快、水驱油效果差69
四、裂缝的存在造成产注剖面的不均衡性69
二、注水井注入压力偏低是构造裂缝存在的标志之69
五、试井资料解释及高精度电子压力干扰试井分析评价裂缝发育地区70
六、示踪剂试验判断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方位71
第六节 储层裂缝综合识别与评价73
一、储层裂缝识别概念模式73
二、图版模式73
三、多参数定量模式74
四、储层裂缝综合识别与评价74
一、沉积特征描述82
第五章 基质储层描述及预测82
第一节 基质储层特征描述82
二、成岩作用特征描述85
第二节 基质储层参数模拟及预测92
一、基质储层特征分析92
二、储层参数神经网络模拟预测94
第六章 油藏渗流地质特征研究102
第一节 裂缝与基质间的油水交换机制及影响因素102
一、裂缝与基质间油水两相渗流的机理102
二、岩心吸渗实验——基质岩块供油能力分析102
三、影响大素104
第二节 油藏渗流介质场划分及其渗流特性分析105
一、试井资料重新解释及渗流介质划分105
二、分布106
三、不同渗流介质类型储层的渗流特性106
第三节 油藏渗流屏障研究107
一、隔层特征分析及评价108
二、夹层研究111
三、渗透性有限、厚度可忽略不计的夹层的特征113
第四节 油藏渗流差异及剩余油分布特点113
一、油水流动的偏流现象113
二、水淹裂缝及未水淹裂缝的识别114
三、剩余油分布特点114
第五节 油藏渗流敏感性及注采压力系统评价115
二、H3层压力系统基本特征115
二、开发技术界限的确定及评价116
第六节 开发层系、井网、井距的适应性分析123
一、开发层系划分的依据123
二、火烧山油田开发层系划分123
三、井网、井距适应性分析123
一、地层格架模型124
二、构造模型124
第一节 H3层油藏概念模型124
第七章 裂缝性油藏地质模型及评价124
三、沉积模型125
四、成岩模型126
五、流体地化模型126
第二节 单井地质模型127
第三节 井间储层裂缝分形预测模型127
一、正演井间分形克里金的理论基础128
二、正演井间分形克里金的具体步骤130
三、分形维数计算130
四、H3层井间裂缝分形预测模型135
第四节 裂缝性储层静态地质模型137
一、建模方法及步骤137
二、基岩储层静态地质模型138
三、裂缝平面分布模型139
二、固井质量差为地层水和注入水流动创造了天然通道148
一、注水非正常水窜严重148
第五节 生产特征评价148
三、油层污染严重149
四、渗流介质结构复杂、储层物性差149
第六节 裂缝性储层综合评价及潜力区预测149
一、储层裂缝分布评价149
二、裂缝发育程度评价149
三、基质储层综合评价151
四、裂缝性储层综合评价及潜力区预测151
一、分层注水155
第八章 裂缝性油藏化化开发模式155
第一节 调整产注剖面155
二、酸化、压裂改造裂缝相对不发育层段156
三、增注与封堵调相结合156
第二节 不同渗流介质区采取相应的措施157
一、行列注水措施157
二、停注降压开采161
三、强注强采、适时提液163
热门推荐
- 917845.html
- 3823766.html
- 571610.html
- 3852351.html
- 2528540.html
- 67164.html
- 116389.html
- 928083.html
- 1622003.html
- 1865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6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3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5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2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1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2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