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云锦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57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及良种的作用1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的研究内容1
二、品种的概念2
三、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2
四、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特点3
第二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4
一、中国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工作的回顾4
二、中国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与展望5
第一篇 总论9
第一章 育种目标9
第一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意义和原则9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的育种目标及意义9
二、制定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9
第二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10
一、自然选择条件下生物变异的主要方向10
二、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1
第二章 牧草种质资源14
第一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念和类别14
一、种质及种质资源的概念14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4
三、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15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16
第三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与保存17
一、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17
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18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19
第三章 牧草繁殖方式与育种22
第一节 牧草繁殖方式22
一、有性繁殖22
二、无性繁殖23
三、无融合生殖24
四、植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24
第二节 不同繁殖方式牧草群体的遗传育种特点25
一、自花授粉植物群体25
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26
三、常异花授粉植物群体26
四、无性繁殖植物群体27
第四章 引种28
第一节 引种的作用28
一、引种的概念和意义28
二、我国牧草和饲料作物引种概况28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基础30
一、气候相似论30
二、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30
三、植物生态型与引种的关系31
第三节 引种的方法和技术32
一、引种方案的制定32
二、引种程序32
第五章 选择育种34
第一节 选择的遗传学基础和作用34
一、选择的意义和作用34
二、选择的理论依据35
三、选择育种的基本原则36
第二节 选择的基本方法36
一、单株选择法37
二、混合选择法38
三、集团选择法39
第三节 不同繁殖方式的选择法40
一、自花授粉牧草选择法40
二、异花授粉牧草选择法40
三、常异花授粉牧草选择法41
四、无性繁殖牧草选择法41
五、无融合生殖牧草选择法41
第六章 综合品种与轮回选择育种法42
第一节 牧草综合品种育种42
一、综合品种的概念及其在育种中的地位42
二、综合品种培育的遗传学基础43
三、综合品种培育的一般程序44
第二节 轮回选择47
一、轮回选择的原理和作用47
二、轮回选择的基本方法49
三、轮回选择在自花授粉植物中的应用53
第七章 杂交育种56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56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56
二、杂交育种的意义56
第二节 杂交亲本选配57
第三节 杂交组合方式58
一、单交(成对杂交)59
二、复合杂交59
三、回交60
四、多父本杂交(多父本混合授粉)62
第四节 有性杂交技术及杂种后代选育62
一、调节开花期62
二、人工控制授粉63
三、开放授粉(自由授粉)65
四、杂种后代的选育65
第五节 有性杂交育种程序66
一、有性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66
二、加速杂交育种过程的方法68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69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69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69
二、利用杂种优势的原则70
三、不同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71
四、牧草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71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71
一、显性假说72
二、超显性假说73
第三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技术74
一、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74
二、杂交制种技术75
第四节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76
一、雄性不育的特征与遗传76
二、三系的选育与制种78
第九章 诱变育种81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特点和利用81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81
二、诱变育种的特点81
第二节 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83
一、物理诱变83
二、化学诱变87
第三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89
一、诱变材料的选择89
二、诱变育种程序90
第四节 辐射和其他育种方法的配合使用91
第十章 倍性育种94
第一节 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94
一、单倍体的特点及意义94
二、花粉单性发育成植株的生物学原理96
三、单倍体育种程序及步骤97
第二节 多倍体育种99
一、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99
二、多倍体在自然界的出现及意义100
三、多倍体的发生和形成101
四、诱发多倍体的方法102
五、诱发多倍体在牧草中的意义和利用104
第十一章 远缘杂交育种106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意义与作用106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及其特点106
二、远缘杂交在育种中的作用106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及其克服方法110
一、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的原因110
二、克服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的方法110
第三节 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113
一、远缘杂种的夭亡和不育现象113
二、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原因113
三、克服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方法114
第四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116
一、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116
二、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特点116
三、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特殊处理方法117
四、远缘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118
第十二章 抗病育种120
第一节 抗病育种的重要性120
一、抗病育种的意义120
二、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121
第二节 病原物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121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遗传变异121
二、植物的抗病性及其遗传变异123
三、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127
第三节 抗病育种的方法和程序129
一、抗病性种质129
二、抗病性鉴定129
三、选育抗病品种的方法131
第十三章 抗虫育种133
第一节 植物的抗虫性133
一、植物抗虫性的概念133
二、植物抗虫性的类型134
第二节 抗虫性机制类型135
一、不选择性135
二、抗生性137
三、耐害性138
第三节 植物抗虫性的遗传基础139
一、植物抗虫性的遗传方式139
二、基因对基因学说140
第四节 抗虫育种的方法和技术140
一、抗源收集与保存140
二、抗虫性鉴定141
三、抗虫育种方法141
第十四章 抗逆性育种144
第一节 抗寒育种145
一、抗寒性和越冬性145
二、抗寒性育种的意义146
三、抗寒性的鉴定146
四、抗寒性育种方法147
第二节 抗旱性育种147
一、抗旱性的概念147
二、抗旱性鉴定148
三、抗旱性育种方法149
第三节 抗盐碱性育种149
一、盐生植物的抗盐机制149
二、抗盐牧草的抗盐能力及其测定150
三、抗盐碱育种方法151
第十五章 牧草品质改良152
第一节 牧草品质改良的概况152
一、牧草品质改良的意义152
二、牧草品质改良的概况152
第二节 牧草品质改良的目标及其性状表现153
一、牧草品质改良的目标153
二、影响牧草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性状表现154
第三节 牧草品质改良的内容和特点155
一、品质鉴定方法155
二、品质改良的内容和特点156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162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162
一、茎尖培养162
二、幼胚培养163
三、子房与花药培养163
四、人工种子164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165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166
二、原生质体的融合167
三、杂种细胞的鉴别和选择168
四、诱导杂种细胞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168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68
一、转基因的主要内容和方向169
二、转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169
三、转基因工程的载体系统169
四、转基因工程常用的选择标记170
五、外源DNA的导入170
六、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存在问题171
第十七章 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173
第一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任务及体系173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173
二、种子生产方针和良种繁育体系174
第二节 牧草良种制种技术175
一、种子田的栽培管理方法175
二、品种的防杂保纯与防止退化177
三、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179
第三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程序180
一、建立品种纯度的分级繁育体系180
二、制种原理180
三、制种程序181
第十八章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田间试验技术及品种审定183
第一节 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183
一、田间试验实施的基本要求183
二、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184
第二节 不同试验阶段的试验技术189
一、原始材料圃189
二、选种圃190
三、鉴定圃190
四、品种比较试验190
五、生产试验与品系繁殖190
六、区域试验190
第三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审定191
一、品种审定机构及其任务191
二、新品种能否成立的依据192
三、报审品种条件和标准192
四、审报程序193
五、新品种定名和推广制度193
附:牧草及饲料作物观察记载项目标准193
第二篇 各论197
第十九章 饲用玉米育种197
第一节 玉米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197
第二节 玉米品种资源与育种目标198
一、玉米品种资源198
二、饲用玉米育种目标199
第三节 玉米的开花生物学和自交、杂交技术201
一、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201
二、玉米的自交与杂交技术202
第四节 玉米杂交育种203
一、玉米杂交种的类别203
二、玉米自交系的选育204
三、玉米杂交种的组配207
第五节 玉米繁育与制种209
一、设置隔离区209
二、播种与管理211
三、利用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211
第二十章 燕麦育种213
第一节 燕麦种质资源与育种目标213
一、燕麦的类型213
二、我国燕麦遗传资源收集与性状鉴定214
三、燕麦育种目标215
第二节 燕麦的杂交育种215
一、燕麦杂交亲本选配216
二、燕麦开花特性和杂交技术216
三、燕麦杂交后代的性状遗传与选择处理217
第二十一章 苜蓿育种221
第一节 苜蓿种质资源和育种目标221
一、苜蓿类型及种质资源221
二、苜蓿育种目标及其遗传特点224
第二节 苜蓿的开花机制及其杂交技术227
一、苜蓿花器及开花机制227
二、苜蓿自交与杂交技术229
第三节 苜蓿的育种方法230
一、混合选择法230
二、轮回选择法230
三、多元杂交法231
四、回交育种法232
五、综合品种232
六、远缘杂交233
第二十二章 三叶草育种234
第一节 三叶草育种概况234
一、三叶草育种的研究进展234
二、三叶草的类型及品种资源236
第二节 三叶草的育种目标和性状遗传237
一、育种目标237
二、三叶草的性状遗传238
第三节 三叶草的育种方法239
一、集团选择法239
二、种间杂交育种240
三、多倍体育种242
四、综合品种243
第二十三章 黑麦草及冰草育种244
第一节 黑麦草育种244
一、黑麦草的育种概况244
二、黑麦草的品种资源245
三、黑麦草的育种目标247
四、黑麦草的育种方法247
第二节 冰草育种249
一、冰草育种概况249
二、冰草的种质资源251
三、冰草的育种目标253
四、冰草的育种方法254
第二十四章 草坪草育种256
第一节 草坪草育种概况256
第二节 草坪草育种方法和程序257
一、草坪草育种目标257
二、草坪草育种原始材料258
三、不同繁殖方式的草坪草育种特点259
四、创造变异的方法260
五、选择和试验方法262
六、新品种的供应263
主要参考文献264
热门推荐
- 793501.html
- 2376994.html
- 3305080.html
- 1349865.html
- 2690843.html
- 2218041.html
- 1509114.html
- 3196343.html
- 3445347.html
- 3091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7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4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9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2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6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3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2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7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1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