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
  • 邹然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022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6

概说 6

第一节 西周春秋的诗乐观念 9

一 《诗经》作品体现的周人诗观 10

二 《尚书》“诗言志”说及其时代质疑 13

三 《国语》“献诗”说与春秋赋《诗》时尚 15

四 《左传》“三不朽”说与季札观乐 18

第二节 孔子的《诗》说《易》论 21

一 孔子“四教”及其文质观 21

二 孔子对《诗经》的品评 22

三 孔子的用《诗》实践 25

四 孔门《易传》对文论的启迪 28

五 (附)战国楚简《孔子诗论》 32

第三节 孟子荀子的文学思想 33

一 孟子的诗歌接受主张 34

二 孟子的人格修养理论 36

三 荀子征圣宗经观先声 38

四 荀子《诗》说及文体创新 40

五 荀子音乐理论及其对《乐记》的影响 42

第四节 道墨杂家的批评命题 45

一 老子“美言不信”、“大音希声”的美学命题 46

二 庄子“法天责真”、“用志不分”的创作主张 49

三 墨子“三表”法与“非乐”论 52

四 吕不韦“欲有情、情有节”的文艺接受观 54

五 韩非子“好质恶饰”的文质观 55

第五节 屈宋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 56

一 “发愤以抒情”的创作理念 57

二 “露才扬己”的个性化表现 58

三 游戏消遣文学的开拓 59

四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61

【复习思考题】 65

第二章 两汉文学批评 67

概说 67

第一节 《诗大序》《诗谱序》的诗学理论 69

一 《毛诗》传授系统及大小序概念 69

二 论述诗歌发生的心理过程 71

三 创建诗经学的基本范畴 72

四 提出诗歌干预政治的思想原则 76

五 探讨诗歌的历史起源与研读方法 77

第二节 两汉学者的屈骚批评 80

一 贾谊的善意指责 80

二 刘安的称颂赞美 81

三 司马迁的景仰感喟 82

四 扬雄的褒奖惋惜 83

五 班固的保守贬斥 85

六 王逸的崇敬激赏 86

第三节 两汉学者的文论精义 88

一 董仲舒“诗无达诂”的诗歌接受观 89

二 刘安“美钧”、“载哀”的文艺审美观 90

三 司马迁“发愤之所为作”的创作动因论 91

四 扬雄的征圣宗经观与赋论 93

五 班固的乐府论与《史记》评价 95

六 王符“大美尚世”的事业成就观 96

第四节 王充《论衡》的文学主张 97

一 论文学的实用性:“劝善惩恶”、“匡济薄俗” 98

二 论文学的真实性:“疾虚妄”、“归实诚” 100

三 论文学的审美性:息“华文”、倡“真美” 101

四 论文学的创新性:贱“相袭”、贵“新造” 102

五 论文学的通俗性:忌“深迂”、务“易晓” 104

六 对王充文学思想的评价 105

【复习思考题】 10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07

概说 107

第一节 曹氏兄弟的文论创获 109

一 着意肯定文章地位:“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110

二 自觉探索作家风格:“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111

三 悉心辨析文体特征:“诗赋欲丽”,“书论宜理” 112

四 愤然披露文坛陋习:“文人相轻”,“向声背实” 113

五 高度要求论家素养:“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 114

第二节 陆机《文赋》的创作理论 116

一 论《文赋》创作的意图 116

二 论艺术构思等创作过程 117

三 论文章体裁的不同特征 120

四 论写作易患的五种弊端 121

五 关于《文赋》的评价 122

六 (附)挚虞与葛洪 123

一 萧绎等人的文笔说 125

第三节 南朝学者的文论建树 125

二 沈约等人的声律论 127

三 萧子显等人的文论观点 130

四 萧统的文学观与陶德论 132

五 萧纲的立文主张与官体诗论 134

六 徐陵《玉台新咏》的审美情趣 136

第四节 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成就 138

一 刘勰的生平及《文心雕龙》的结构 138

二 《文心雕龙》的本源论 140

三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142

四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 145

五 《文心雕龙》的批评论 148

六 《文心雕龙》的地位与局限性 153

第五节 钟嵘《诗品》的审美批评 155

一 《诗品》撰写因由及诗派源流系统 155

二 “妙得文理”、“重在兴趣”的理论建树 156

三 “折衷情文,裁量事代”的品评标准 159

四 溯源附会与处第不公的缺点 162

第六节 北朝的文学批评 163

一 北朝学者尚朴求新的文学思想 164

二 《刘子》的审美鉴赏理论 166

三 庾信的创作动因论与新诗审美观 169

四 颜之推的文人道德论与文学功效观 171

【复习思考题】 174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 176

概说 176

一 李谔、王通对齐梁华艳文风的全面否定 177

第一节 隋及初唐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反思性批评 177

二 史臣们的总结性批评 180

三 诗人们富于激情的批评 184

四 学者们各有侧重的文学批评 187

第二节 盛唐对齐梁华艳文风的最后澄清和辩证看待 190

一 张说以立为主的文学观 190

二 李白反对绮丽雕饰、崇尚清真自然的文学观 191

三 杜甫趋于辩证的诗歌批评 194

第三节 初唐至盛唐诗艺理论的发展 197

一 初唐的声律理论 197

二 盛唐时期的意境创造理论 199

三 殷璠声律风骨兼取的诗歌批评标准 203

第四节 中唐诗歌批评的两大倾向 205

一 皎然《诗式》对诗歌艺术特征的探讨 206

二 自居易等立足政治功利的诗歌批评 209

第五节 以韩愈、柳宗元为主体的唐代古文理论 213

一 古文运动先行者的理论主张 213

二 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柳宗元的文论 216

三 古文运动后继者的文论 221

第六节 晚唐五代的文学批评 226

一 司空图的诗歌审美理想 226

二 功利性批评的再度流行 231

三 对李贺诗歌的批评 234

四 晚唐五代的词批评 236

【复习思考题】 238

概说 239

第五章 两宋金元文学批评 239

第一节 北宋的诗文理论 240

一 北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前孕 241

二 欧阳修的诗文理论 245

三 苏轼的诗文理论 248

四 政治家与道学家的文论 252

第二节 江西诗派与南宋金元的诗论 254

一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 255

二 陈师道、韩驹、吕本中的诗论 258

三 张戒《岁寒堂诗话》的诗学理论 261

四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理论 262

五 金元文人对宋诗得失的历史反思 266

第三节 宋金元的词论 271

一 李清照的《论词》 272

二 王灼的《碧鸡漫志》 273

三 胡寅的《题酒边词》与《知稼翁词序》 275

四 沈义父《乐府指迷》与张炎《词源》 275

第四节 宋金元的戏曲、小说批评 278

一 金元的戏曲理论 278

二 宋金元的小说理论 281

【复习思考题】 283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 284

概说 284

第一节 明代的诗文批评 285

一 明代的复古思潮与前后七子的诗文理论 285

二 唐宋派与公安派的文论 289

一 朱权与明初的戏曲批评 295

第二节 明代的戏曲批评 295

二 嘉靖、隆庆间的戏曲批评 297

三 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及其他 300

第三节 明代的小说批评 303

一 明前期和中期的小说批评 303

二 明后期的小说批评 305

【复习思考题】 310

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 311

概说 311

第一节 明遗民的文学批评 312

一 黄宗羲的文学批评 313

二 顾炎武的文学批评 315

三 王夫之的诗学批评 317

第二节 清代诗学 320

一 神韵论 320

二 格调论 324

三 性灵论 329

四 肌理论 334

第三节 清代古文批评 339

一 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339

二 阳湖派的古文理论 346

三 以阮元为代表的骈文理论 350

第四节 清代词论 353

一 张惠言的词论 353

二 周济的词论 355

一 戏曲结构论 359

第五节 清代戏曲批评 359

二 戏曲情节论 361

三 戏曲语言论 363

第六节 清代小说批评 366

一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 366

二 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点 376

三 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382

【复习思考题】 385

第八章 近代文学批评 386

概说 386

第一节 “诗界革命” 387

一 黄遵宪的“诗界革命”理论 387

二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理论 391

第二节 “文界革命” 393

第三节 “小说界革命” 397

一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 398

二 夏曾佑的小说理论 401

三 狄葆贤的小说理论 404

第四节 传统文学批评 407

一 陈衍的诗论 407

二 谭献、陈廷焯、王国维的词论 409

三 王国维与姚华的戏剧批评 414

四 刘熙载与《艺概》 418

第五节 鲁迅《摩罗诗力说》 421

【复习思考题】 425

后记 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