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印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印石
  • 叶伟夫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2093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80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印章学(地点: 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印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3

第一章 中国印章的起源和特点研究3

第一节 中国印章起源诸说3

一、印章起源的“徽识图腾”说5

二、印章起源的“宗教”说8

三、印章起源的“崇拜”说11

四、印章起源的“信物”说14

五、印章起源的“劳动工具”说18

第二节 中外印章及印章艺术24

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始印章24

二、“安纳托利亚”的印章艺术29

三、中外印章的对比研究32

第三节 中国印章的视觉美学36

一、原始的装饰工艺——象模范37

二、表意文字的转印——象符号38

三、中国字形的特征——案意境43

第二章 中国印章的系列研究49

第一节 中国图形印章49

一、图形印的名称考订50

二、图形印的起源初探52

三、各代图形印的艺术特点58

四、关于图形印的考究71

第二节 中国陶玺99

一、陶玺的兴衰100

二、陶玺印文的书法风格110

三、陶玺的姊妹艺术115

第三节 中国花押印章135

一、花押印的起源浅说136

二、花押印的分类形式140

三、花押印章的艺术特征148

第三章 先秦古玺印的研究153

第一节 史籍中的有关记载153

一、有关玺印的神话传说153

二、玺印记载诸说与批评156

三、玺与印的关系初探159

第二节 安阳殷铜玺研究161

一、亚形符的研究探讨162

二、土形符的研究166

三、有关殷玺的札记168

第三节 玺印的分类探讨172

一、印章名称的由来172

二、玺印的印文体175

三、信符印契的种类179

四、玺印与凭信物的关系185

第四章 篆刻的先驱——金石契刻189

第一节 法书载体的契刻189

一、篆书191

二、隶书194

三、楷书196

四、行书196

五、草书197

第二节 契刻对篆刻的影响199

一、古代砖铭的契刻199

二、古砖种类和图形陶玺印204

三、古代钱币与玺印的关系208

一、《金石学》概述214

第三节 关于《金石录》和《金石学》214

二、《金石录》其人其著216

三、《金石学》内容简介219

四、清代民国金石著录表223

第四节 金石图案的墨拓235

一、墨拓技法溯源235

二、墨拓的技法238

三、墨拓工具的制做243

第五章 中国印章的篆刻艺术247

第一节 中国印章的种类247

一、历代官印的制式与风格248

二、私印的种类和发展263

一、艺术流派的形成272

第二节 中国印章的篆刻流派272

二、明清篆刻名家简表275

三、明清篆刻名家作品选编277

四、中国历代玺印图例277

第三节 篆刻技法277

一、篆法278

二、章法281

三、刀法282

第六章 文房中金石材料的研究287

第一节 青铜287

一、青铜文化和青铜艺术287

二、青铜艺术与印章的关系290

三、青铜文化与印章的关系292

四、印信种类与青铜295

五、青铜成份及铸印技法296

第二节 文房宝石——砚石301

一、砚矿的地质和石品的构成303

二、砚石花纹的种类及形成307

三、石眼的品位及形成312

四、名贵砚石的奥秘316

第三节 文房饰石——灵岩320

一、灵岩石与文化320

二、灵岩石的特色323

三、关于国石之说326

第四节 有关玉质印材的考证札记328

一、玉石的概念解析329

二、印石的概念及种类331

三、传统印材的归类评述334

四、昆吾刀治玉和软玉法考338

五、古人治玉技法的探讨342

六、玉玺和石印的考证随笔345

第二编359

第七章 印石主要产地的地质和石品359

第一节 寿山地质及印石种类359

一、寿山石的纹理360

二、寿山石种类360

第二节 青田地质及印石种类365

一、青田石矿的地质简况366

二、青田印石的种类367

第三节 巴林石矿的地质和印石371

一、巴林石矿的地质概况372

二、巴林石的矿脉374

三、巴林石的构成状态377

四、巴林石的矿区分布380

五、巴林印石的种类381

第四节 长白石矿的地质和印石384

一、马鹿玉的发现384

二、长白印石及其特点387

第八章 典型矿区的地质剖析391

第一节 长白石矿的区域地质392

第二节 长白石矿的矿区地质395

一、地层395

二、构造397

三、岩浆岩398

四、岩石的变质作用399

第三节 印石的矿床规模及矿体特征400

一、矿床规模400

二、矿石质量401

三、矿石(印石)类型402

四、矿石(印石)的用途403

第四节 矿体围岩及夹石404

第五节 长白石矿床成因404

一、成份的控制因素404

二、矿床成因405

三、印石矿脉的寻找405

四、印石矿的水文地质406

五、长白石的矿物成份分析406

第九章 印石的构成分析409

第一节 印石的产生410

一、熔岩的成份决定印石的质量411

二、热液蚀变是形成印石的关键412

三、断裂层带控制着印石的品位415

第二节 印石品位的构成417

一、印石的颜色418

二、印石的花纹422

三、印石的硬度和矿物含量428

四、印石的质感和透明度430

第十章 印石和印石艺术435

第一节 印石的加工技法435

一、印石的开采435

二、塃料与相石437

三、印石章料的加工方法438

第二节 印石的雕刻艺术441

一、薄意艺术及流派441

二、印钮艺术及雕刻形式446

三、脉工和微刻453

一、印石的品评标准455

第三节 印石的品评辨析455

二、印石的等级顺序457

三、同种类石品的辨析459

四、高档印石的真伪辨别460

第四节 印石的收藏463

一、新印石的养护和稳定463

二、旧印石的养护和珍藏464

三、印石的积蓄和保管465

注解总汇467

第三编477

印石凡例索引477

印石发凡487

印石色彩归类索引690

一、中国历代印章图例697

附图目录697

中国历代印章图例697

1.殷商古铜玺印698

2.东周邾国陶玺印迹699

3.春秋至战国陶玺印迹701

4.秦代陶玺印迹702

5.战国时期官玺706

6.战国时期私玺708

7.秦代官印710

8.汉代缪篆体铜印712

9.汉代玉质印章713

10.汉代鸟虫篆玉印714

11.汉代凿印铸印比较715

12.隋唐官印716

13.五代官印717

14.魏晋南北朝印章718

15.宋代官印719

16.辽代官印720

17.金官印721

18.西夏官印722

19.元代官印723

20.明代官印724

21.清代官印725

22.清代帝王玉玺726

23.民国时期官印727

24.民国时期私印729

25.古代封泥印迹730

26.汉代图形印艺术732

27.花押印钮和印迹739

28.古代花押印图案740

29.泥陶砚上戳压的陶玺741

二、明清篆刻名家作品选编743

明清篆刻名家作品选编743

三、图版755

图版756

1.陶拍和印纹陶模印图案756

2.古代陶器印压花纹图案757

3.青铜器印铸铭文图例758

4.尖角凤印和青铜纹饰比较759

5.古代各种印信图例760

6.古代铜铸印钮761

7.外国印章和滚压的泥板图案762

8.烙马印和汉代简牍匣763

9.秦代瓦当艺术764

10.汉代瓦当艺术766

11.图形印与图案对比769

12.古代模印画像砖图案770

13.吉语印和厌胜印图例772

14.合同印和奇钮印图例773

15.图案姓名印 斋馆收藏印774

16.古代刊刻石谱图例775

17.印章边款参考图案776

18.墨印和墨模艺术777

19.薄意艺术782

20.石砚铭刻图文786

跋 洪丕谟795

后记799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8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