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慢性肾衰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孝文,梁东,刘华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44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8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708页
- 主题词:慢性病:肾功能衰竭-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慢性肾衰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与组织结构1
一、肾脏的大体解剖结构1
第一章 肾脏解剖学、组织学及生理学概述1
二、肾脏的组织结构5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9
第二节 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9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12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14
四、尿液的浓缩与稀释15
五、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17
六、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8
七、肾脏的内分泌功能19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病因学25
第二章 慢性肾衰竭病因学及流行病学25
一、高血压29
第二节 导致慢性肾衰竭加剧的诱因29
二、大量蛋白尿30
四、高脂血症31
三、感染31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的流行病学32
五、高蛋白饮食32
二、肾活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4
一、肾活检的种类34
第三章 肾脏病理活检及慢性肾衰竭病理学34
第一节 肾活检技术34
三、肾穿刺方法35
四、肾穿刺标本的判断、分割、质控和制片36
一、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技术38
第二节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肾病中的应用38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9
二、组织化学技术39
五、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42
四、电子显微镜技术42
六、核酸原位杂交技术43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的肾活检问题44
七、各种肾脏病理学技术的评价44
一、慢性肾衰竭肾活检的意义45
三、慢性肾衰竭肾活检的并发症问题46
二、慢性肾衰竭肾活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46
一、慢性肾衰竭肾脏病理特点概述48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肾脏病理特点48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0
四、多囊肾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1
三、狼疮性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1
六、慢性肾盂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2
五、糖尿病肾病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2
八、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3
七、慢性间质性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3
九、缺血性肾病所致CRF的病理特点54
一、系统高血压与肾小球硬化56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活性物质作用异常56
第四章 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机制56
五、血管活性物质作用异常57
四、其他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肾小球硬化57
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高血压与肾小球硬化57
三、系统及肾小球内高血压促进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机制57
一、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损伤62
第二节 肾小球固有细胞损伤62
二、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64
三、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65
四、固有细胞损伤所致的肾小球重建障碍66
一、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分泌67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67
二、慢性肾病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及其机制68
三、慢性肾病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及其机制70
四、慢性肾病时细胞外基质黏附及沉积的机制72
一、慢性肾衰竭脂质代谢变化73
第四节 脂质代谢异常73
二、高脂血症导致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机制74
三、LP(a)与肾小球进行性硬化76
一、炎症细胞浸润77
第五节 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的作用77
二、炎症因子分泌及作用异常78
第五章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机制89
一、蛋白尿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证据90
第一节 尿蛋白的毒性作用90
二、特殊蛋白的肾小管毒性作用91
三、蛋白尿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作用92
第二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高代谢学说93
五、蛋白尿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耗增加93
四、蛋白尿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93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异常95
第三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异常95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异常96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形态学特征97
第四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97
三、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两种形式98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过程98
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机制99
五、转分化与增生、凋亡的关系100
第五节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101
一、促进ECM合成增多的因素102
第六节 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102
二、抑制ECM降解的因素103
一、单核-巨噬细胞105
第七节 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的作用105
二、淋巴细胞106
三、肥大细胞107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08
一、黏附分子108
第八节 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作用108
三、黏附分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110
四、趋化因子111
第九节 微血管病变与肾间质纤维化112
第一节 尿毒症毒素的作用118
第六章 慢性肾衰竭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118
一、水溶性、不与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溶质119
二、与蛋白质结合的小分子物质120
三、中分子物质122
四、蛋白质123
一、正常水代谢及其调节机制128
第二节 水代谢紊乱128
第三节 钠代谢紊乱129
二、CRF时的水代谢障碍129
二、CRF时的钠代谢紊乱130
一、正常钠代谢及其调节机制130
一、正常钾代谢及其调节机制131
第四节 钾代谢紊乱131
第五节 钙、磷代谢紊乱132
二、CRF时的钾代谢紊乱132
一、正常钙、磷代谢133
二、CRF时钙、磷代谢紊乱134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代谢性酸中毒135
二、慢性肾衰竭时酸中毒代偿机制136
一、慢性肾衰竭时酸中毒发生机制136
三、慢性肾衰竭时酸中毒危害137
一、肾与蛋白质代谢138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紊乱138
三、慢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异常139
二、慢性肾衰竭氨基酸代谢异常139
四、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机制141
一、肾脏与糖代谢142
第八节 慢性肾衰竭糖代谢紊乱142
三、慢性肾衰竭时糖代谢紊乱机制143
二、慢性肾衰竭时糖代谢紊乱143
四、慢性肾衰竭时糖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影响144
一、肾与脂质代谢145
第九节 慢性肾衰竭脂肪代谢紊乱145
三、慢性肾衰竭时脂质代谢紊乱机制146
二、慢性肾衰竭时脂质代谢紊乱146
一、概述148
第十节 慢性肾衰竭维生素代谢紊乱148
四、慢性肾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148
三、慢性肾衰竭脂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紊乱149
二、慢性肾衰竭维生素代谢紊乱种类及其原因149
四、慢性肾衰竭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紊乱152
一、5/6肾切除法160
第一节 肾脏次全切除模型160
第七章 常用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应用160
二、改良肾大部切除法161
四、电凝加肾切除法162
三、液氮冷冻加肾切除法162
六、肾动脉分支结扎法163
五、右肾透热法加左肾全部切除法163
一、单纯注射阿霉素法164
第二节 阿霉素肾病模型164
七、肾动脉结扎加肾切除法164
二、单侧肾摘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法165
第三节 腺嘌呤CRF大鼠模型166
三、松果腺摘除联合注射阿霉素法166
第四节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模型167
第五节 输尿管梗阻模型168
二、模型成功指标170
一、模型动物的选择170
第六节 自发性CRF模型170
第七节 模型制作注意事项及实验观察指标170
四、实验观察指标171
三、影响模型结果的因素171
一、材料173
第一节 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173
第八章 肾脏固有细胞的培养与传代173
二、培养程序174
三、鉴定175
五、注意事项176
四、结果176
一、材料177
第二节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培养177
二、培养程序178
五、注意事项179
四、结果179
三、鉴定179
二、培养程序180
一、材料180
第三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180
四、结果182
三、鉴定182
六、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株(系)183
五、注意事项183
二、培养程序184
一、材料184
第四节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184
五、注意事项185
四、结果185
三、鉴定185
三、注意事项186
二、细胞复苏方法186
第五节 肾脏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86
一、细胞冻存方法186
一、消化系统功能紊乱188
第一节 消化系统表现188
第九章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188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189
四、上消化道出血190
三、胃肠黏膜病变190
一、心功能衰竭192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表现192
五、腹腔积液192
二、动脉粥样硬化193
三、慢性肾衰竭相关的高血压病194
四、尿毒症性心包炎196
五、尿毒症性心肌病198
第三节 呼吸系统表现200
二、慢性肾衰竭对肺功能的影响201
一、慢性肾衰竭时代谢性酸中毒对呼吸功能的影响201
三、慢性肾衰竭对肺脏的损伤202
四、慢性肾衰竭对胸膜的损伤205
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06
五、慢性肾衰竭时的肺部感染206
一、肾性贫血208
第四节 血液系统表现208
二、白细胞功能异常及抗感染能力下降210
三、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凝血机制障碍211
一、发病机制212
第五节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骨病212
二、肾性骨病的分类213
三、肾性骨病及其相关损害的常见临床表现215
四、肾性骨病诊断指标216
一、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损害机制219
第六节 神经系统表现219
二、慢性肾衰竭时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220
三、慢性肾衰竭精神症状221
四、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222
五、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实验室检查225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的肌肉病变226
六、慢性肾衰竭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226
二、尿毒症性肌病临床表现227
一、尿毒症性肌病发病机制227
五、慢性肾衰竭时其他原因导致肌肉受损情况228
四、尿毒症性肌病治疗228
三、尿毒症性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228
一、慢性肾衰竭内分泌紊乱总论229
第八节 内分泌及代谢异常229
二、慢性肾衰竭主要激素的异常230
三、慢性肾衰竭糖代谢异常232
四、慢性肾衰竭脂代谢异常233
五、慢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的异常234
一、慢性肾衰竭241
第二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原因241
第十章 慢性肾衰竭所致的微炎症状态241
第一节 微炎症状态的概念241
三、生物不相容性242
二、心力衰竭242
一、氧化应激与微炎症状态243
第三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243
四、营养不良243
二、AGE与微炎症状态244
三、C反应蛋白与微炎症245
一、动脉粥样硬化246
第四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临床表现246
二、营养不良247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248
第五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处理248
三、其他类药物249
二、他汀类降脂药249
一、常规检查251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251
第十一章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51
二、尿蛋白分析252
三、肾小球功能检查253
四、肾小管功能检查255
五、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256
六、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257
一、肾脏B超(BUS)检查258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258
三、肾脏电子计算机体层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MRI)259
二、腹部平片(KUB)及静脉肾盂造影(IVP)259
四、肾脏放射性核素检查260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诊断的确立261
二、慢性肾衰竭病因诊断方法262
一、常见的慢性肾衰竭病因262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因的诊断262
第五节 慢性肾衰竭病程分期264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的可逆因素265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的诊断266
一、与急性肾衰竭的鉴别267
第八节 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267
三、与其他系统性疾病鉴别268
二、与肾前性氮质血症鉴别268
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三级预防269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治疗目标和治疗原则269
第十二章 慢性肾衰竭保守治疗269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控制及营养治疗270
二、慢性肾衰竭的一体化治疗270
一、LPD加用α-酮酸治疗271
三、其他饮食控制治疗272
二、以大豆蛋白为主的LPD治疗272
一、全身及肾小球局部高血压的控制274
第三节 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综合措施274
二、降脂治疗277
三、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279
四、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280
一、CRF水代谢障碍的处理281
第四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281
二、CRF钠代谢障碍的处理282
三、CRF钾代谢紊乱的处理283
五、CRF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284
四、CRF钙、磷代谢紊乱的处理284
二、感染285
一、血容量不足285
第五节 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剧的因素及处理285
五、肾毒药物的应用286
四、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286
三、尿路梗阻286
一、慢性肾衰竭患者利尿剂的药代动力学287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时利尿药的合理应用287
六、高血压或血压控制不良287
七、其他287
二、慢性肾衰竭患者利尿剂的选择及剂量288
三、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289
一、肾性高血压的处理290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各系统并发症的处理290
二、慢性肾衰竭常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治疗292
三、慢性肾衰竭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295
四、慢性肾衰竭常见消化系统并发症的治疗296
五、肾性贫血的治疗297
六、神经、肌肉并发症的治疗298
七、肾性骨病的治疗299
一、病因307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307
第十三章 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307
二、病机308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310
一、虚证311
二、实证313
三、虚实夹杂证315
一、专病专方316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病治疗316
二、常用中成药324
一、中药灌肠疗法327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327
二、中药穴位贴敷法328
四、针灸疗法329
三、药浴、熏蒸疗法329
六、中医对症治疗330
五、蒙医疗法330
七、合理饮食331
一、中医综合“三级”防治慢性肾衰竭332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新进展332
二、整体功能代偿疗法333
三、慢性肾衰竭血瘀证研究进展336
四、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337
五、具有肾保护与肾毒性的中药338
一、溶质清除机制341
第一节 血液透析的原理341
第十四章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341
二、水分清除机制342
一、血液透析机及其使用343
第二节 血液透析相关设备343
二、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346
三、透析器347
第三节 透析液的配制350
一、透析液的成分和浓度351
三、碳酸氢盐浓缩透析液的配制352
二、透析液的检测352
一、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指征353
第四节 血液透析的指征、禁忌证353
第五节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354
三、透析前准备354
二、透析禁忌证354
一、临时性血管通路355
二、永久性血管通路358
三、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设计360
二、体外循环凝血的监测361
一、体外循环与凝血361
第六节 血液透析抗凝措施及方法选择361
四、抗凝剂及抗凝方法的应用362
三、出血倾向危险度分级362
一、血液透析充分性测定方法365
第七节 血液透析充分程度的估计365
二、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367
一、低血压368
第八节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368
三、高血压369
二、失衡综合征369
六、溶血370
五、心包填塞370
四、心律失常370
八、低氧血症371
七、空气栓塞371
一、高血压372
第九节 血液透析的远期并发症372
九、首次使用综合征372
十、发热372
二、透析相关淀粉样变373
三、透析脑病374
四、贫血375
一、病因376
第十节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376
三、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态的评估377
二、PEM与MIA综合征377
四、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380
一、腹膜的弥散作用384
第一节 腹膜透析原理384
第十五章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及其他血液净化治疗384
三、影响腹膜透析效能的因素385
二、腹膜的超滤作用385
四、增加腹膜透析效能的方法386
三、透析液成分的调节387
二、透析液的基本配方387
第二节 腹膜透析液的配制387
一、透析液的处方原则387
一、腹膜透析的适应证388
第三节 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388
二、腹膜透析的禁忌证389
二、腹透管的植入方法390
一、腹膜透析管的种类390
第四节 腹膜透析通路的建立390
四、植管相关并发症392
三、术后处理392
一、腹膜透析方式394
第五节 腹膜透析方式选择及透析充分性的评估394
五、透析管的拔除394
二、腹膜平衡试验及透析方式选择395
四、腹透患者Kt/V及肌酐清除率的计算方法397
三、透析充分性的评估397
一、腹膜炎398
第六节 腹膜透析并发症及其处理398
六、急性腹部并发症401
五、胸腔积液401
二、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401
三、腹痛(非腹膜炎引起)401
四、水、电解质失调401
十、硬化性腹膜炎402
九、超滤失败402
七、腹内压增高引起的并发症402
八、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402
第八节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403
第七节 腹膜透析研究展望403
十一、其他少见并发症403
一、缓慢连续性血液滤过404
三、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405
二、缓慢连续性超滤405
一、血液滤过406
第九节 慢性肾衰竭的其他血液净化治疗简介406
四、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406
五、持续高通量透析406
三、血液灌流408
二、血浆置换408
一、免疫系统410
第一节 移植免疫学基础410
第十六章 慢性肾衰竭的肾移植治疗410
二、移植免疫412
一、受者选择416
第二节 肾移植受者的选择和准备416
二、肾移植受者的准备417
一、尸体肾移植418
第三节 移植肾的来源与准备418
二、亲属肾移植419
一、供肾的切取421
第四节 肾移植手术421
二、供肾修整425
三、供肾植入426
四、肾移植术后并发症428
一、常用免疫抑制剂432
第五节 免疫抑制治疗432
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436
三、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437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438
第六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表现及处理438
二、加速血管排斥反应439
三、急性排斥反应441
四、慢性排斥反应442
一、感染443
第七节 肾移植内科并发症及其处理443
二、心血管并发症448
二、移植肾复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52
一、慢性移植肾病452
第八节 肾移植后肾脏病的复发问题452
二、正常妊娠时肾脏功能的变化454
一、正常妊娠时肾脏结构的变化454
第十七章 慢性肾衰竭的妊娠问题454
第一节 正常妊娠对肾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454
第二节 妊娠导致肾功能恶化的机制455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456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457
二、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治疗458
一、慢性肾衰竭合并妊娠的诊断458
第五节 慢性肾衰竭合并妊娠的处理458
三、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460
六、营养问题461
五、钙、磷代谢问题461
四、贫血的治疗461
七、产科应注意的问题462
第六节 维持透析患者的妊娠问题463
八、新生儿的管理463
二、血液透析464
一、透析方式的选择464
一、妊娠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465
第七节 肾移植后的妊娠问题465
三、腹膜透析465
二、免疫抑制剂对妊娠的影响466
三、肾移植患者及胎儿合并机会性感染的问题467
四、移植肾功能恶化的问题468
二、对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布容积的影响470
一、对药物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的影响470
第十八章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问题470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470
四、对药物排泄的影响471
三、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471
一、准确评价肾功能472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时常用药用量的调整措施472
四、治疗药物监测473
三、计算维持剂量473
二、确定负荷剂量473
五、维持性透析病人药物剂量的调整方法484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486
第十九章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486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489
一、残肾功能490
第三节 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490
五、活动能力与身体锻炼情况491
四、营养状态491
二、贫血程度491
三、相关疾病491
六、性功能状况492
八、心理因素493
七、睡眠障碍493
十、透析技术494
九、早期接受肾脏病专家的治疗494
十一、社会因素495
十二、其他因素496
第一节 透析治疗相关的伦理学问题498
第二十章 慢性肾衰竭相关的医学伦理学问题498
一、关于尸体肾器官采集的伦理问题499
第二节 关于肾移植的伦理学问题499
二、关于器官分配的伦理问题500
三、关于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问题501
第二十一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50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504
第一节 IgA肾病504
二、病理505
三、临床表现506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507
五、治疗508
六、预后510
二、病理51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511
第二节 膜性肾病511
三、临床表现513
五、治疗514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5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517
第三节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17
六、预后517
二、病理518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519
三、临床表现519
六、预后520
五、治疗5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521
第四节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21
二、病理52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524
三、临床表现524
五、治疗525
第五节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527
六、预后527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528
一、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528
三、病理529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530
四、临床表现530
六、治疗531
七、预后532
一、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536
第一节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536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536
二、葡萄糖的毒性效应537
四、种族及遗传因素538
三、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538
二、免疫病理表现539
一、大体表现539
五、其他因素539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表现539
五、其他病理表现540
四、电镜表现540
三、光镜表现540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541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及诊断541
二、诊断542
二、治疗544
一、预防544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治疗544
三、预后549
一、高血压的血液动力学作用552
第一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及其所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理552
第二十三章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所致慢性肾衰竭552
二、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发展到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及慢性肾衰竭的因素553
第二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556
三、肾组织学表现557
二、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肾脏大体表现557
第三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理557
一、高血压与肾脏病理的联系557
一、早期临床表现558
第四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临床表现558
四、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致肾衰竭的风险558
一、诊断559
第五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559
二、中、晚期临床表现559
二、鉴别诊断560
一、治疗原则561
第六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及所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561
二、降压治疗563
三、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伴有慢性肾衰竭的治疗568
第一节 概述572
第二十四章 先天性肾囊性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572
一、单纯性肾囊肿573
第二节 非遗传性肾囊性疾病573
二、获得性肾囊肿574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576
第三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576
三、髓质海绵肾576
二、结节硬化综合征584
三、Von Hippel-Lindau疾病587
第四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590
第五节 肾消耗病-髓质囊性肾病594
一、分子遗传学及发病机制595
二、临床特点596
三、治疗597
一、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因599
第一节 慢性间质性肾炎599
第二十五章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599
二、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制600
三、慢性间质性肾炎病理改变601
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02
五、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602
四、慢性间质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602
七、慢性间质性肾炎及所致慢性肾衰竭的防治对策604
八、几种常见病因所致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605
第二节 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衰竭607
一、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608
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及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机制609
三、有关尿路感染一些概念的认识610
四、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612
五、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13
六、慢性肾盂肾炎的防治614
一、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流行病学615
第三节 尿酸性肾病与慢性肾衰竭615
三、尿酸性肾病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机制616
二、尿酸性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616
五、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17
四、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表现617
六、尿酸性肾病及所致慢性肾衰竭的防治618
二、发病机制622
一、病因622
第二十六章 狼疮性肾炎所致慢性肾衰竭622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622
一、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及其演变623
第二节 病理分型及病理表现623
二、各型LN的病理特点625
四、LN肾间质及肾血管病变626
三、LN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特点626
七、LN病理与临床关系627
六、SLE特异的病理学表现627
五、LN肾组织活动性指数与慢性损害指数627
一、肾损害表现628
第三节 临床表现628
二、肾外表现629
三、辅助检查631
一、LN的诊断632
第四节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632
三、狼疮活动判断633
二、鉴别诊断633
三、轻型SLE的治疗634
二、一般治疗634
第五节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及预后634
一、治疗原则634
四、重型SLE的治疗635
五、狼疮性肾炎治疗的一些体会639
七、预后640
六、LN患者妊娠问题640
一、老年肾脏的结构改变642
第一节 老年肾脏的特点642
第二十七章 老年人的慢性肾衰竭642
三、老年肾脏药代动力学改变644
二、老年肾脏的功能改变644
第二节 老年性疾病与慢性肾衰竭645
一、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646
三、其他疾病所致的肾损伤647
二、糖尿病的肾损伤647
二、消化系统648
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648
第三节 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特点648
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649
第四节 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649
三、神经系统649
四、心血管系统649
五、血液系统649
六、呼吸系统649
七、骨骼系统649
四、贫血的治疗650
三、控制血压650
二、营养治疗650
六、肾替代治疗651
五、中医治疗651
一、顺氯氨铂653
第一节 抗肿瘤药所致慢性肾损害653
第二十八章 药物所致慢性肾衰竭653
三、丝裂霉素654
二、亚硝基脲类654
第二节 中草药所致慢性肾损害655
五、阿霉素655
四、5-氟尿嘧啶655
二、发病机制656
一、病因656
三、临床类型和病理658
四、治疗和预防659
四、临床表现660
三、病理660
第三节 镇痛剂所致慢性肾损害660
一、病因660
二、发病机制660
六、预防661
五、治疗661
二、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662
一、发病机制662
第四节 环孢素A所致慢性肾损害662
三、治疗与预防663
二、原发肾脏病的病理类型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666
一、原发肾脏病的种类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666
第二十九章 慢性肾衰竭的预后666
第一节 原发肾脏病对慢性肾衰竭预后的影响666
三、原发病的起病方式及病程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667
四、并发症及合并症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668
六、蛋白尿669
五、年龄669
第二节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669
一、种族669
二、基因多态性669
三、肾功能基础水平669
四、性别669
七、血清白蛋白水平671
八、血压672
九、糖尿病的血糖控制673
十一、血脂异常674
十、吸烟674
十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675
十二、贫血675
十四、其他676
第三节 治疗措施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677
热门推荐
- 595122.html
- 737438.html
- 790777.html
- 3173625.html
- 2501766.html
- 182974.html
- 1425006.html
- 3132012.html
- 3870361.html
- 3799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4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0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0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5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3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