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兴名臣 曾国藩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唐陵编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5036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9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兴名臣 曾国藩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一、时代与影响3
传统文化集大成者 洋务派官绅政治领袖 近代军阀开山鼻祖 封建社会末世英雄——曾国藩其人3
黄兴、陈天华、谭人凤对曾国藩有一种本能的厌弃 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则把曾国藩的成功归结于善抓“大本大源”或“宇宙真理”——湖南近代知识界对曾国藩评价25
翰林生涯:留心经世之学,敢于大胆陈言,甚至抱怨皇帝组建湘军、绰号“曾剃头”,沾满鲜血的“功绩”——曾国藩的一生35
康熙皇帝赐: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经广,昭宪庆繁祥——曾国藩的家世55
荷叶望族:曾、王、葛三家联姻各种姓氏随时代交替兴衰——曾国藩的故乡65
二、人才与政绩81
纯用重典整肃吏治恢复民力“王”“霸”兼施收拾民心——曾国藩的政治韬略81
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不仅避免了覆灭的命运,而且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老于世故”的曾国藩93
清政府害怕兵权旁落,对曾国藩猜忌、压制,以致曾国藩几起几落。无可奈何花落去——迫使晚清政柄、兵柄下移109
曾国藩的幕府,简直可以称为晚清人才的渊薮——人才济济的曾国藩幕府131
湘军幕府虽是晚清政权的支柱,却首开削夺晚清中央专权之先河——湘军幕府与晚清政治体制143
容闳说:聚于曾文正之营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曾国藩的幕府及其“功业”155
古往今来大政治家,必须具有善于识别、选拔、访求、招揽、培养、使用和驾驭人才的能力,曾国藩可以称得上是此中高手——量材施用的人才观167
京城“风气之坏,竟为各省所未闻” 政治体制不变革,官场作风也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痛心疾首整饬直隶吏治201
儒学的陶冶,仕途的锻炼,西学的撞击,使他达到既坚毅又温和的内圣外王境界——恢宏的政治文化人格215
咸丰三年,绿营兵闯入曾国藩的私宅行刺曾国藩 他从此痛恨绿营兵,“别树一帜”组建湘军,“尽募新勇,不杂一兵,不滥收一弁” 建湘军,就是要组建“誓不相弃之死党”——进行重大的兵制改革227
湘军用将,不拘资格,不论出身,但主要以书生为将 “有操守而无官气,”“有条理而无大言” 弟弟曾国葆因作战不利,亦被裁撤——对清代选将制度的改革241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爱民歌》使湘军雄威大振261
“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造成不可被战胜的条件”——成功的“治军方略”267
“购买外国炮船,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欲拔本根,先剪枝叶” “武汉——九江——安庆”三步走——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277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故善用兵者,最喜为主不喜作客” “奇兵、正兵、呆兵、活兵……——稳操胜券的战术思想287
“诏论国藩功,以创立舟师为首” “如龙抱珠,百变而不离其宗”——首建奇功的湘军水师305
“可见取民之道,抽厘尚不失为善政”——重视饷糈筹集327
上书咸丰帝:“有战阵之危,则不可一日无饷……患有不可胜言者” 收支银两计算到厘毫忽微,收支粮米计算到斗升合勺 “共收银2891495.928两”——为湘军筹饷之策337
对楚军凶悍不驯大为不满 借雷霆之威迫使王珍自敛羽翼 左宗棠致信曾国藩:“老兄之出与不出,非我所敢知也”——湘军内部的派系之争347
李鸿章到上海后,曾国藩简直象手把手地传授李鸿章处理人事关系和与“洋人”相处的“真言”——曾国藩与李鸿章367
左宗棠不甘心为曾国藩役使,且曾当时非官非绅,也不是大有作为之靠山。这次曾之招左,使曾初次领教了左宗棠之高傲——曾国藩与左宗棠391
多隆阿与曾国藩的斗争,则是湘军内部矛盾与满汉矛盾的交织,表现得更为错综复杂——多隆阿与曾国藩交恶始末405
朝廷令其分兵进攻淮北捻军,他曾牢骚满腹,抗不遵命 “制寇之方尚无把握,终夜以思,且忧且愧” 点面交叉,由点到线——曾国藩剿捻实录415
理学,人们亦称道学 统兵官=吾党君子=儒生(士或书生) 师弟—姻亲—邻里—乡人—亲党—死党和私人募兵制 最后,曾国藩在他自己手上把湘军解散了——重用书生的理学治军427
从封建理学家到洋务派大臣 曾国藩不是单纯的学问家,他要救世;挽救清王朝灭顶之灾 容闳说,曾国藩幕府中,“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洋务思想的形成461
三、洋务与外交461
对待洋务事业同样有“打掉牙齿和血吞”的精神 他选送幼童入美国中小学学习,其中就有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詹天佑——办洋务的民族意识485
曾国藩是人所共知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倭仁则是极端守旧派的首领,但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则一度十分密切——倭仁与曾国藩497
曾、李、丁三人的肖像挂在美国哈特福德留学事务所的墙上,“学童们把这三人敬奉为他们的恩师”——全力促成中国首批留学生派遣511
容闳和曾国藩的关系是互相利用对方优势和互相依存的对等合作关系。缺少一方,他方便一筹莫展——容闳与曾国藩523
改称“夷”为“洋”,“吾若知之,若不知之,恍如有几分痴气者,亦善外之道也。”一个“诚”字——曾国藩的“驭夷”之法541
“然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他给乃父信中写道:“英夷……此辈丧尽天良,不知何日恶贯满盈,始得聚而歼灭”——从洋务运动看曾国藩其人553
他是一个试图卧薪尝胆但终无可奈何的爱国者。在“理势并审”的情况下,走上一条抗争与妥协的道路——首鼠两端的外交思想565
对清议派的咒骂,“亦听之耳” “中国目前之力,断难启兵端,唯有委屈求全之一法”——委曲求全对外侮589
扬州教案的发生,有大背景,也有具体原因 “查验起出死婴,均系女尸,情形可惨”——查办扬州教案601
详查挖眼剖心一条,毫无确据 “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棘手的天津教案607
“名已裂矣,亦不复深问耳” 由于处事违心而内疾,由于悖情违理而悔恨——处理天津教案中的心理矛盾621
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封建王朝的铁杆维护者,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委曲求全的软骨头,但不是汉奸卖国贼——曾国藩非汉奸卖国贼辩637
四、理学与经世659
他恢复了理学的经世功能 这位毕生为“中兴”奋斗的名臣,面对紫禁城的黄昏,心情悲凉……——中兴名臣与理学复兴659
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帝王之学”。他认为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万万不可稍生妄想” 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一代“通儒”——一代通儒与程朱理学675
“初解文字,由姚先生启之” 古文不可直接说理。“合而读之,音节见矣,神气出矣”——与桐城派的渊源691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八字规:书蔬鱼猎,早扫考宝 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理学经世与齐家教子707
“文不能经世者,皆无用之言” 他革新了桐城派文章学理论,所以被后人视为“桐城中兴之明主”——评曾国藩的文章学理论723
主一法:摹仿法;煮肉法;练习法——别具一格的学习心理733
五、伦理与家教751
“勤俭立身,耕读保宗。”“官大靠不住,惟勤俭可持”——耕读的家风751
此次购书于宝名堂,明显被讹,曾氏决心索偿——曾国藩买“正史”记759
故男儿自立,心径有倔强之气——提倡“积苦力学”767
曾国藩自称:“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倔强励志”是立身之本777
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来规范自己和家人——曾国藩的家教观793
他成功的家教,使其后辈不想变成纨绔子弟——家庭施教信札805
曾氏家教中有保守和积极两个方面,即保护子弟在险恶的人情世故中求得安全——对子弟的品德教育821
“孝弟”,一则是为曾氏家族能“常盛不衰”,再则又是为了使后人“入孝出忠,尽忠报国”——“孝友传家”831
附录845
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845
毛泽东早年对曾国藩的评价857
蒋介石师法曾国藩刍议867
热门推荐
- 1873610.html
- 2962956.html
- 3152088.html
- 172241.html
- 2255752.html
- 106054.html
- 3463003.html
- 3616226.html
- 1573035.html
- 3176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6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8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4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4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2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4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