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谔谔之声 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丽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489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谔谔之声 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世纪文学向何处去1
第一节 新世纪底层文学:新美学原则的崛起1
一、底层文学的思想传统与精神溯源1
二、“纯文学”的迷津和新世纪文学的自我救赎3
三、新世纪底层文学的精神特质探寻6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文学陷入“中年危机”了吗11
一、断裂式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二次断裂11
二、新时期“中年危机”与被遮蔽的新世纪青春文学13
三、文化困境、代际矛盾与80后作家的“成长危机”15
第三节 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18
第四节 文化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批评走向何方28
一、谨慎欢迎的“诡异”:力挺余华的先声30
二、解读《兄弟》的逻辑前提,是否不证自明32
三、余华《兄弟》的“冒犯”,是否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风格35
四、从《兄弟》“上海讨论会”看当代文学批评的三种症候37
五、当代文学批评症候根源的文化探寻39
第五节 新世纪文学的出路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41
一、中国现代小说的大众化基因和大众文学传统42
二、民粹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43
三、“去政治化”和“物质主义”:当代小说的困境及其突围46
第六节 当代中国诗歌如何突围48
一、“荒漠化”的精神文化背景49
二、新世纪诗歌的整体性困境与精神迷失50
三、重构伟大的诗歌传统和文化伦理52
第七节“茅奖”,你何时不再矛盾55
一、“茅奖”:一开始就存在的暧昧与遗憾56
二、“无边的质疑”中的第七届“茅奖”59
三、“茅奖”争议背后的“潜规则”、“集体无意识”64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中国经验”68
第一节 新世纪文学何以走向农民?68
一、打破五四新文学与农民的“隔膜”,创作农民文学69
二、立志为农民写作,做“文摊文学家”70
三、与农民血脉相通,塑造时代典型的农民形象74
第二节 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裂变的审美镜像77
一、《秦腔》:乡土中国的衰竭心像77
二、《高兴》:进城农民工的“垃圾”物像81
三、独异的中国现代性形象:最后一位农民与认同城市、寻求群体解放的农民工85
第三节 重建新世纪中国伦理的文学思考90
一、百年伦理危机的审美显现90
二、君子梦: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在民间的一脉余香92
三、平常禅:传统佛教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向95
四、如何重建新世纪中国伦理98
第四节 回归“仁义”传统,抑或另建“生活伦理”100
一、从欲望解放到泛滥:“美丽的时代病毒”101
二、金德义:回归“仁义”传统的道德消毒剂102
三、从钱二妮到金桃:新世纪女性的现代“生活伦理”104
四、结语:《土窑》伦理叙事的突破与局限106
第五节 穿越时空的魅惑之音与乡土中国的伦理悲剧107
一、紫箫黯然低吟,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悲剧107
二、紫箫魅惑天地,穿透黑暗时空的爱情之音109
三、紫箫悲音不绝,叹新时期乡村伦理危机110
第六节 90后“白毛女”为什么愿嫁“黄世仁”112
一、五四“娜拉”与新世纪90后“白毛女”113
二、从意识形态化到历史还原的两个“黄世仁”114
三、90后“白毛女”主体人格的陷落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无物之阵”116
四、90后“白毛女”的救赎之路何在118
第七节 百年农民与城市关系的审美嬗变120
一、“以善抗恶”:祥子与城市的对峙和覆灭122
二、“以恶抗恶”:五龙与城市的仇恨和征服123
三、“以善寻善”:高兴与城市的平等对话125
四、“车”、“米”、“肾”、“垃圾”:农民与城市关系的精神隐喻128
五、结语130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政治写作”132
第一节 强烈现实精神和社会主义理念的“新政治写作”132
一、从家庭悲情叙事到政治写作的审美抉择133
二、永生永世为老百姓写作:从赵树理到张平的文学人民性传统136
三、社会主义理念是张平政治小说的思想核心138
四、张平新政治写作:重新建构政治与文学关系142
第二节 重建新世纪红色文化的艺术探索146
一、新世纪《红灯记》改编剧的历史背景146
二、《红灯记》改编的美学探寻148
三、重构“红色”文化:红色经典改编的艺术功能153
四、结语155
第三节 浑圆深厚的民间正气之音156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文学图景159
第五节 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全景展现和崭新探索162
第六节 乌托邦·政治狂欢·漫长历史梦魇之罪164
一、民间、传统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共时性逻辑结构165
二、革命、青春与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政治狂欢167
三、漫长的历史梦魇之罪170
四、从语言、结构形式到思想内容的幽默神韵173
第四章 新世纪山东文学研究178
第一节 论齐鲁文化与新世纪山东文学的“难美”飞翔178
一、打破齐鲁文化的大陆型山地文化专制,建构海洋型的开放性文化风土188
二、继承五四山东作家的文化革新精神,实现新世纪齐鲁文化的思想革命189
三、总结山东作家的文体与形式创新精神,化“沉重”为“难美”飞翔190
第二节 新世纪农民对城市的审美想象与情感律动191
一、菜农马全的“幸福”想象192
二、幼小心灵的疼与痛194
第三节 新世纪70后作家的魔幻性审美书写197
一、艺术初创期的写意性描绘197
二、艺术探索期的魔幻性书写199
三、“乌山”、“桃镇”里的“隐身王国”201
四、结语205
第四节 空间现代性视阈下的文学济南206
第五节“夜晚之心”的灵魂舞蹈209
一、穿越庸常生活的“夜晚之心”210
二、“夜晚之心”的柔软与坚韧211
三、灵魂飞翔的翅膀214
第六节“穿越夜的胸膛”的琴与灯216
一、“黑夜”里绽放的花朵216
二、弹奏“夜歌”的独弦琴217
三、“穿越夜的胸膛”的灯盏219
第七节 在时间和白发的眠处,一朵开放在尘世边缘的花221
一、时间的镜子221
二、暮色、风声与孤独的行者223
三、花、青鸟与大地的爱意225
热门推荐
- 3045574.html
- 3911312.html
- 1515657.html
- 1515363.html
- 379139.html
- 1335054.html
- 589112.html
- 1201732.html
- 2221960.html
- 831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3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4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4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4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1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1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2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4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4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