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文及法律语言实例解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文及法律语言实例解析
  • 栾照钧,栾照轶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4540542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法律语言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文及法律语言实例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句子结构分析第一章 相关基础知识17

第一节 词的相关知识17

一、词的分类释疑17

(一)词的分类依据17

(二)词的分类状况18

(三)本书基本观点18

(四)词的兼类现象19

(五)体词谓词类别19

二、词的语法特征20

(一)名词语法特征20

(二)动词语法特征21

(三)形容词语法特征24

(四)数词语法特征25

(五)量词语法特征26

(六)代词语法特征27

(七)副词语法特征28

(八)介词语法特征29

(九)连词语法特征30

(十)助词语法特征31

第二节 词组相关知识34

一、词组结构类型34

(一)根据一般结构特点分类34

(二)根据特殊结构形式分类38

(三)根据结构固定程度分类42

(四)根据结构难易程度分类43

(五)根据词组意义多少分类43

二、词组功能类别43

(一)名词性词组43

(二)动词性词组44

(三)形容词性词组44

三、词组成分扩展44

四、词组结构分析44

第三节 句子相关知识(一)45

一、句子成分种类45

二、句子成分构成46

(一)主语构成46

(二)谓语构成47

(三)述语构成48

(四)宾语构成49

(五)定语构成49

(六)状语构成51

(七)补语构成53

(八)中心语构成54

(九)独立语构成54

第四节 句子相关知识(二)56

一、句型系统分类56

(一)按是否有主语谓语成分划分56

(二)按构成谓语的词语性质划分57

(三)按某一句法结构的特点划分58

二、句式系统分类58

(一)以谓语部分的特殊结构为标志的分类58

(二)以句子中某些特殊词语为标志的分类62

(三)以句子的特殊语义范畴为标志的分类66

三、句类系统分类67

四、不同句式辨析68

(一)双宾句辨析69

(二)连动句辨析70

(三)兼语句辨析71

第二章 句子分析方法74

第一节 基本方法把握74

一、结构分析含义74

二、单句结构分析75

三、单句图解方法75

四、复句结构分析76

五、单句、复句辨析76

(一)把握句子结构76

(二)把握关联词语77

六、复句图解方法77

第二节 实例图解训练81

一、一般公文常见句式实例81

二、法律文本特殊句式实例85

第三章 语病矫正技法88

一、语感审读法89

二、去枝寻干法92

三、类比互换法96

四、综合运用法97

五、事理分析法99

第二编 常见病例解析第一章 搭配不当类型105

第一节 主要成分搭配不当105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105

(一)误解主谓词义造成主谓搭配不当105

(二)主语错成定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107

(三)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109

(四)正反面不对应造成主谓搭配不当114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114

三、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118

(一)“是、为”做述语的句子中宾语和主语表示的不是同一或同类事物119

(二)动词做宾语的句子中宾语和主语在意义上不相吻合120

四、前宾和后宾搭配不当120

第二节 主次成分搭配不当121

一、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21

二、状语和谓语(中心语)搭配不当124

三、状语和宾语搭配不当125

第二章 语序不当类型127

第一节 成分不同的词语错位127

一、主语和谓语错位127

二、定语和中心语错位129

三、状语和谓语(中心语)错位130

四、定语和状语错位132

五、状语和主语错位133

第二节 成分相同的词语错位134

一、多层定语错位134

二、多层状语错位136

三、联合词组错位137

第三节 比较复杂句子的错位137

一、复句或句组错位137

二、多种形式的错位140

第三章 成分多余类型142

第一节 主干成分多余142

一、主语多余142

(一)主语重复出现142

(二)主语重复宾语147

(三)主谓语义重复148

二、谓语多余149

(一)同义词共做谓语149

(二)赘加谓语中心词150

(三)谓语重复同宾语153

(四)述语累赘存歧义154

三、宾语多余155

(一)画蛇添足致语病155

(二)附赘悬疣不简洁158

第二节 修饰成分多余162

一、定语多余162

(一)画蛇添足致语病162

(二)附赘悬疣不简洁166

二、状语多余171

(一)同义词联合做状语171

(二)赘加状语一般类型171

(三)赘加状语不合事理172

(四)未避免不必要重复174

第四章 成分残缺类型178

第一节 主干成分残缺178

一、主语残缺178

(一)暗中改变施事主体和陈述对象造成主语残缺178

(二)错误承前省造成主语残缺180

(三)错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181

(四)丢掉中心语造成主语残缺184

(五)助词“的”不该用而用(致使主语错误充当定语)造成主语残缺185

(六)助词“的”该用而未用(致使主语错误充当宾语)造成主语残缺185

二、谓语残缺186

(一)述语和宾语不完全搭配造成谓语残缺186

(二)长定语误作谓语造成谓语残缺188

(三)长状语误作谓语造成谓语残缺189

(四)表述不合事理造成谓语残缺190

(五)介词词组误作谓语造成谓语残缺191

(六)“另起炉灶”造成谓语残缺193

三、宾语残缺194

第二节 修饰成分残缺196

一、定语残缺196

二、状语残缺198

第五章 句式杂糅类型200

一、两句合一杂糅200

二、前后重复杂糅203

三、错用词语杂糅204

第六章 虚词错用类型206

第一节 助词错用206

一、结构助词“的”错用207

(一)位置不适当207

(二)不该用而用208

(三)该用而未用214

二、语气助词“的”错用223

(一)名词性词组错用“的”223

(二)顺承关系分句错用“的”224

(三)指代对象明确具体错用“的”227

(四)层次划分有误错用“的”228

(五)不同助词煞尾错用“的”230

(六)该用“的”而未用“的”231

三、动态助词“了”错用234

第二节 介词错用235

一、“对”“对于”错用235

(一)“对”(“对于”)累赘而无故改变主语身份236

(二)“对”(“对于”)累赘造成表意不明或其他语病239

(三)“对”(“对于”)使用不当造成主体和客体颠倒241

(四)“对”(“对于”)不当连用造成语病243

(五)“对”(“对于”)不必要地重复使用245

(六)“对”(“对于”)位置不当247

(七)“对”(“对于”)该用而未用247

二、“把”“将”错用249

三、“以”错用252

四、“由”错用253

五、“被”错用254

(一)不该用而用254

(二)重复地使用256

(三)该用而未用257

六“在”错用259

第三节 连词错用260

一、并列和选择关系相互错用260

(一)并列关系错成选择关系260

(二)选择关系错成并列关系262

二、用顿号替代“或”和“或者”264

三、“或”“或者”不加区别地使用264

第四节 关联词语错用269

一、关联词语错配269

二、关联词语错位272

三、关联词语错乱273

四、关联词语错失274

第七章 不合逻辑类型277

第三编 标点错讹例析第一章 标点符号错用类型285

第一节 逗号和句号混淆错用285

一、该用逗号却错成句号285

(一)具有顺承关系而联系紧密的分句中间错用句号285

(二)表示转折关系的单重复句中间错用句号286

(三)未表达完整意思的介词词组后错用句号286

(四)由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组成的复句中间错用句号287

(五)表示因果关系的倒置句中间错用句号288

(六)总括句后的几个独立完整句子中间错用句号288

(七)连续引用的独立语句中间的引号外标点错用句号288

二、该用句号却错成逗号288

第二节 逗号和顿号混淆错用289

一、该用顿号却错成逗号289

二、该用逗号却错成顿号291

(一)单一层次的分句中间错用顿号291

(二)不同层次的并列关系词组错用顿号292

(三)不相搭配而错误搭配的“并列词组”中间错用顿号295

(四)中间语气停顿较大的长并列词组错用顿号296

(五)连续引用的独立语句中间错用顿号296

第三节 逗号和分号混淆错用297

一、该用逗号却错成分号297

(一)内部没有逗号的层次单一的分句(尤其是短分句)中间错用分号297

(二)同一层次的分句中间错用分号297

(三)顺承关系分句中间错用分号298

(四)并列关系的词或词组错用分号298

(五)并列连用的长介词结构中间错用分号299

(六)长介词结构中的并列关系语句中间错用分号299

(七)配对使用的连词联结的两个分句中间错用分号300

(八)共同充当同一句子成分的分句中间错用分号300

(九)总括句前或后的分述句中间错用分号300

二、该用分号却错成逗号302

(一)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中间错用逗号302

(二)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前后两部分中间错用逗号303

第四节 句号和分号混淆错用304

一、该用句号却错成分号304

(一)独立句子不属于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错用分号304

(二)分行列项条款各项之间在其中有的项已用了句号的情况下错用分号305

二、该用分号却错成句号305

(一)复句内部意思紧密联系的并列分句错用句号305

(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前后两部分之间错用句号306

第五节 引号和书名号混淆错用306

一、该用引号却错成书名号307

二、该用书名号却错成引号307

第六节 其他标点符号混淆错用309

一、该用句号却错成冒号309

二、该用冒号却错成句号309

三、该用句号却错成问号309

四、该用逗号却错成问号310

(一)表示陈述语意的复句中带有疑问词语的分句错用问号310

(二)选择问句的中间停顿错用问号310

五、该用顿号却错成分号310

六、该用逗号却错成冒号311

(一)在停顿时间和下文都很短的起提示作用的词组后错用冒号311

(二)在不是直接引用的原文原话前错用冒号311

七、该用破折号却错用冒号311

八、该用下脚圆点号却错成顿号312

九、该用单书名号却错成尖括号312

十、该用此括号却错成彼括号312

十一、该用此连接号却错成彼连接号313

第二章 标点符号残缺类型314

第一节 逗号残缺类型314

一、句子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停顿该用逗号而未用314

二、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需要停顿该用逗号而未用314

三、句子内部状语后需要停顿该用逗号而未用314

四、其他应表示语气停顿的地方该用逗号而未用315

第二节 其他残缺类型316

一、该用引号而未用316

(一)对某些缩略语等特定词语未用引号316

(二)对引用的原文原话未用引号316

二、该用书名号而未用317

三、该用括号而未用317

(一)补充说明文字该用括号而未用317

(二)注释简称该用括号而未用318

四、该用冒号而未用318

五、该用句号而未用318

六、标点符号不完整319

(一)省略一个自然段只用了一个省略号319

(二)漏用前引号或后引号、前书名号或后书名号320

(三)连续引用某文中的几个段落时每个自然段开头漏用前引号320

第三章 标点符号多余类型321

一、不该停顿的地方赘加逗号、冒号等321

二、在无须用标点符号的连词前面赘加顿号、逗号等321

三、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范围而赘加冒号322

四、提示语和短语连用无须停顿而赘加冒号322

五、只引部分话的引文前赘加冒号323

六、在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邻近数字中间赘加顿号或连接号323

七、在带括号的序码之后赘加顿号323

八、在省略号前或后赘加逗号、分号或句号323

九、在“等”和“等等”前或后赘加省略号324

十、公文标题赘加逗号、顿号、引号、书名号等324

十一、表证、执照等赘加书名号324

十二、章节标题或某些不该用标点符号的段标题赘加句号或冒号324

十三、在公文附件说明中的附件名称后赘加分号或句号325

十四、对不该用引号的词或词组赘加引号325

十五、不是直接引用原文原话而赘加引号326

十六、在不该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赘加顿号326

十七、句内括号前和括号中的文字后赘加点号326

十八、不存在注释或补充说明性质的语句赘加括号326

第四章 标点符号错位类型327

一、逗号放错位置导致语病327

二、引用独立完整的话错把句号放在引号外面327

三、非独立完整的引文中的标点没放在引号外管全句却错放在引号内327

四、“句内括号”的外标点没放在括号后管全句却错放在了括号里面328

五、“句外括号”的内标点没放在括号内语句末尾却错放在了括号外面328

六、倒装疑问句中的问号前置328

七、引文标题书名号错位329

八、引号方向搞错329

九、转行不当造成标点符号错位329

(一)点号置于行首329

(二)前半部分标号置于行尾329

(三)完整标号拆开使用329

第四编 病例范例辨析第一章 法律类似条款辨析333

第一节 不同法律类似条款辨析333

一、关于介词“对”“对于”的使用333

二、关于连词“和”“或者”的使用334

三、关于转折句前标点符号的使用335

第二节 同一法律类似条款辨析33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类似条款辨析33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类似条款辨析34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类似条款辨析34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类似条款辨析346

第三节 法律修订前后条款辨析34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前后相关条款辨析34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订前后相关条款辨析349

第二章 法律和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52

第一节 法律准确无误情况下相关条款辨析352

第二节 法律存在瑕疵情况下相关条款辨析355

第三章 贯彻法律的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63

第一节 不同机关贯彻法律的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63

第二节 同一机关贯彻法律的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65

一、《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类似条款辨析365

二、《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类似条款辨析365

三、《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69

四、《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类似条款辨析370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71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73

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和《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类似条款辨析374

第四章 司法机关公文类似语段辨析376

第一节 通知语段辨析376

一、正文开头376

二、正文结尾379

第二节 批复语段辨析381

第三节 会议纪要语段辨析382

第五章 法律文书格式(样式)辨析384

第一节 公安机关法律文书384

一、公安机关同一法律文书384

(一)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384

(二)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通知书385

二、公安机关不同法律文书386

第二节 检察机关法律文书387

一、检察机关同一法律文书387

二、检察机关不同法律文书388

(一)“一案”正误型388

(二)“的”字正误型391

(三)“因”字正误型393

(四)成分缺余型395

第三节 人民法院法律文书398

一、“一案”正误型398

(一)未赘加“一案”主谓语搭配399

(二)“一案”充当主语同谓语搭配399

(三)“一案”充当宾语前面有述语搭配399

(四)“一案”充当前置宾语后面有述语搭配400

(五)“一案”充当主谓谓语句的主语401

(六)“一案”为构成状语的一部分401

二、“的”字正误型402

(一)结构助词“的”类型402

(二)语气助词“的”类型403

三、成分缺余型404

(一)成分残缺否404

(二)成分多余否406

四、杂糅与否型409

第六章 司法文书实例辨析411

第七章 司法公文标题辨析415

第一节 同一机关公文标题辨析415

一、“问题”一词用否类型415

二、标点符号用否类型419

(一)关于书名号的使用420

(二)关于顿号的使用421

第二节 不同机关公文标题辨析423

第八章 司法文书标题样式辨析428

第一节 同一机关司法文书标题样式辨析428

第二节 不同机关司法文书标题样式辨析429

第五编 案例语病简析第一章 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罪案例433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案例433

外国驻中国大使馆人员马×、谢×、科×等人从事间谍活动案例语病简析433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例434

一、奥格雷劫持航空器罪案例语病简析434

二、徐×失火罪案例语病简析435

三、霍×放火罪案例语病简析436

第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案例437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案例437

一、胡×销售伪劣电器案例语病简析437

二、王×制售假药案例语病简析438

三、白×制售假药案例语病简析439

四、刘×、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例语病简析439

第二节 走私罪案例440

一、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走私案例语病简析440

二、肖×、唐×策划组织走私集团案例语病简析441

三、缪×等人走私集团犯罪案例语病简析442

四、刘×、苏×共同走私罪案例语病简析444

第三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案例445

一、陶×偷税罪案例语病简析445

二、燕华食品厂厂长张×抗税罪案例语病简析446

三、张×欠缴应纳税款罪案例语病简析447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案例448

一、韩×购买伪造的货币罪案例语病简析448

二、丛×、汪×诈骗贷款罪案例语病简析448

第三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案例450

第一节 杀人、伤害、强奸等罪案例450

一、冯A、冯B故意杀人罪案例语病简析450

二、刘×醉酒后杀人案例语病简析451

三、王×、马×、来×、付×抢劫杀人罪案例语病简析451

四、李×故意伤害罪案例语病简析452

五、陈甲故意伤害罪案例语病简析453

六、刘×伤害罪案例语病简析453

七、李×过失致死罪案例语病简析455

八、聋哑人陈×强奸罪(未遂)案例语病简析455

第二节 其他侵犯公民人身和民主权利罪案例456

一、魏×拐骗儿童罪案例语病简析456

二、刘×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案例语病简析456

三、胡×非法强迫他人劳动罪案例语病简析457

四、吴×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案例语病简析457

五、李×刑讯逼供罪案例语病简析458

六、陈×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案例语病简析458

七、胡×虐待罪案例语病简析459

第四章 侵犯财产罪案例461

第一节 抢劫、盗窃等罪案例461

一、黄×、占×、李×、彭×抢劫罪案例语病简析461

二、王甲、王乙、罗丙抢劫罪(预备)案例语病简析462

三、陈×抢劫罪(未遂)案例语病简析463

四、刘×、王×抢劫罪案例语病简析463

五、黄×抢劫罪案例语病简析464

六、王×窃取亲属财物案例语病简析464

第二节 诈骗、侵占、敲诈勒索等罪案例465

一、何×、颜×、张×等人诈骗罪案例语病简析465

二、洪×敲诈、勒索罪(中止)案例语病简析466

三、马×侵占他人财产罪案例语病简析466

四、陈×侵占罪案例语病简析467

第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案例468

第一节 妨害公务罪案例468

一、吴×妨害公务罪案例语病简析468

二、王×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案例语病简析469

三、杨×、施×、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案例语病简析470

四、薛甲、薛乙、吴甲、吴乙等人聚众斗殴罪案例语病简析471

五、卢×传授犯罪方法罪案例语病简析471

六、刘×聚众淫乱罪案例语病简析472

七、牛×、赵×、焦×赌博罪案例语病简析474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案例474

一、杨×伪证罪案例语病简析474

二、李×包庇罪案例语病简析475

三、李×、王×窝赃、销赃罪案例语病简析476

四、朱×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罪案例语病简析477

五、黄×、赵×、李×、张×脱逃罪案例语病简析478

第六章 贿赂罪案例479

第一节 受贿罪案例479

一、石×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案例语病简析479

二、徐×、曹×受贿罪案例语病简析480

三、××国有建筑工程公司受贿罪案例语病简析481

第二节 行贿和介绍贿赂罪案例484

一、张×行贿罪案例语病简析484

二、郑×、林×行贿罪案例语病简析484

三、陈×介绍贿赂罪案例语病简析486

第七章 其他案例及刑罚运用案例487

第一节 其他案例487

一、王×私放偷越国(边)境人员罪案例语病简析487

二、袁×、刘×利用本厂销售渠道转手加价倒卖砂布案例语病简析488

三、综合案例语病简析490

第二节 刑罚运用案例493

一、张×精神病发病期犯罪案例语病简析493

二、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犯罪案例语病简析494

三、潘×死缓减刑案例语病简析495

第六编 实例矫正练习第一章 病文矫正499

第一节 对某市交通管制通告的矫正499

第二节 对某县卫生局一份通报的矫正502

第三节 对某校一份函的矫正507

第四节 对某局一份“请示报告”的矫正508

第五节 对某市招聘科技人才广告的矫正509

第六节 对某县聘请人才启事的矫正512

第七节 对某法院民事裁定书的矫正514

第八节 对某绑架案报道的矫正516

第九节 对某抢劫案报道的矫正520

第十节 对某杀人案报道的矫正525

第十一节 对某诈骗案报道的矫正535

第二章 范文矫正538

第一节 对国家税务总局一份通知的矫正538

第二节 对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一份通知的矫正543

第三节 对某市政府两份通知的矫正545

第四节 对某省化工总公司党委一份表彰通报的矫正546

第五节 对某市政府办公厅一份交通事故通报的矫正551

第六节 对某市政府一份表彰通报的矫正554

第七节 对某市政府一份通告的矫正(一)558

第八节 对某市政府一份通告的矫正(二)559

第九节 对某市政府一份通告的矫正(三)561

第十节 对某省人民政府一份请示的矫正563

第十一节 对国务院所属部门几份请示的矫正564

第十二节 对某地区行署一份批复的矫正566

第十三节 对文化部一份批复的矫正568

第十四节 对某省科委一份函的矫正570

第十五节 对中国人民银行一份复函的矫正571

第十六节 对某区人大常委会一份会议纪要的矫正573

第三章 语段矫正578

第四章 正误判断607

第一节 判断法律文书中“一案”等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607

第二节 判断公文写作中的某些说法和做法是否正确611

第三节 判断几组公文标题是否规范615

第四节 判断几组涉及公文格式的标示是否规范618

第五节 判断公文的几组语句是否规范或正确621

第六节 判断几组公文常用语是否规范或正确623

第七节 判断公文在引文和标点使用等方面是否规范625

第八节 判断文中所用的法律术语是否规范627

第九节 判断句组中的句子哪句有语病哪句无语病630

《公文及法律语言应用规范》差错更正633

后记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