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景芳九五诞辰纪念文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景芳九五诞辰纪念文集
  • 吕绍纲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7806260919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764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787页
  • 主题词:信息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景芳九五诞辰纪念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祝贺金景芳先生九五寿辰&张岱年1

在金景芳老师启导下——读《老子》札记片断&张松如3

金老与中国思想史研究&张岂之16

金晓村教授九五寿言&罗继祖19

自强不息,不知老之将至——记在金老周边的一些感受&朱日耀21

“哲”字新解及其应用——为金老师九五大寿而作&李金声24

吾师金景芳教授的学术道路和品格&王治功38

高山仰止,大气磅礴——祝金景芳先生九五大寿&李绍庚53

国学大师,一代师表&曹德本56

孔子与《春秋》&李学勤58

史料的范围与种类&傅振伦65

试论我国古代文明的曙光——原始思维的产生与发生&步近智 张安奇74

伊尹的籍贯和摄政当国&孟世凯91

戎狄非胡论&林沄101

“礼”的认同和民族融合&詹子庆109

西周档案管理制度述论&黄中业121

汉代买地券及其反映的社会状况&李如森132

传说中的黄帝与中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李衡眉144

“礼源于祭祀”说驳论&杨英杰159

关于黄帝传说的“神性”与“人性”问题&谢维扬175

战国官玺释解两篇&吴振武190

周代巡行遣使制度及其演变&葛志毅196

曹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张鹤泉206

原始礼仪的起源&常金仓223

近百年的文明起源研究&刘孟骧235

论战国等级葬制度的泛化&黄也平246

论西周王朝设有三大职官系统&宫长为259

试析春秋会盟兴盛的原因&张全民269

《周易全解》台湾版序&朱高正277

“执中守正”抑或“趋时知几”——读李登辉谈《易经》有感&朱高正280

《周易》与中国现代化——兼以蛊、损、蒙三卦论述 现代化的国家理想&朱高正283

谈儒学人文主义占筮观&朱伯崑306

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伊川易学的基本纲领&余敦康315

朱熹“易为卜筮之书”说及其影响述评&高怀民340

《周易》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唐嘉弘357

从《易经》里看到的人的内在动力&朴炳卓374

论《周易》的“人道”观&梁韦弦379

从帛书《易传》论先天卦位说的起源&廖名春391

西汉经学中的天人感应学说&杨向奎406

论《春秋》之书“弟”&周何421

论《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陈恩林431

我看儒学&赵俪生444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评价&李锦全451

儒家礼乐文化之宗教精神与哲学意涵——历史之回顾与展望&张永儁457

李贽对儒家的真实态度——读《焚书》、《续焚书》札记之二&朱绍侯479

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葛荣晋493

对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民本思想的省察&曾春海507

儒教文化圈与现代化东方模式&赵吉惠519

中华元典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冯天瑜534

早期儒家的富贵观及其当代价值&吕文郁556

文化危机与孔子的文化观&李元570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李景林582

老学源流&任继愈597

先秦诸子对君主集权制的认识与探讨&吴荣曾603

庄子的人生哲学&阎韬625

墨子学说渊源考略&舒大刚633

哲学之比较、交流与融通的形上基础&李震646

元代儒学与高丽&崔根德653

略论古代中韩文献典籍的交流&傅璇琮 黄建国667

栗谷与陆王心学&金吉洛682

韩儒退溪李滉诗文中所见之山水观&洪瑀钦697

《论语》“毋友不恕己者”解&姚孝遂711

《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试释&董金裕715

释“垃圾”、“狼藉”&汤余惠723

《诗经》农事诗考疑&丛文俊726

鲁襄公冠于卫成公庙发微&郭守信738

南宋孙奕音注的“浊上归去”问题&李无未743

《孔子家语》补校&张固也7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