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意产业时空过程模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合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7502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文化产业-产业发展-研究-南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意产业时空过程模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问题3
1.3两个关键术语4
1.4本书章节安排7
2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理论9
2.1引言9
2.1.1英国创意产业概念演进9
2.1.2创意产业概念在全球的传播10
2.2术语阐述:关于创意产业的论争10
2.2.1创意产业概念源起及早期发展10
2.2.2关于创意产业的典型定义12
2.2.3关于创意产业所包含的产业门类的论争13
2.3培育创意产业:一种城市发展策略14
2.3.1创意产业的经济推进潜能和就业创造潜力14
2.3.2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战略15
2.3.3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带来的挑战16
2.4创意企业与创意工人在城市中的区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6
2.4.1创意企业在城市中的区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7
2.4.2创意工人在城市中的区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9
2.5创意企业、创意工人、城市居民和城市政府相互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动20
2.5.1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选择城市中心区——市场驱动的自发模式20
2.5.2与城市更新紧密关联的政策驱动模式20
2.5.3市场驱动与政策驱动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21
2.5.4创意产业去中心化的趋势22
2.5.5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动22
2.6现有研究的四点不足及其改进方法23
2.6.1以“社会网络”的观点理解创意产业23
2.6.2研究创意企业的区位行为需区分不同门类及具体研究案例24
2.6.3探索“创意工人”的工作、生活特点以区别于“创意阶层”25
2.6.4以系统的观点审视企业、工人、市民、政府与城市土地空间的互动26
2.7小结29
3研究框架与数据分析方法30
3.1总体研究逻辑框架30
3.1.1文献研究与文件梳理阶段30
3.1.2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阶段32
3.1.3模型建立与情景分析阶段32
3.2案例选择33
3.2.1案例城市选择33
3.2.2创意产业部类选择36
3.3数据收集37
3.3.1前期勘探37
3.3.2数据收集38
3.4数据分析39
3.4.1数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39
3.4.2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力计算40
3.5基于多主体建模41
3.5.1基本概念42
3.5.2建模的软件环境43
3.5.3区位效用函数44
3.6小结46
4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机制47
4.1案例南京的简介47
4.1.1案例基本情况与研究范围47
4.1.2人口分布与城市空间划分49
4.2创意企业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其区位行为的决定性因素50
4.2.1创意企业的发展轨迹50
4.2.2创意企业的规模分布特征51
4.2.3创意企业的办公区位分布特征52
4.2.4影响创意企业办公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54
4.3创意工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其区位行为的决定性因素59
4.3.1创意工人的年龄分布与教育背景59
4.3.2创意工人的收入水平、居住空间与工作空间60
4.3.3创意工人的居住区位分布特征61
4.3.4影响创意工人居住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63
4.4城市居民与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互动关系66
4.4.1城市居民对开发居住地产的应对态度67
4.4.2城市居民对开发办公地产的应对态度68
4.5结论整合:各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框架70
4.5.1创意企业、创意工人以及城市居民所扮演的角色70
4.5.2城市政府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倡导者与引导者72
4.5.3四个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75
4.6小结77
5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基于多主体建模81
5.1引言81
5.2模型设计83
5.2.1互动机制框架的简化83
5.2.2模型环境87
5.2.3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规则(Condition-Action Rules)89
5.3模型实现94
5.3.1模型的初始化95
5.3.2行为主体互动的动态模拟107
5.3.3模拟结果的呈现媒介110
5.4小结114
6模型有效性检验与情景分析118
6.1引言118
6.2内部有效性检验120
6.2.1检验地块的区位属性的正确性120
6.2.2检验行为主体属性与地块属性变动的正确性124
6.2.3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130
6.3外部有效性检验138
6.3.1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数量检验139
6.3.2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属性检验141
6.3.3办公租金与住房租金的检验141
6.3.4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的检验142
6.4情景分析144
6.4.1创意企业与创意工人的数量增长模式分析144
6.4.2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空间分布模式的时空变动特征分析145
6.4.3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空间集聚的时空变动特征分析147
6.4.4办公租金与居住租金的时空变动特征分析150
6.5小结151
7结论与讨论153
7.1基本结论153
7.1.1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154
7.1.2动态互动框架及模型构建155
7.1.3模型有效性检验与情景分析159
7.2政策启示161
7.2.1根据决定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区位行为的影响因素投资城市基础设施161
7.2.2根据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空间布局特点安排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162
7.2.3投资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加速创意企业和创意工人的空间集聚162
7.2.4根据总体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与政策有效周期163
7.3研究局限性164
7.3.1研究方法的局限性164
7.3.2研究方法用于其他城市案例的限制性166
7.3.3政策启示的适用范围167
7.4前景展望168
7.4.1利用本书研究框架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168
7.4.2整合基于多主体建模(ABM)技术与GIS系统168
7.4.3模型在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中的应用169
附录170
附录1南京市界定的10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门类170
附录2全球范围内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本土化理解171
附录3创意产业的产业门类界定:全球代表性观点比较182
附录4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共同颁布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及分类统计标准(至中类)194
附录5南京3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园)195
附录6南京市创意产业的企业区位特征调查问卷197
附录7南京市创意工人工作与居住特征调查问卷199
附录8南京市市民与创意产业发展互动特征调查问卷201
参考文献203
中英术语对照220
图表来源225
后记226
热门推荐
- 140780.html
- 782719.html
- 3495642.html
- 1464560.html
- 3486442.html
- 281549.html
- 681420.html
- 2222022.html
- 1972528.html
- 1795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7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2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7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2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1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5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0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