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行病学进展 第13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冬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5238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进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流行病学进展 第1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研究进展1
第一节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的范例2
一、鼠疫2
二、艾滋病3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
四、大肠杆菌O157:H7感染3
五、人感染猪链球菌4
第二节 可引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行为和生态因素4
一、经济动物的规模化养殖4
二、可能和携带病原体的崽猪、崽羊等规模化供应有关4
三、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有关5
四、和贸易活动有关5
五、和食品的规模化生产、运输及销售有关5
六、现代药品生产方式可扩大偶发污染的影响范围5
七、和不安全性行为有关5
八、和无保护接触蜱等携带病原体的媒介生物有关5
九、和无保护接触野生动物有关5
十、交通工具和方式的规模化发展会带来传染病问题5
第三节 行为生态型传染病的防控6
一、通过控制社会行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6
二、个人行为7
第二章 中国新蜱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9
第一节 新蜱媒传染病的发现与确认10
第二节 新蜱媒病原体的感染与分布状况13
一、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与分布13
二、新无形体科病原体感染15
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16
四、新巴贝西虫感染17
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
第三节 新发蜱媒传染病疫情上升的因素19
第三章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22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23
一、甲型流感病毒结构与生物学特征23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起源23
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跨种传播与宿主范围25
四、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力与药物敏感性26
第二节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27
一、流行特征27
二、流行相关参数29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治进展30
一、临床表现30
二、实验室检查30
三、诊断及分类30
四、并发症31
五、治疗31
第四节 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展32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与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32
二、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32
三、美国和欧盟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情况33
第四章 人感染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36
第一节 概述37
一、病原学37
二、临床表现38
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9
四、潜伏期和传染期40
第二节 流行概况41
一、全球流行情况41
二、我国流行情况43
三、聚集性病例47
第三节 危险因素48
一、感染的危险因素48
二、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48
第四节 分子流行病学49
一、来源和进化情况49
二、各片段分子特征50
三、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力51
四、耐药性52
第五节 血清学52
一、H5N152
二、H7N952
三、H9N252
四、其他亚型53
第六节 预防控制措施53
一、家禽免疫接种53
二、高危人群与公众预防53
三、改善社会环境54
四、感染控制54
五、人禽流感疫苗54
第五章 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61
第一节 病原学特征62
一、埃博拉病毒的发现62
二、埃博拉病毒的分类62
三、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征62
四、埃博拉病毒的分子进化特征63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63
一、传染源和宿主63
二、传播途径63
三、易感人群64
四、分布特征64
五、流行过程66
六、影响因素71
第三节 临床特征与治疗诊断要点73
一、临床表现73
二、鉴别诊断75
三、治疗要点75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76
第六章 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78
第一节 MERS-CoV的分类、命名和一般病毒学特征79
第二节 致病机制80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性82
一、发生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82
二、血清流行病学82
三、动物监测83
四、分子流行病学83
第四节 实验室检测监测84
一、核酸扩增检测84
二、抗体检测85
三、抗原检测86
四、病毒培养86
第五节 监测及预防控制策略原则86
一、主动免疫86
二、被动免疫86
第七章 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89
第一节 登革热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90
一、本地感染病例与输入病例90
二、感染谱及临床表现90
三、诊断方法90
第二节 登革热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91
一、流行特征及趋势91
二、疾病经济负担92
第三节 登革热流行环节与因素92
一、传染源92
二、传播途径93
三、易感人群及易感机制93
四、病原学及检测方法93
五、传染过程95
六、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95
第四节 流行控制与预防96
一、预防控制策略96
二、监测策略及体系96
三、预防控制措施97
四、登革热防控的现实困境100
第五节 相关研究争论与进展100
一、海南登革热暴发与静息100
二、广州2014年登革热暴发100
三、广州地区登革热本地化争论101
四、杀虫剂抗药性管理和新型杀虫剂研发101
五、白纹伊蚊基因组研究进展101
第八章 西尼罗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03
第一节 概述103
第二节 西尼罗病毒谱系及分布104
一、Ⅰ型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104
二、Ⅱ型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104
三、其他型别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104
第三节 临床表现105
一、西尼罗病毒病临床表现及分型105
二、西尼罗热临床表现105
三、西尼罗神经系统侵袭性疾病105
四、其他临床表现106
五、动物感染临床特点106
第四节 西尼罗病毒病的实验室检测106
第五节 流行因素107
一、宿主及传染源107
二、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108
三、易感人群108
四、WNV传播的影响因素109
第六节 西尼罗病毒病的流行特征109
一、西尼罗病毒病全球流行情况109
二、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113
三、季节分布113
第七节 疫苗与药物114
一、疫苗研究114
二、药物及治疗114
第八节 监测预警114
一、监测系统建立114
二、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115
第九节 措施建议116
第九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18
第一节 病原学118
一、病毒形态与结构119
二、抵抗力120
三、传播力与致病力120
第二节 流行病学120
一、流行特征120
二、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122
三、传播途径122
第三节 临床特征与诊疗122
一、发病机制122
二、病理特征123
三、症状和体征123
四、实验室检查12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24
六、治疗124
七、预后124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124
一、病例管理124
二、提高专业机构处置能力124
第十章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26
第一节 概述126
第二节 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关系127
一、HIV感染对MTB感染的影响127
二、MTB感染对HIV感染的影响127
第三节 临床特征128
第四节 流行概况129
一、地区分布129
二、人群分布132
三、时间趋势133
第五节 影响因素134
一、病因因素134
二、宿主因素134
三、社会因素134
第六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135
一、国际HIV/TB双重感染控制策略135
二、我国HIV/TB双重感染控制策略135
第七节 存在问题及挑战136
第十一章 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138
第一节 大型队列研究的设计139
一、样本量139
二、长期随访140
三、失访与因果倒置140
第二节 国内外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141
一、国外大型队列研究现状141
二、国内大型队列研究现状143
第三节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145
一、研究对象募集与基线调查145
二、随访146
三、生物样本库147
四、小结147
第十二章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48
第一节 流行特征149
一、时间趋势149
二、地区分布151
三、人群分布152
四、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流行特征154
第二节 危险因素156
一、环境因素156
二、遗传因素158
第三节 恶性肿瘤预防159
一、预防策略160
二、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160
第十三章 恶性肿瘤的感染因素研究进展162
第一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163
一、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163
二、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163
三、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致癌机制及宫颈癌的自然史164
四、人乳头状瘤病毒与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164
五、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防控中的作用165
第二节 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炎165
一、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生物特性165
二、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166
三、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与致癌机制166
四、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167
五、乙型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在肝癌防控中的作用167
第三节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168
一、幽门螺旋杆菌生物学特性168
二、幽门螺旋杆菌流行病学特性168
三、幽门螺旋杆菌致胃癌的机制168
四、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169
五、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在胃癌防控中的作用169
第四节 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170
一、EB病毒生物学特性170
二、EB病毒流行病学特性170
三、EB病毒致恶性肿瘤的机制170
四、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171
五、EB病毒的检测在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防控中的作用171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8型与卡波西肉瘤172
一、人疱疹病毒8型的结构和生命周期172
二、人疱疹病毒8型的流行特点172
三、人疱疹病毒8型的致癌机制173
四、人疱疹病毒8型与HIV的相互作用174
五、人疱疹病毒8型与卡波西肉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174
六、人疱疹病毒8型在卡波西肉瘤防控中的作用174
第六节 展望175
第十四章 肺癌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177
第一节 候选基因研究178
第二节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179
一、欧美人群肺癌GWAS研究179
二、中国人群肺癌GWAS研究179
三、不同特征人群的肺癌GWAS研究180
四、肺癌预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181
第三节 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182
一、肺癌全基因组Meta分析182
二、通路分析182
三、交互作用分析182
四、精细定位和深度测序研究183
五、基于外显子芯片的关联研究183
六、GWAS与其他组学相结合183
七、肺癌风险预测模型184
第四节 肺癌基因组测序研究184
第十五章 肺癌的精准医学研究进展188
第一节 肺癌的精准医学研究进展188
一、肺癌分子分型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189
二、肺癌精准医学临床试验研究进展193
三、液相活检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运用196
第二节 结语198
第十六章 儿童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200
第一节 概况200
一、定义200
二、分类200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202
一、死亡率202
二、寿命损失年205
三、伤残寿命年206
四、伤残调整寿命年206
五、经济负担209
六、年龄209
七、地区209
八、时间209
九、交通方式209
第三节 影响因素212
一、宿主212
二、交通工具213
三、自然环境214
四、社会经济环境214
第四节 干预措施214
一、干预理论214
二、干预措施215
第十七章 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222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222
一、定义222
二、成因223
三、分类223
第二节 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223
一、人群分布223
二、地区分布224
三、不同国家的骨折流行病学特点224
第三节 骨折的影响因素225
一、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225
二、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226
第四节 我国骨折流行病学相关研究227
第五节 骨折的防治策略230
一、骨折的预防230
二、骨折的治疗231
三、老年骨折的防治策略231
第十八章 气候变化与疾病关联研究的进展233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污染物循环的影响234
第二节 与气候改变相关的人类疾病234
一、气候变化与感染性疾病235
二、气候变化与非感染性疾病235
三、应对策略236
第十九章 极端天气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239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概述239
一、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239
二、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240
三、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240
第二节 热浪与人群死亡和心血管疾病241
一、热浪与人群死亡241
二、热浪与心血管疾病245
第三节 寒潮与人群死亡和心血管疾病246
第四节 气候变化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248
一、气候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248
二、气候变化与心力衰竭249
第二十章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精准流行病学研究的典范与陷阱253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及其设计原理253
一、流行病学概念的演变253
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原理254
三、精准的流行病学研究25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原理的演进255
一、单一病人试验255
二、多病人无对照试验255
三、对照试验256
第三节 随机对照试验257
一、随机对照试验简述257
二、随机分组控制混杂的原理257
三、随机对照试验的发展历程258
四、随机对照试验实例259
第四节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259
一、样本量与随机误差259
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260
第五节 选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261
一、科学范式和常规科学研究261
二、研究设计的选择261
第六节 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作用和陷阱263
一、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作用263
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不是原创性研究263
三、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与系统综述264
四、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陷阱264
五、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与大型队列研究265
第二十一章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研究进展267
第一节 大数据概述267
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267
二、大数据研究的技术与方法268
三、国内外大数据研究发展现状268
第二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来源与应用269
一、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来源269
二、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应用269
第三节 生物医学相关的大数据计划270
一、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270
二、“从数据到知识再到行动”计划270
三、“全球脉动”项目271
四、中国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271
五、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71
第四节 生物医学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272
一、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优势与缺陷272
二、生物医学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272
三、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发展趋势272
第二十二章 文化流行病学275
第一节 概述275
一、相关概念275
二、文化流行病学的由来276
三、文化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278
四、文化流行病学与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及流行病学间的联系281
第二节 文化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81
一、构建疾病模式与文化模式281
二、现场研究282
三、医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的综合283
第三节 文化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与文化对疾病干预的影响283
一、癫痫的文化流行病学研究283
二、Ataques De Nervios(ADNs)的文化流行病学研究286
三、艾滋病和社会文化287
四、消化道肿瘤288
五、干预的文化内涵289
第四节 文化流行病学展望290
一、社会和文化环境改变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仍是热点290
二、教训和挑战291
第二十三章 公共卫生伦理的研究进展293
第一节 公共卫生伦理研究及进展概述294
一、公共卫生伦理内涵294
二、公共卫生伦理历史沿革294
三、公共卫生伦理基本框架295
四、现代公共卫生伦理特点296
五、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主要理论296
第二节 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主要原则及应用298
一、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一般原则298
二、现代公共卫生伦理应用原则299
三、现代公共卫生伦理主要问题及伦理规范与应用302
第二十四章 转化医学与转化流行病学307
第一节 概述307
一、医学研究的发展现况307
二、转化医学诞生308
三、转化研究中的流行病学309
四、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309
第二节 从科学发现到人群健康310
一、转化流行病学的发展310
二、转化研究各阶段流行病学的作用311
三、流行病学促进跨学科跨团队和转化研究共发展313
第三节 转化流行病学的现在与未来314
一、转化研究发展现状314
二、转化流行病学发展的挑战316
第二十五章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318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318
第二节 特点与用途320
一、免疫——分子病理流行病学(Immuno-MPE)320
二、GWAS——分子病理流行病学(GWAS-MPE)320
三、药物——分子病理流行病学(Pharmaco-MPE)320
四、生命历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Lifecourse-MPE)320
五、病因推断——分子病理流行病学(Causal Inference-MPE)321
六、分子病理流行病学与健康传播研究(MPE-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321
七、分子病理流行病学与疗效比较研究(MPE-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321
第三节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21
第四节 主要方法322
一、病例-病例研究322
二、病例对照研究322
三、前瞻性队列研究323
四、病例队列研究323
五、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23
第五节 问题与前景324
一、选择偏倚324
二、样本量324
三、测量误差和误判325
四、多重假设检验325
五、普适性325
六、机遇与挑战325
第二十六章 双生子研究的流行病学进展327
第一节 双生子研究概述327
第二节 全球双生子登记系统概况328
第三节 双生子研究进展329
一、遗传度估计329
二、纵向研究330
三、多组学研究330
第四节 我国双生子研究及展望332
第二十七章 药品安全监测研究进展334
第一节 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335
一、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定义335
二、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价值335
三、促进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的策略336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药品安全主动监测337
一、大数据为主动监测带来了机遇337
二、国外利用大数据开展主动监测的经验337
第三节 药品安全主动监测中对照的选择338
一、对照选择的策略、对应的研究设计及比较338
二、对照选择的成果与转化341
第二十八章 药物依赖性流行病学研究进展345
第一节 概述345
一、背景情况345
二、药物依赖性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346
第二节 全球药物滥用流行形势348
一、国际药物滥用流行现状348
二、我国毒品滥用流行形势349
第三节 我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主要研究350
一、重点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350
二、应用Delphi法对全国和部分地区海洛因及“新型毒品”滥用流行情况进行了快速评估351
三、“新型毒品”滥用调查351
四、复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351
五、盐酸纳曲酮预防阿片成瘾者复吸的流行病学调查352
六、多药滥用和多药依赖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价352
七、吸毒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研究352
八、全国癌症疼痛现状调查352
九、青少年物质滥用调查352
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研究353
第二十九章 传染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354
一、定性预测法354
二、定量预测方法355
三、传染病预测未来发展趋势359
第三十章 有向无环图应用于病因学研究中的混杂控制361
第一节 概述361
第二节 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术语362
一、基本原理362
二、相关术语362
第三节 具体应用364
一、有向无环图在混杂识别中的应用364
二、在中介分析中的应用365
第四节 研究实例365
第五节 优点及局限性369
一、优点369
二、局限性369
第三十一章 工具变量和孟德尔随机化在混杂因素控制中的应用371
第一节 工具变量法372
第二节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375
第三节 方法的正确应用380
一、工具变量法380
二、孟德尔随机化法381
第三十二章 空气污染与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进展383
第一节 雾霾的概念与空气污染383
第二节 空气污染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进展384
一、空气污染暴露评价384
二、空气污染健康效应评估方法387
三、空气污染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88
第三节 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进展389
一、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健康效应研究进展389
二、空气污染急性暴露健康效应研究进展392
第四节 展望395
热门推荐
- 3660967.html
- 713179.html
- 2377483.html
- 3047022.html
- 3697359.html
- 2825420.html
- 2980097.html
- 3911480.html
- 2826192.html
- 1405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8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3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6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7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6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6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4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0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7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