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词汇主义视阈下的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以范畴语法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词汇主义视阈下的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以范畴语法为纲
  • 韩玉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94947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结构-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词汇主义视阈下的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以范畴语法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词汇主义句法理论源流与汉语研究应用1

1.词汇主义句法理论概要1

1.1 转换生成语法和非转换生成语法1

1.2 非转换生成语法的词汇主义特征2

1.3 词汇主义句法理论的共同特征3

1.4 词汇主义句法理论与形式语义学4

2.汉语的词汇主义研究6

2.1 计算语言学的词汇主义路线6

2.2 汉语本体研究的词汇主义倾向6

3.本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目标10

第二章 范畴语法述要14

1.引言:范畴语法——语言研究的数学方法14

2.范畴语法概要15

2.1 范畴语法源流15

2.2 当代范畴语法作为非转换语法繁荣的动因17

2.3 范畴语法与其他语法理论的区别18

3.范畴语法中的“范畴”19

3.1 “范畴”的基本定义20

3.2 句法范畴20

4.范畴语法的特性23

4.1 函数—论元结构(functions and arguments)23

4.2 范畴语法中的句法、语义关系——规则对规则假设(rule-to-rule hypothesis)23

4.3 单一层次(monostratal)的语法25

4.4 词汇主义主张25

4.5 对复杂结构语言现象的优雅描写26

5.范畴语法中的“语言片段”(fragment)26

6.范畴语法的发展及主要流派——GCG与CCG28

6.1 扩充的范畴语法(Generalized Categorial Grammar,GCG)28

6.2 Steedman的组合的范畴语法(Combinatory Categorial Grammar,CCG)30

7.范畴语法的规则及算法系统32

8.IA模式与IP模式35

9.范畴语法研究的意义36

第三章 非连续结构及其类型41

1.非连续结构研究的意义41

2.非连续结构的定义42

2.1 非连续直接成分(discontinuous immediate constituent)42

2.2 在上下文自由语法中定义非连续现象43

3.非连续分析方案的本质45

4.非连续结构的类型46

4.1 不连续的直接成分——复杂及物动词短语TVP46

4.2 句法上的非连续结构——话题句47

4.3 语义上的非连续结构——缺口句和NCC结构47

4.4 三种非连续结构的差别48

5.汉语中非连续现象的研究49

5.1 非连续现象对汉语研究的困扰49

5.2 汉语界对非连续现象的研究49

6.范畴语法对非连续结构的解决方案54

第四章 词汇规则与语法关系56

1.主语之辨56

2.词汇主义流派语法关系的确立58

3.范畴语法的词汇规则60

4.词汇改变规则与论元结构的改变62

4.1 关系削减规则63

4.2 关系重新排序规则64

4.3 关系扩展规则65

5.按照词汇规则确立汉语语法关系65

5.1 从关系重新排序规则看汉语存在句——“台上坐着主席团”66

5.2 从关系重新排序规则看汉语领主属宾句——“王冕死了父亲”70

5.3 关系扩展规则与汉语双宾句——“我吃了他三个苹果”77

6.语法关系的确立:“谓词—论元”结构与题元角色连续统80

第五章 句法上的非连续结构——话题及其提取类型86

1.话题研究的重要性87

2.话题与主语之间的纠结88

2.1 话题与主语的关系88

2.2 话题的地位——语用成分、话语成分、句法成分89

3.范畴语法中话题的提取方式——话题化93

4.再分析原则95

5.主语、宾语的话题化98

5.1 简单主语、宾语的话题化98

5.2 复杂主语、宾语的话题化102

5.3 关于宾语的强制性话题化108

6.斜格成分的话题化110

6.1 斜格成分的语法地位110

6.2 所谓“话题的原生性”110

6.3 斜格成分的话题化方式112

6.4 斜格成分的话题化还是宾语修饰语的话题化114

7.从语言的作格性看“次话题”115

7.1 “次话题”与VPE范畴115

7.2 汉语中的作格动词短语VPE范畴117

第六章 范畴语法的TVP分析方案127

1.宾语控制及主语控制的动词性补足语127

2.TVP分析的解释力130

3.范畴语法对于TVP的解决方案——内包操作(wrapping)131

3.1 内包操作的起因131

3.2 内包操作的具体方法132

4.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132

5.对范畴语法TVP方案的评价134

6.TVP结构的本质——致使概念的整合135

7.TVP的判定标准137

8.TVP分析方案对汉语研究的启示138

第七章 汉语非连续TVP结构——“把”字句141

1.“把”字句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1

1.1 “把”字句的切分及存在的问题141

1.2 “把”后NP的句法地位144

2.“把”字句的句法和语义145

2.1 “把”后NP的兼语性质145

2.2 “把”的性质——非终结动词、致使义助动词146

2.3 “把”的语法化与致使义147

2.4 “把”字句内部成分的语义——VP148

2.5 “把”字句句式义研究150

3.“把”字句的分类152

3.1 “把”字句的致使性152

3.2 致使义“把”字句与处置式“把”字句的区分153

4.致使义“把”字句153

4.1 致使义“把”字句的句法特征153

4.2 致使义“把”字句的语义结构154

5.处置义“把”字句159

5.1 准VR与“把”的共生性159

5.2 处置义“把”字句——能产的句法致使手段163

5.3 处置义“把”字句的语义描写165

5.4 处置义“把”字句的语义表达式167

6.“把”字句的TVP处理方案168

6.1 “把”字句的非连续分析168

6.2 儿语习得过程中“把”与其后VP的连续形态169

6.3 “把”后NP的直接宾语性质171

7. “把”字句TVP分析的语言类型学意义175

第八章 汉语TVP“得”字补语句与IVP“得”字补语句180

1.词汇规则生成“V得”180

1.1 “得”的性质180

1.2 范畴语法中“V得”的生成181

2.两类不同事件结构的“得”字补语句183

2.1 前人的分类方法183

2.2 “NP1+V1得+NP2+VP2”式“得”字句中的致使关系185

2.3 三事件的“得”字句与二事件的“得”字句186

2.4 TVP“得”字句与IVP“得”字句的分野192

3.非连续TVP“得”字句193

3.1 句法组合性与语义组合性的对应193

3.2 TVP“得”字句194

4.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歧义及语义差别196

4.1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歧义196

4.2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语义差别198

第九章 汉语TVP结构——兼语短语202

1.兼语句在语法分析上存在的问题203

1.1 兼语式分析面临的困境203

1.2 关于兼语式的“空代词”分析204

2.兼语句的分类205

2.1 致使与役使205

2.2 役使类兼语式与致使类兼语式206

3.兼语式的TVP分析209

3.1 NP2的直接宾语特征210

3.2 VP1与VP2的连续形态211

4.TVP分析对兼语句中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解释212

4.1 致使义兼语句中的反身代词照应213

4.2 役使义兼语句中的反身代词照应213

4.3 兼语句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约束阻断效应215

5.TVP方案下的宾语小句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约束”及阻断效应217

5.1 内涵义小句宾语动词217

5.2 长距离约束及阻断效应219

第十章 汉语NCC构造223

1.缺口句现象223

2.狭义NCC结构与缺口句的区分225

3.狭义NCC结构的树形图解释——右向节点提升(right node raising,RNR)228

4.汉语中的狭义NCC结构231

5.汉语中两种特殊的共用节点结构233

5.1 “NP1而不是NP2”短语233

5.2 一类特殊的“兼语式”235

第十一章 词汇语法与构式语法240

1.构式语法要旨240

1.1 构式的定义240

1.2 构式的判定241

1.3 动词意义与构式意义的关系241

2.构式语法对词汇主义的批评242

3.构式语法可能存在的问题245

4.构式的作用及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246

4.1 构式的作用246

4.2 构式语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248

结语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