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 转型期流浪乞讨现象的剖析与应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 转型期流浪乞讨现象的剖析与应对
  • 孙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3501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社会救济-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 转型期流浪乞讨现象的剖析与应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研究对象、目的、意义及方法1

1.1研究对象: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1

1.1.1弱势群体的界定和规模1

1.1.2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的成因和构成2

1.2本书的目的、意义及方法4

1.2.1“流浪、乞讨人员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4

1.2.2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及本书的目标5

1.2.3若干关键概念的界定9

1.2.4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1.2.5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4

1.2.6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5

第2章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历史17

2.1流浪、乞讨现象的产生根源和主要特征17

2.2我国历史上对于流浪乞讨问题的主要政策19

2.3新中国成立后的流浪乞讨现象21

第3章 转型时期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状况——以北京为例23

3.1流浪乞讨人员的性别构成23

3.2流浪乞讨人员的年龄构成及健康状况23

3.3流浪乞讨人员的城乡构成25

3.4流浪乞讨人员的文化构成26

3.5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构成27

第4章 转型时期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原因29

4.1关于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理论述评29

4.1.1贫困论29

4.1.2社会结构论30

4.1.3文化传统论30

4.1.4利益驱动论32

4.1.5社会转型论32

4.1.6板块结构论33

4.1.7综合因素论33

4.2流浪乞讨问题研究的社会问题和社会转型视角34

4.2.1研究视角34

4.2.2基本理论假设38

4.2.3研究思路39

4.3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39

4.3.1宏观因素分析41

4.3.2微观因素分析45

4.4社会转型与流浪乞讨57

4.4.1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59

4.4.2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60

4.4.3户籍制度的松动68

4.4.4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对物质的一味追求71

4.4.5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的转变(导火线)71

4.5流浪乞讨现象成因的具体分析72

4.5.1转型时期流浪乞讨人员的新特点73

4.5.2根据转型期流浪乞讨人员的特点及分类分析其具体成因73

4.6总结与讨论81

4.6.1基本结论81

4.6.2简要的讨论83

第5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85

5.1为什么选择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流浪乞讨85

5.1.1打工无门转而乞讨86

5.1.2流浪上访导致生活无着87

5.1.3模仿性质的流浪乞讨87

5.1.4经人劝说或引导87

5.1.5向往首都88

5.2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况89

5.2.1饮食状况90

5.2.2居住状况91

5.2.3消费状况92

5.2.4主观感受93

5.3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化问题94

5.3.1基本类型分析95

5.3.2乞讨人员的职业化问题99

5.4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入状况102

5.4.1问卷数据资料分析102

5.4.2街头观察材料分析105

5.5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取向108

5.5.1关于现状108

5.5.2关于自身110

5.5.3关于未来111

5.5.4关于乞讨113

5.6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关系网络115

5.6.1没有固定同伴的乞讨115

5.6.2有相对固定同伴的乞讨116

5.6.3以团体方式存在的乞讨122

5.7总结与讨论133

第6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运行分析137

6.1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演变137

6.1.1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制度的演变过程137

6.1.2救助管理制度出台的背景:收容遣送制度的异化138

6.1.3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评价139

6.1.4救助管理制度的出台及其反映出的几点转变140

6.2从施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142

6.2.1人文关怀精神是救助管理制度的思想核心,也是救助管理人员开展具体工作的指导原则142

6.2.2制度的一些规定操作性差,如何既贯彻救助制度的人文精神又不违背政策成为工作人员的难题145

6.2.3制度对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实际工作安排不妥150

6.3从受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155

6.3.1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生活服务较令人满意155

6.3.2与非乞讨人员相比,更多的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157

6.3.3受助人员对于收容遣送制度向救助管理制度的转变普遍持赞成态度158

6.3.4街面劝导救助工作开展得力160

6.3.5救助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161

第7章 救助管理制度、理念的历史转变与现实选择163

7.1国际上救助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发展演变163

7.1.1慈善和人道:早期民间社会救助的形式和理念163

7.1.2耻辱与苛责:早期政府救助制度的出现和价值基础165

7.1.3公民待遇与国家责任:当代人权观的社会救助166

7.2现代“积极福利”思想的产生与实践167

7.2.1“风险社会”的来临168

7.2.2“生活政治”的兴起与“积极福利”思想169

7.2.3积极福利思想在美国的实践172

7.3“积极福利”思想对转型时期社会救助制度的启示177

7.3.1进一步强化国家责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178

7.3.2坚持“补救型”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180

7.3.3实施发展性的社会政策,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181

7.3.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182

第8章 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政策设计185

8.1从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入手,逐步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185

8.2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187

8.2.1在救助管理领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87

8.2.2实现可救助对象与应救助对象的有效结合188

8.2.3对不同的受助对象实行分类管理188

8.2.4提高救助站的救助效益191

8.2.5改善救助站内部管理193

8.2.6明确救助管理与相关部门和政府系统的关系194

8.3建立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体网络197

8.3.1非营利组织应当成为政府的重要协助者197

8.3.2城市社区可发挥其独特作用197

8.3.3重视家庭的作用198

8.4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98

8.4.1基层干部的执政理念亟须转变198

8.4.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

参考文献205

后记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