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文化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昭军,孙燕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8773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概念界定1
二、内容组织2
三、学科简史7
第一章 传统与求变1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与危机11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11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15
第二节19世纪中期儒学的变化19
一、汉学的延续与衰落19
二、程朱理学趋于活跃21
三、今文经学的复兴24
第三节 经世致用思潮27
一、经世思潮的兴起27
二、经世思潮的内容29
第四节“开眼看世界”35
一、了解夷情35
二、魏源与《海国图志》37
三、徐继畲与《瀛环志略》40
四、洪仁玕与《资政新篇》42
五、翻译近代西方科技书籍43
小结45
第二章 中西体用之间47
第一节“理学复兴”47
一、理学地位的提高47
二、曾国藩、倭仁的理学思想49
三、“理学复兴”与“同治中兴”52
第二节 传统文化秩序的重建54
一、道德教化54
二、兴教劝学56
三、刊刻书籍57
第三节 中西文化论争与“中体西用”论58
一、洋务运动中的中西文化论争58
二、“西学中源”说62
三、“中体西用”论64
第四节 洋务学堂与官派留学70
一、新式学堂的设立70
二、官派留学73
第五节 翻译西书和创办报刊76
一、翻译西书77
二、近代报刊的创办82
小结84
第三章 戊戌新文化86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中国文化的转变86
一、近代文化自觉的起点86
二、“求变”成为共识88
三、以日本为师90
第二节 今文经学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92
一、今文经学的进展92
二、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93
三、康有为的变法思想96
四、今古文经学之间的论争99
第三节 戊戌时期新文化的开展102
一、学会组织的兴起102
二、新式报刊的涌现105
三、社会政治学说的译介108
四、文艺革新运动111
第四节 戊戌维新思潮的高涨113
一、戊戌维新思潮114
二、维新人士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文化论争120
三、戊戌维新思潮的特点和意义124
小结125
第四章 清末十年的文化变局128
第一节 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文化的变动128
一、清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128
二、改良与革命思潮的激荡132
三、国人文化心理的转变136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士人阶层的分化139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139
二、士人阶层的分化145
第三节 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149
一、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149
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155
第四节 知识体系的重构158
一、大规模引入西学158
二、近代新学科的出现162
三、新语汇的输入与白话文运动的肇端168
第五节“国粹”与“欧化”之争172
一、国粹学派及其文化主张172
二、欧化派及其主要观点177
三、国粹学派与欧化派的论争与调和178
小结180
第五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183
第一节 民国初年文化观念的更新183
一、共和肇建与民主潮流183
二、民国文化新气象184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188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变革188
二、“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190
三、新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教育团体的涌现194
四、收回教育权运动197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与思想启蒙199
一、《新青年》的创刊与新文化阵营的形成199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革新201
三、文学革命206
四、新文化阵营的分裂210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潮传播与文化论争216
一、社会主义思潮216
二、无政府主义思潮219
三、东西文化论争221
四、科学与人生观论争228
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232
小结233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运动236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236
一、三民主义教育236
二、教育制度变革242
第二节 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246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246
二、自然科学的奠基249
三、中央研究院的创立253
第三节 左翼文化运动255
一、革命文学的兴起255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258
三、左翼文艺活动262
第四节 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267
一、中国社会性质论战267
二、中国社会史论战269
三、论战的转向与消退271
第五节 新生活运动273
一、新生活运动的缘起273
二、新生活运动要义276
第六节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280
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280
二、“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的论争283
小结287
第七章 抗战时期的文化290
第一节 日本的文化侵略与沦陷区的殖民文化290
一、日本的文化侵略290
二、伪满洲国的殖民文化294
三、关内沦陷区的殖民文化298
第二节 国统区的抗战文化305
一、国民精神总动员305
二、现代新儒家与民族文化复兴思潮308
三、高校内迁和中国教育的艰难发展312
四、抗战文艺运动319
第三节 根据地的抗战文化326
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主张326
二、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329
三、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331
小结335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33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337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37
二、“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33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创立34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342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建立344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基本内涵350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推行352
一、延安整风运动与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352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实践356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传播35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走向胜利362
一、“毛泽东思想”的提出362
二、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364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和发展370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376
小结380
第九章 学术与社会文化383
第一节 历史学383
一、传统史学在近代的进展383
二、新史学的兴起385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391
第二节 文学艺术395
一、文学396
二、艺术404
第三节 宗教409
一、基督教409
二、佛教414
三、道教418
第四节 社会文化420
一、民众生活420
二、社会风尚429
小结435
后记438
热门推荐
- 231493.html
- 841495.html
- 3607845.html
- 1003482.html
- 502565.html
- 1078779.html
- 2593307.html
- 675047.html
- 1364580.html
- 885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0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5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9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6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6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3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