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庚,章韵,成卫青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0002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计算机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过程1
1.1.1 主要发展过程1
1.1.2 我国的网络发展现状3
1.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本概念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5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5
1.3 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6
1.3.1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分类6
1.3.2 根据网络覆盖的范围分类7
1.3.3 无线网络8
1.4 计算机通信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9
1.4.1 通信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9
1.4.2 OSI-RM体系结构11
1.4.3 TCP/IP体系结构15
1.4.4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16
1.4.5 网络通信标准化组织17
本章小结18
练习题19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20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0
2.1.1 数据、信息和信号20
2.1.2 数据通信系统21
2.1.3 传输媒体23
2.1.4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27
2.2 数据传输方式30
2.2.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31
2.2.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31
2.2.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33
2.2.4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33
2.3 数据传送技术34
2.3.1 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34
2.3.2 信道容量的概念36
2.3.3 基带传输38
2.3.4 频带传输38
2.3.5 数字数据传输39
2.4 多路复用技术40
2.4.1 频分复用41
2.4.2 时分复用42
2.4.3 码分复用43
2.4.4 波分复用44
2.5 数据交换技术44
2.5.1 电路交换45
2.5.2 报文交换46
2.5.3 分组交换47
2.6 差错控制技术48
2.6.1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48
2.6.2 差错控制的方式49
2.6.3 奇偶校验码50
2.6.4 汉明码50
2.6.5 循环冗余码52
2.7 数据通信接口特性54
本章小结57
练习题58
第3章 数据链路层60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60
3.1.1 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60
3.1.2 链路的结构61
3.1.3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62
3.2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63
3.2.1 流量控制的作用63
3.2.2 停止-等待方式流量控制65
3.2.3 滑动窗口协议71
3.2.4 连续ARQ协议74
3.2.5 选择ARQ协议76
3.2.6 差错控制78
3.3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78
3.3.1 数据链路层协议概述78
3.3.2 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HDLC79
3.3.3 Internet中的PPP协议84
3.4 多路访问信道的数据链路层88
3.4.1 信道共享技术89
3.4.2 竞争系统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90
3.4.3 环型网介质访问方法95
3.4.4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方法98
3.4.5 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98
本章小结103
练习题105
第4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107
4.1 局域网概述107
4.2 以太网技术112
4.2.1 以太网概述112
4.2.2 以太网工作原理113
4.3 以太网的MAC层114
4.3.1 MAC地址114
4.3.2 MAC帧格式114
4.3.3 CSMA/CD的工作过程116
4.3.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116
4.4 以太网的连接方法119
4.5 局域网的扩展119
4.5.1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119
4.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120
4.6 高速以太网123
4.6.1 100BASE-T以太网123
4.6.2 千兆以太网124
4.6.3 万兆以太网126
4.7 虚拟局域网127
4.7.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127
4.7.2 虚拟局域网使用的帧格式128
4.8 无线局域网128
4.8.1 无线局域网概述128
4.8.2 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130
4.8.3 802.11标准中的MAC层131
4.9 广域网135
4.9.1 广域网概述135
4.9.2 广域网中的分组交换136
4.9.3 X.25分组交换网138
4.9.4 帧中继139
4.9.5 异步传递方式140
本章小结142
练习题142
第5章 网络层与网络互连144
5.1 网络层概念144
5.2 网络互连146
5.2.1 分类的IP地址146
5.2.2 IP地址的分配与使用147
5.2.3 互联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149
5.2.4 逆地址解析协议151
5.2.5 IP数据报151
5.3 数据报传送与差错处理156
5.3.1 物理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156
5.3.2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157
5.3.3 差错与控制报文160
5.4 子网编址及无分类编址与CIDR162
5.4.1 子网编址163
5.4.2 子网转发165
5.4.3 代理ARP166
5.4.4 无编号的点对点网络167
5.4.5 无分类编址与CIDR168
5.4.6 使用CIDR时的路由查找算法169
5.4.7 专用IP地址170
5.5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171
5.5.1 自治系统与路由选择协议分类171
5.5.2 内部网关协议RIP173
5.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176
5.5.4 外部网关协议183
5.6 IP组播187
5.6.1 IP组播基本概念187
5.6.2 IP组播地址和IP协议对组播的处理188
5.6.3 IP组管理协议190
5.6.4 组播转发和路由选择191
5.7 移动IP193
5.7.1 移动IP的概念193
5.7.2 移动IP的通信过程194
5.8 专用网络互连(VPN和NAT)196
5.8.1 虚拟专用网196
5.8.2 网络地址转换197
5.9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199
5.9.1 IPv6的主要特点199
5.9.2 IPv6基本首部格式200
5.9.3 IPv6编址200
本章小结202
练习题204
第6章 传输层206
6.1 传输服务206
6.1.1 传输层的功能206
6.1.2 传输层编址208
6.1.3 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209
6.2 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209
6.2.1 UDP概述209
6.2.2 UDP首部格式210
6.2.3 UDP实例211
6.3 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TCP211
6.3.1 TCP概述211
6.3.2 TCP首部格式212
6.3.3 TCP连接管理213
6.3.4 TCP可靠传输216
6.3.5 TCP流量控制219
6.3.6 TCP拥塞控制219
6.3.7 TCP实例221
6.4 套接字221
6.4.1 套接字概念221
6.4.2 套接字编程222
本章小结224
练习题224
第7章 应用层226
7.1 网络应用模式226
7.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应用模式227
7.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应用模式227
7.1.3 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227
7.1.4 基于Web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228
7.1.5 P2P模式230
7.2 网络基本服务230
7.2.1 域名系统230
7.2.2 远程登录235
7.2.3 文件传输协议235
7.2.4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237
7.2.5 引导程序协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238
7.3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239
7.3.1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239
7.3.2 简化电子邮件协议240
7.3.3 POP3和IMAP4241
7.3.4 MIME242
7.4 万维网与HTTP247
7.4.1 超文本传送协议247
7.4.2 超文本标记语言250
7.5 网络电话技术及其应用252
7.5.1 网络电话的基本分类253
7.5.2 网络电话系统的组成254
7.5.3 网络电话应用的关键技术256
本章小结259
练习题259
第8章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262
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62
8.1.1 网络管理的发展及逻辑结构262
8.1.2 网络管理标准化265
8.2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265
8.3 网络管理协议268
8.3.1 网络管理协议的产生与发展268
8.3.2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268
8.3.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271
8.4 网络安全概述276
8.4.1 网络安全性的威胁因素277
8.4.2 网络安全的目标277
8.4.3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279
8.5 数据加密技术281
8.5.1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282
8.5.2 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283
8.6 用户身份认证285
8.6.1 基于共享密钥的用户认证协议285
8.6.2 基于公开密钥算法的用户认证协议286
8.6.3 基于密钥分发中心的用户认证协议286
8.6.4 数字签名287
8.6.5 报文摘要288
8.7 访问控制289
8.7.1 访问控制基本原理289
8.7.2 防火墙技术290
8.8 虚拟专用网291
8.9 高层安全293
本章小结296
练习题297
第9章 网络技术发展动态298
9.1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298
9.1.1 IP网的QoS技术298
9.1.2 基于IPv6的NGI302
9.2 基于软交换/IMS的下一代网络305
9.2.1 软交换技术305
9.2.2 软交换相关协议307
9.2.3 IMS312
9.3 可信网络和普适服务316
9.3.1 可信网络316
9.3.2 普适服务319
本章小结321
练习题322
附录 术语表323
主要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
- 3392321.html
- 8175.html
- 239489.html
- 2134595.html
- 1932638.html
- 1615511.html
- 2681986.html
- 3508022.html
- 2231809.html
- 1173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1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0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4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0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7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7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5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8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