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免疫学检验
  • 徐顺清,刘衡川主编;司传平,刘辉,徐军发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193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免疫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免疫学基础1

一、免疫器官2

二、免疫细胞2

三、免疫分子2

四、免疫应答反应3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4

一、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概况4

二、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进展5

三、免疫学检验的应用6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9

第一节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基础9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9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10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12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13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13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14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4

一、特异性14

二、比例性15

三、可逆性16

四、阶段性16

第四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6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16

二、反应条件17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8

第三章 抗原抗体的制备20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20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20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20

三、人工抗原的制备23

四、合成肽抗原的制备25

五、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25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25

一、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案的确定25

二、免疫血清的收集、纯化及初步鉴定27

三、抗血清的纯化和保存29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9

一、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29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31

三、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与保存33

四、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34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35

一、人-鼠嵌合抗体36

二、小分子抗体36

三、双特异性抗体37

四、抗体融合蛋白37

第五节 抗体库技术37

一、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38

二、噬菌体抗体库制备的基本程序38

三、常用的噬菌体展示系统38

四、抗体库技术的应用39

第六节 抗体类似物的制备39

一、核酸适配体39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41

第四章 沉淀反应43

第一节 液相内沉淀试验43

一、环状沉淀试验43

二、絮状沉淀试验44

三、免疫浊度测定44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48

一、单向免疫扩散试验49

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50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52

一、对流免疫电泳52

二、火箭免疫电泳52

三、免疫电泳53

四、免疫固定电泳54

五、自动化免疫电泳54

第四节 沉淀反应的应用54

一、测定方法及其评价55

二、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与影响因素56

三、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56

第五章 凝集反应59

第一节 凝集反应特点59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60

一、玻片凝集试验60

二、试管凝集试验60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61

一、载体种类61

二、间接凝集反应类型62

三、间接血凝试验64

四、胶乳凝集试验64

第四节 其他凝集技术65

一、抗球蛋白试验65

二、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66

三、冷凝集试验67

第六章 补体参与的反应68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68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68

二、技术要点68

三、影响因素70

四、应用与评价70

第二节 补体测定71

一、补体经典途径活性测定71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73

三、单个补体成分检测74

第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76

第一节 荧光的基础知识76

一、荧光76

二、荧光物质77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79

一、基本原理79

二、荧光抗体技术79

三、荧光抗体的制备79

四、荧光免疫显微技术81

五、免疫荧光技术的特点85

六、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85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86

一、均相荧光免疫测定86

二、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86

三、磁珠分离技术89

第八章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91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91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建立93

一、抗血清的制备93

二、放射性碘标记抗原94

三、放射免疫分析96

第三节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97

一、基本原理97

二、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类型98

三、固相放射免疫影响因素100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的应用101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103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103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04

一、基本原理104

二、方法类型和操作步骤105

第三节 固相酶免疫测定的技术要点108

一、试剂的准备108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110

三、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110

四、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111

五、测定方法的标准化112

第四节 其他酶免疫技术115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115

二、液相酶免疫测定116

三、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6

四、酶免疫渗滤试验116

五、免疫印迹法117

六、重组免疫结合试验117

七、B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7

八、聚合酶链反应ELISA法118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119

一、异相酶免疫测定的应用119

二、均相酶免疫测定的应用121

第十章 金免疫技术122

第一节 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122

一、免疫胶体金基本概念122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123

第二节 免疫胶体金制备与标记123

一、胶体金的制备123

二、免疫胶体金的标记124

第三节 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类124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125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126

三、免疫胶体金显微镜染色技术128

四、免疫胶体金微阵列技术129

五、免疫胶体金-核酸技术130

六、免疫胶体金生物条形码技术130

七、其他免疫试验中的免疫胶体金技术131

第四节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131

一、食品检测131

二、农药残留物的检测132

三、医学检测133

第十一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35

第一节 概述135

一、化学发光产生的条件135

二、化学发光反应体系135

三、化学发光效率136

第二节 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136

一、化学发光剂136

二、化学发光标记技术138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类型139

一、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39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139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40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141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3

第一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3

一、直接法143

二、间接法143

三、补体荧光抗体法144

四、双标记法144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4

一、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4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5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145

第三节 亲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5

一、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146

二、酶标记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146

第四节 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6

一、免疫金染色法147

二、免疫金银染色法147

三、彩色免疫金银法147

四、金免疫电镜染色技术147

第五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要点148

一、标本的处理148

二、抗体的选择与稀释149

三、免疫组化染色149

四、设立对照试验150

五、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判断151

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151

一、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151

二、肿瘤的病理学检测151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152

四、其他152

第十三章 流式细胞术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流式细胞仪的分类153

二、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作用153

第二节 工作原理154

一、基本工作原理154

二、光信号的测定155

三、细胞分选原理157

第三节 数据显示方式158

一、单参数直方图158

二、双参数直方图158

三、三参数直方图159

四、流式细胞仪的多参数分析159

五、设门分析技术159

第四节 流式荧光免疫分析的技术要点161

一、免疫检测样品的制备161

二、细胞液的保存162

三、荧光染色162

四、细胞自发荧光164

五、质量控制164

第五节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与评价166

一、应用166

二、方法评价169

第十四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及应用171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171

一、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分类171

二、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基本结构172

三、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173

四、免疫浊度分析仪的使用173

五、免疫浊度分析仪的性能评价173

六、免疫比浊分析仪的临床应用174

第二节 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174

一、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分类174

二、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基本结构174

三、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175

四、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使用176

五、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177

六、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临床应用178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178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分类179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基本结构179

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179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使用179

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180

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临床应用181

第四节 自动化酶免疫分析仪181

一、酶免疫分析仪的分类181

二、酶免疫分析仪的结构181

三、酶免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182

四、酶免疫分析仪的使用182

五、酶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183

六、酶免疫分析仪的临床应用184

第五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184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187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187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87

二、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分离188

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189

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纯化189

五、其他免疫细胞的分离191

六、免疫细胞的保存和活力测定191

第二节 T淋巴细胞的检测192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192

二、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193

三、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194

四、T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194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检测197

一、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197

二、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197

三、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198

第四节 自然杀伤细胞的检测199

一、概述199

二、NK细胞活性检测200

第五节 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200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201

二、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201

第六节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203

一、红细胞的免疫功能203

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203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205

第一节 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205

一、生物学检测法205

二、免疫学测定法209

三、分子生物学测定法211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技术212

一、膜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212

二、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212

第三节 细胞因子测定的应用212

一、细胞因子与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212

二、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213

三、疾病疗效的监测和指导用药213

四、细胞因子与疫苗接种214

五、细胞因子与免疫毒性评价214

六、细胞因子检测的应用原则214

第十七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技术与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216

第一节 HLA多态性与命名217

第二节 HLA的基因分型技术219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220

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220

三、单链构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221

四、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221

五、多荧光微珠寡核苷酸探针技术221

六、TaqMan探针技术221

七、基因芯片222

八、基于基因测序的HLA分型222

第三节 HLA与器官移植222

一、器官捐献库和骨髓库的建立224

二、新的组织配型策略224

三、移植免疫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设想224

第四节 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225

一、以抗原为主导的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226

二、以疾病为主导的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226

三、现代基因筛选和鉴定技术227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及其检验22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229

一、发生机制229

二、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0

三、Ⅰ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23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234

一、发生机制234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5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236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237

一、发生机制237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8

三、免疫复合物的检测23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242

一、发生机制242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3

三、Ⅳ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243

第十九章 免疫预防与免疫规划245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245

一、抗感染免疫机制245

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特征247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特征248

四、抗真菌感染的免疫特征249

五、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征250

第二节 免疫预防250

一、疫苗的种类与特点250

二、疫苗的基本特征及评价254

三、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255

四、疫苗的应用256

第三节 免疫规划257

一、计划免疫与免疫规划257

二、扩大免疫规划的目标与内容258

三、扩大免疫规划的免疫程序260

四、免疫规划工作的监测与评价261

五、免疫规划工作展望265

第二十章 动植物病原体的免疫学检验267

第一节 动物性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267

一、凝集试验267

二、沉淀试验268

三、免疫标记技术268

四、免疫磁珠分离技术268

五、免疫病理学检测技术269

六、免疫PCR技术269

七、免疫传感技术269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免疫学检验270

一、ELISA检测270

二、斑点免疫分析法270

三、免疫荧光技术271

四、免疫电镜技术271

五、免疫金/银染色技术271

六、免疫印迹分析272

第二十一章 健康相关产品的免疫学检验273

第一节 有毒有害物质的免疫学检验273

一、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验的技术要点273

二、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方法274

三、有毒有害物质免疫学检测的应用275

第二节 化妆品的免疫学检验277

第三节 保健食品免疫学检验和评价278

一、免疫学检验项目279

二、动物试验免疫学检验方法279

三、人体试食试验免疫学检验方法283

四、增强免疫力功能结果判定与评价283

第二十二章 免疫诊断试剂盒的研发285

第一节 试剂盒研发的选题和前期基础研究285

一、刚性诊断指标和非刚性诊断指标285

二、试剂盒研发的选题285

第二节 试剂盒的组配286

一、免疫分析模式的选择286

二、原料的质量控制287

三、实验条件的建立和优化287

四、实验标准操作规程的撰写287

第三节 试剂盒的性能描述288

一、实验方法的检测性能考核288

二、试剂盒诊断性能考核289

第四节 试剂盒说明书撰写290

一、试剂盒标签、包装标识290

二、试剂盒使用说明书290

第五节 试剂盒报批292

一、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及审批292

二、注册前的产品研制293

三、临床研究293

四、质量管理体系审查295

五、注册申请与审批295

第六节 试剂盒的应用推广296

一、试剂盒一般质量的考核296

二、试剂盒生产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核297

三、使用者的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297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99

第一节 概论299

一、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299

二、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299

三、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301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302

一、标准化操作和流程302

二、标本留取的质量控制302

三、标准品及质控品的应用303

四、免疫学实验的质量控制304

第三节 免疫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305

一、免疫学检验实验的室内质量控制305

二、免疫学检验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308

第四节 免疫学检验常见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309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09

二、免疫胶体金检测311

参考文献31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