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快速入门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快速入门教程
  • 詹友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2476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快速入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Pro/ENGINEER功能概述1

1.1 CAD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1

1.2 Pro/ENGINEER功能模块简介2

1.3 Pro/ENGINEER软件的特点9

1.4瓶塞开启器简介10

第2章Pro/ENGINEER软件的安装11

2.1 Pro/ENGINEER野火版5.0安装的硬件要求11

2.2 Pro/ENGINEER野火版5.0安装的操作系统要求11

2.3安装前的计算机设置12

2.4查找计算机(服务器)的网卡号14

2.5单机版Pro/ENGINEER野火版5.0软件的安装14

第3章 软件的工作界面与基本设置21

3.1创建用户文件目录21

3.2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ig.pro21

3.3设置工作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22

3.4启动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软件22

3.5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工作界面23

3.5.1工作界面简介23

3.5.2工作界面的定制27

3.6 Pro/ENGINEER软件的环境设置30

3.7设置Pro/ENGINEER软件的工作目录31

第4章 二维截面的草绘33

4.1草绘环境中的关键术语33

4.2进入草绘环境34

4.3草绘工具按钮简介34

4.4草绘环境中的下拉菜单36

4.5草绘前的准备38

4.6草图的绘制39

4.6.1草图绘制概述39

4.6.2绘制直线40

4.6.3绘制相切直线40

4.6.4绘制中心线41

4.6.5绘制矩形41

4.6.6绘制斜矩形41

4.6.7绘制平行四边形42

4.6.8绘制圆42

4.6.9绘制椭圆42

4.6.10绘制圆弧43

4.6.11绘制圆锥弧44

4.6.12绘制圆角44

4.6.13绘制椭圆形圆角44

4.6.14绘制倒角44

4.6.15 绘制样条曲线45

4.6.16在草绘环境中创建坐标系45

4.6.17创建点45

4.6.18将一般图元变成构建图元45

4.6.19在草绘环境中创建文本46

4.6.20使用以前保存过的图形创建当前草图47

4.6.21调色板的使用48

4.7草图的编辑50

4.7.1删除图元50

4.7.2直线的操纵51

4.7.3圆的操纵51

4.7.4圆弧的操纵51

4.7.5样条曲线的操纵与编辑52

4.7.6平移、旋转和缩放图元54

4.7.7复制图元55

4.7.8镜像图元55

4.7.9裁剪图元56

4.7.10设置线造型56

4.8草图的诊断58

4.8.1着色的封闭环58

4.8.2加亮开放端点59

4.8.3重叠几何59

4.8.4特征要求60

4.9草图的标注60

4.9.1草图标注概述60

4.9.2标注线段长度61

4.9.3标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61

4.9.4标注一点和一条直线之间的距离61

4.9.5标注两点间的距离61

4.9.6标注直径62

4.9.7标注对称尺寸62

4.9.8标注半径62

4.9.9标注两条直线间的角度62

4.9.10标注圆弧角度62

4.9.11标注周长63

4.10修改尺寸标注64

4.10.1移动尺寸64

4.10.2将“弱”尺寸转换为“强”尺寸64

4.10.3控制尺寸的显示64

4.10.4修改尺寸值64

4.10.5输入负尺寸65

4.10.6替换尺寸66

4.11草图中的几何约束66

4.11.1约束的显示66

4.11.2约束的禁用、锁定与切换66

4.11.3 Pro/ENGINEER软件所支持的约束种类68

4.11.4创建约束68

4.11.5删除约束69

4.11.6解决约束冲突69

4.11.7操作技巧:使用约束捕捉设计意图70

4.12修改整个截面和锁定尺寸72

4.12.1缩放和旋转一个截面72

4.12.2锁定或解锁截面尺寸72

4.13草绘范例173

4.14草绘范例277

4.15草绘范例378

4.16草绘范例479

4.17草绘范例580

4.18草绘范例682

4.19习题85

第5章 零件设计86

5.1三维建模基础86

5.1.1基本的三维模型86

5.1.2复杂的三维模型87

5.1.3“特征”与三维建模88

5.2创建Pro/ENGINEER零件模型的一般过程89

5.2.1新建一个零件三维模型89

5.2.2创建一个拉伸特征作为零件的基础特征91

5.2.3在零件上添加其他特征104

5.2.4保存Pro/ENGINEER文件109

5.3打开Pro/ENGINEER文件111

5.4拭除与删除Pro/ENGINEER文件113

5.4.1拭除文件113

5.4.2删除文件114

5.5控制模型的显示115

5.5.1模型的几种显示方式115

5.5.2模型的移动、旋转与缩放116

5.5.3模型的定向116

5.6 Pro/ENGINEER的模型树119

5.6.1模型树概述119

5.6.2模型树界面简介120

5.6.3模型树的作用与操作121

5.6.4模型搜索121

5.7 Pro/ENGINEER软件中的层122

5.7.1层的基本概念122

5.7.2进入层的操作界面122

5.7.3选取活动层对象(模型)123

5.7.4创建新层124

5.7.5将项目添加到层中125

5.7.6设置层的隐藏126

5.7.7层树的显示与控制127

5.7.8关于系统自动创建层127

5.7.9将模型中层的显示状态与模型一起保存128

5.8设置零件模型的属性128

5.8.1概述128

5.8.2零件模型材料的设置128

5.8.3零件模型单位设置131

5.9特征的编辑与编辑定义133

5.9.1编辑特征133

5.9.2查看模型信息及特征父子关系135

5.9.3修改特征的名称136

5.9.4删除特征137

5.9.5特征的隐含与隐藏137

5.9.6特征的编辑定义138

5.10特征的多级撤销/重做功能140

5.11旋转特征140

5.11.1旋转特征简述140

5.11.2创建旋转特征的一般过程140

5.12倒角特征143

5.12.1倒角特征简述143

5.12.2创建简单倒角特征的一般过程143

5.13圆角特征144

5.13.1圆角特征简述144

5.13.2创建一般简单圆角145

5.13.3创建完全圆角145

5.13.4自动倒圆角146

5.14孔特征148

5.14.1孔特征简述148

5.14.2创建孔特征(直孔)的一般过程148

5.14.3创建螺孔(标准孔)151

5.15 拔模特征154

5.15.1拔模特征简述154

5.15.2根据枢轴平面拔模155

5.16修饰特征158

5.16.1螺纹修饰特征158

5.16.2草绘修饰特征161

5.16.3凹槽修饰特征161

5.17抽壳特征162

5.18筋(肋)特征163

5.18.1轨迹筋163

5.18.2轮廓筋164

5.19常用的基准特征166

5.19.1基准平面166

5.19.2基准轴170

5.19.3基准点172

5.19.4坐标系175

5.19.5基准曲线176

5.20特征的重新排序及插入操作178

5.20.1概述178

5.20.2重新排序的操作方法179

5.20.3特征的插入操作179

5.21特征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180

5.21.1特征生成失败的出现180

5.21.2特征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182

5.22特征的复制184

5.22.1镜像复制特征184

5.22.2平移复制特征186

5.22.3旋转复制特征188

5.22.4特征的新参照复制188

5.23特征的阵列189

5.23.1矩形阵列190

5.23.2创建“斜一字形”阵列192

5.23.3创建特征的尺寸变化的阵列193

5.23.4删除阵列193

5.23.5环形阵列193

5.24特征的成组195

5.25扫描特征196

5.25.1扫描特征简述196

5.25.2创建扫描特征的一般过程196

5.26混合特征199

5.26.1混合特征简述199

5.26.2创建混合特征的一般过程200

5.27螺旋扫描特征203

5.27.1螺旋扫描特征简述203

5.27.2创建一个螺旋扫描特征203

5.28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连杆205

5.29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机体206

5.30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瓶口座207

5.31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4——创建螺孔208

5.32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5——驱动杆209

5.33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6——曲轴210

5.34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7——扇叶固定座213

5.35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8——盖板215

5.36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9——漏斗215

5.37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0——钻头217

5.38 Pro/ENGINEER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1—— BP机外壳218

5.39习题220

第6章 曲面设计224

6.1曲面设计概述224

6.2创建曲面224

6.2.1曲面网格显示224

6.2.2创建平整曲面——填充特征225

6.2.3创建拉伸和旋转曲面225

6.2.4创建边界混合曲面227

6.2.5偏移曲面232

6.2.6复制曲面234

6.3曲面的修剪237

6.3.1一般的曲面修剪237

6.3.2用面组或曲线修剪面组238

6.3.3用“顶点倒圆角”选项修剪面组239

6.4薄曲面的修剪240

6.5曲面的合并与延伸操作240

6.5.1曲面的合并240

6.5.2曲面的延伸242

6.6将曲面面组转化为实体或实体表面243

6.6.1使用“实体化”命令创建实体243

6.6.2使用“偏移”命令创建实体245

6.6.3使用“加厚”命令创建实体245

6.7 Pro/ENGINEER曲面设计实际应用1——电吹风外壳246

6.8 Pro/ENGINEER曲面设计实际应用2——微波炉调温旋钮258

6.9 Pro/ENGINEER曲面设计实际应用3——淋浴喷头盖261

6.10 Pro/ENGINEER曲面设计实际应用4——通风软管265

6.11习题269

第7章 装配设计271

7.1装配约束271

7.1.1“匹配”约束272

7.I.2“对齐”约束272

7.1.3“插入”约束273

7.1.4“相切”约束273

7.1.5“坐标系”约束273

7.1.6“线上点”约束274

7.1.7“曲面上的点”约束274

7.1.8“曲面上的边”约束274

7.1.9“默认”约束275

7.1.10“固定”约束275

7.2创建新的装配模型的一般过程275

7.2.1新建一个装配三维模型275

7.2.2装配第一个零件276

7.2.3装配第二个零件278

7.3允许假设282

7.4元件的复制285

7.5元件阵列286

7.5.1元件的“参照阵列”286

7.5.2元件的“尺寸阵列”287

7.6装配体中元件的打开、删除和修改等操作288

7.6.1概述288

7.6.2修改装配体中零件的尺寸289

7.7装配体中“层”的操作290

7.8模型的外观处理291

7.9习题295

第8章 模型的测量与分析297

8.1模型的测量297

8.1.1测量距离297

8.1.2测量角度299

8.1.3测量曲线长度300

8.1.4测量面积301

8.1.5计算两坐标系间的转换值302

8.2模型的基本分析302

8.2.1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302

8.2.2剖截面质量属性分析303

8.2.3配合间隙304

8.2.4装配干涉检查305

8.3曲线与曲面的曲率分析305

8.3.1曲线的曲率分析305

8.3.2曲面的曲率分析306

第9章 模型的视图管理308

9.1定向视图308

9.2样式视图309

9.3剖截面(X截面)311

9.3.1剖截面概述311

9.3.2创建一个“平面”剖截面311

9.3.3创建一个“偏距”剖截面314

9.3.4创建装配的剖截面315

9.4简化表示317

9.4.1创建简化表示的一般过程318

9.4.2举例说明“主表示”、“几何表示”和“图形表示”的区别320

9.5装配模型的分解322

9.5.1创建装配模型的分解状态323

9.5.2创建分解状态的偏距线325

9.6层视图327

9.7组合视图328

第10章 工程图制作330

10.1 Pro/ENGINEER工程图模块概述330

10.2设置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环境333

10.3新建工程图335

10.4工程图视图337

10.4.1创建基本视图337

10.4.2移动视图与锁定视图移动341

10.4.3删除视图342

10.4.4视图的显示模式342

10.4.5创建高级视图345

10.5尺寸标注349

10.5.1概述349

10.5.2创建被驱动尺寸350

10.5.3创建草绘尺寸352

10.5.4尺寸的操作354

10.5.5显示尺寸公差361

10.6创建注释文本362

10.6.1注释菜单简介362

10.6.2创建无方向指引注释362

10.6.3创建有方向指引注释363

10.6.4注释的编辑364

10.7工程图基准365

10.7.1创建基准365

10.7.2基准的拭除与删除367

10.8标注形位公差368

10.9标注表面粗糙度371

10.10 Pro/ENGINEER软件的打印出图372

10.10.1概述372

10.10.2工程图打印预览373

10.10.3工程图打印步骤373

10.11 Pro/ENGINEER工程图设计综合实际应用377

10.12习题386

第11章 钣金设计387

11.1钣金设计概述387

11.2创建钣金壁387

11.2.1钣金壁概述387

11.2.2创建第一钣金壁388

11.2.3平整附加钣金壁389

11.2.4法兰附加钣金壁391

11.2.5止裂槽392

11.3钣金的折弯393

11.4钣金展平395

11.4.1钣金展平概述395

11.4.2规则方式展平395

11.5钣金成形特征397

11.5.1成形特征概述397

11.5.2以凹模方式创建成形特征398

11.6 Pro/ENGINEER钣金设计综合实际应用1——插座铜芯401

11.7 Pro/ENGINEER钣金设计综合实际应用2——卷尺卡头407

11.8 Pro/ENGINEER钣金设计综合实际应用3——打火机防风盖410

第12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415

12.1概述415

12.1.1机构模块关键术语415

12.1.2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415

12.1.3机构模块菜单416

12.1.4命令按钮介绍417

12.1.5创建一个机构装置并进行运动仿真的一般过程417

12.2连接类型418

12.2.1连接418

12.2.2销钉(Pin)接头419

12.2.3圆柱(Cylinder)接头420

12.2.4滑动杆(Slider)接头421

12.2.5平面(Planar)接头421

12.2.6球(Ball)接头422

12.2.7轴承(Bearing)接头423

12.2.8刚性(Rigid)接头423

12.2.9焊缝(Weld)接头424

12.3主体425

12.4拖移(Drag)426

12.5 Pro/ENGINEER运动仿真综合实际应用429

12.5.1装配一个机构装置——启盖器429

12.5.2运动轴设置442

12.5.3定义伺服电动机444

12.5.4修复失败的装配446

12.5.5建立运动分析并运行机构448

12.5.6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