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监督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律监督论纲
  • 汤唯,孙季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234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法律监督(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法律监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监督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篇 法律监督的宏观视野3

第一章 导论:法律监督界说3

一、法律监督的书面语境与范畴诠释3

二、法律监督制度与法律监督体系5

三、法律监督的基本分类10

四、法律监督的功能作用18

五、应该创新的方法论23

第二章 法律监督关系的要素分析28

第一节 地处优位的监督主体28

一、法律监督主体定位28

二、法律监督主体类别30

第二节 实权强大的监督对象和监督客体38

一、关于监督对象、客体、内容之泛论39

二、关于监督对象、客体、内容之类别41

第三节 监督权力的法律设定50

一、法律监督的权力特性50

二、法律监督的权力分类54

三、法律监督的权力推论68

第四节 实施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程序73

一、法律监督的基本方式74

二、法律监督的程序规则78

第一节 法治原则90

第三章 法治主义的法律监督原理90

一、宪法优越论91

二、法制统一论97

第二节 制衡原则103

一、权力制约论103

二、有限政府论110

三、腐败治理论116

第三节 民主原则122

一、民主的精义122

二、公正的精义126

三、公开的精义131

一、适度原则的立论依据134

第四节 适度原则134

二、适度原则的内在涵义136

中篇 反观历史走近世界149

第四章 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149

第一节 定期考课陟优黜劣扬清激浊149

一、考课制度的早期建设149

二、魏晋南北朝官吏考课制度151

三、唐代的“四善二十七最”之法152

四、宋代的磨勘制、历纸制153

五、明代的考满、考察之法155

六、清代的京察、大计之法156

一、秦汉监察制度的建立157

第二节 加强监察纠弹违失举劾非法157

二、魏晋监察制度的沿革159

三、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备161

四、宋元监察制度的变化163

五、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164

第三节 严格司法规范狱讼惩治官邪166

一、司法机关及其职掌167

二、司法系统的内部监督170

三、司法系统对外部的监督172

一、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思想渊源175

第四节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得失总论175

二、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有益经验178

三、古代法律监督制度的根本缺陷186

第五章 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近代变革190

第一节 孙中山的法律监督思想190

一、平衡民权与政府权190

二、政府组织的五权分立192

三、加强对行政官吏的法制管理194

第二节 近代各政权的立法监督196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立法监督197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立法监督197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监督199

第三节 近代各政权的行政监督201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行政监督201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行政监督202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监督205

第四节 近代各政权的司法监督211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司法监督211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监督213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监督214

第六章 人民民主政权新式法律监督制度218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法律监督制度的雏型218

一、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立法监督218

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行政监督220

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司法监督223

第二节 新中国法律监督制度建设的艰难开端225

一、法律监督意识的艰难确立226

二、法律监督制度的几度兴废230

三、历史给予的深刻教训236

第七章 外国法律监督模式及其评鉴240

第一节 立法机关监督模式240

一、议会至上的传统监督241

二、议政合一的权力机关监督244

三、相机变通的专门委员会监督245

四、官民一体的督察专员监督247

第二节 行政机关监督模式249

一、以国家元首为中心的政府监督250

二、抑制腐败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252

三、内力救济的行政复议制度255

四、化解争议的行政裁判制度258

五、权责统一的行政赔偿制度261

第三节 司法机关监督模式262

一、普通法院的行政诉讼263

二、普通法院的司法审查265

三、普通法院的内部监督269

四、专门司法监督模式之一:宪法法院制度271

五、专门司法监督模式之二:行政法院制度274

六、专门司法监督模式之三:检察机关监督276

第四节 纵横谈:各国法律监督趋向278

一、综合设置法律监督的宏观体系278

二、致力于法律监督的职业化279

三、探索法律监督的司法化道路281

四、用理性正义的标准实现法律监督的价值要求282

五、选择实用性的法律监督制度284

下篇 中国法律监督的现行体制289

第八章 权力机关监督制度:人民民主的根基28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制度概论289

一、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主体和对象289

二、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权能和方式291

三、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地位和特征29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的内容301

一、人民代表大会对立法权的监督301

二、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权的监督305

三、人民代表大会对司法权的监督30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监督制度的完善311

一、提高人大监督的法律意识311

二、完善人大监督的组织体制313

三、完善人大对立法权的监督制度317

四、完善人大对行政权的监督制度321

五、完善人大对司法权的监督325

第九章 行政机关监督:再言“以权控权”329

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329

一、行政机关监督的法律定位329

二、行政机关监督的主要类型334

三、行政机关监督的基本要素337

第二节 行政监察制度346

一、行政监察性质347

二、行政监察关系349

三、行政监察的方式354

第三节 审计监督制度357

一、审计监督的目的与特性357

二、审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361

三、审计监督的内容和形式363

四、审计监督制度的展望368

第四节 行政复议制度372

一、行政复议之功能372

二、行政复议之要素374

三、行政复议之效力378

第五节 问题与对策探索与思考381

一、行政机关监督的利弊剖析381

二、行政机关监督的特殊问题384

三、行政机关监督的制度构建386

一、司法监督的主体和对象391

第十章 司法机关监督:法律监督的司法化391

第一节 司法监督制度概论391

二、司法监督的内容和特点393

三、司法监督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394

第二节 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397

一、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397

二、人民法院内部自上而下的法律监督401

三、本级人民法院内部的自我监督406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410

一、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法律监督410

二、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414

三、检察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419

第四节 在司法改革中完善司法监督制度424

一、改革司法制度,完善监督体制425

二、立足制度建设,健全内控机制430

三、强化对外监督,扩充司法权能437

第十一章 社会监督:让公务行为置于阳光下442

第一节 社会监督的法律属性442

一、社会监督的主要特征442

二、社会监督的权利定位446

三、社会监督的性质辩解451

第二节 互联网:社团监督新闻监督公民监督457

一、社会政治党派监督之概观457

二、社会利益集团监督之简述463

三、新闻舆论监督之透视468

四、公民监督之设计477

第三节 发展和完善社会监督486

一、社会监督是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必然要求486

二、有效建立社会监督的网络体系490

三、培育文化环境完善社会监督制度494

第十二章 结语:把难题留给后人思考499

一、期待完成的研究——法律监督理论499

二、应予构建的工程——法律监督体制505

三、趋向成熟的条件——法律监督环境512

主要参考文献5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