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型城市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学习型城市研究
  • 怀忠民,魏小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750511435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城市建设-研究-大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习型城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及特征1

一、学习型城市的内涵1

二、学习型城市的特征2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社会历史背景8

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8

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9

三、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10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11

一、创建学习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12

二、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14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16

四、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途径1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基础、目标和原则20

一、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基础20

二、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24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原则26

第五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途径28

一、转变学习观念28

二、确定创建目标与实施步骤29

三、健全学习体系29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31

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32

六、营造学习氛围32

七、形成运行保障机制33

八、建立考核评估体系33

第六节 国内外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的概况34

一、国外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34

二、国外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概况44

三、国内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的概况50

第一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一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56

一、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56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57

第二节 构建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61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61

二、建立科学的领导和管理体制63

三、改革现行教育制度64

四、整合社会教育资源67

五、改进学习方式方法70

六、形成终身教育的法制保障73

第二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第一节 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内涵、形态与特征77

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内涵78

二、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主要形态78

三、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特征81

第二节 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作用84

一、强化学习理念85

二、搭建学习平台86

三、营造学习氛围87

四、催化学习效果88

第三节 创设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原则89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90

二、科学有效的原则92

三、创新发展的原则93

四、简便实用的原则95

第三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城市文化97

第一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形态97

一、文化和城市文化释义97

二、学习型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形态102

第二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的地位和作用109

一、城市文化化的舆论导向和推动力量109

二、学习型公民素质培育的智力支撑和教育启迪111

三、城市知识信息传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牵引112

四、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动力来源113

第三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114

一、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14

二、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118

三、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22

第四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和要求124

一、培育城市文化的环境品质124

二、营造城市共享的文化氛围128

三、创新城市共享的文化载体130

四、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134

五、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136

第四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学习型产业第一节 学习型产业的内涵与特征141

一、学习型产业的内涵、范围与分类141

二、学习型产业的特征144

第二节 学习型产业产生发展的必然性145

一、学习型产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45

二、我国城市培育发展学习型产业的有利因素147

三、学习型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149

第三节 发展学习型产业的意义150

一、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150

二、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总量150

三、有助于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151

第四节 发展学习型产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对策152

一、发展学习型产业的思路和重点152

二、发展学习型产业的主要对策155

第五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工作运行与保障第一节 创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特征和作用159

一、创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特征160

二、创建工作运行机制的作用162

第二节 创建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163

一、建立“一把手”责任制164

二、建立领导机构165

三、建立管理协调机构166

第三节 创建工作运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67

一、创建工作运行的主要内容167

二、创建工作运行的基本要求179

第四节 创建工作的运行保障机制183

一、思想发动机制183

二、党群结合机制186

三、激励约束机制187

四、投入保障机制190

五、考核评估机制192

六、资源共享机制194

七、人才保证机制198

八、立法保障机制202

第六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评估认证205

第一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内涵、特征及种类205

一、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内涵与特征205

二、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种类207

第二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意义210

一、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理论意义210

二、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实践意义212

第三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原则213

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213

二、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214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15

第四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的依据216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216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217

三、学习型城市的理论217

第五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的主要内容与程序219

一、评估认证的体系框架219

二、评估指标及其标准分值设计220

三、评估、认证的方法与程序236

第七章 学习型组织239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类型与特征239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类型239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240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243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243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44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组织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245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原则246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指导思想及其思想基础246

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目标247

三、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基本原则24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途径及其要求251

一、树立全新学习理念251

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252

三、深化、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实现“两型”的有机结合253

四、形成浓厚创建氛围255

五、改进组织学习方式256

六、创新学习实践载体258

七、典型引路加强引导259

八、分层分类指导创建260

九、加强组织的文化建设261

十、建立长效创建机制263

第五节 学习型组织的考核评估267

一、学习型组织考核评估的意义及原则267

二、考核评估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共性要求和程序268

第八章 学习型党组织272

第一节 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与特征272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272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特征275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279

一、有助于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279

二、有助于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281

三、有助于我们党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283

四、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283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与原则284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284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原则28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措施及其要求290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措施290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293

第九章 学习型机关295

第一节 学习型机关的内涵与特征295

一、学习型机关的内涵295

二、学习型机关的特征296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意义298

一、有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98

二、有助于创建学习型城市300

三、有助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与创新能力301

四、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302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与原则304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304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原则30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主要措施及其要求310

一、强化领导 精心组织310

二、制订计划 稳步实施311

三、深入发动 营造氛围311

四、搭建平台 建立载体312

五、领导带头 率先垂范313

六、典型引路 整体推进313

七、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314

第十章 学习型企业315

第一节 学习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315

一、学习型企业的内涵315

二、学习型企业的特征316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意义318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和原则319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思想319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320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原则321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措施要求和评估认证322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322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主要措施323

三、学习型企业的评估认证328

第十一章 学习型社区333

第一节 学习型社区的内涵与特征333

一、学习型社区的内涵333

二、学习型社区的特征334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意义337

一、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助于形成学习型社会337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339

三、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助于创新社区管理341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总体目标与原则342

一、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总体目标342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原则343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要措施及其要求344

一、建立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344

二、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346

三、整合社区的学习资源347

四、发展社区教育349

五、设计学习实践活动载体352

六、形成同创共建的机制352

七、构建社区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网络353

八、形成因地制宜的创建特色355

第十二章 学习型村镇356

第一节 学习型村镇的内涵、特征和创建意义356

一、学习型村镇的内涵和特征356

二、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战略意义357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362

一、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指导思想362

二、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总体目标362

三、创建学习型村镇的原则364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村镇的主要措施365

一、建立组织机构 健全保障机制365

二、明确操作主体 落实“三个到位”367

三、加强科普工作 提高农民素质369

四、整合学习资源 创新学习载体371

五、培育学习典型 加强组织管理374

第十三章 学习型家庭377

第一节 学习型家庭的内涵、要素与特征377

一、学习型家庭的内涵377

二、学习型家庭的要素379

三、学习型家庭的特征382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意义385

一、形成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385

二、成为高效工作、科学工作的前提386

三、奠定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386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87

一、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思想387

二、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原则38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主要措施390

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390

二、培育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氛围392

三、开展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式学习393

四、引导孩子全面提高素质394

五、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395

六、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396

七、搞好有特色学习型家庭的评价397

八、形成学习型家庭的长效创建机制398

主要参考文献401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