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学巨擘 王龙溪哲学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学巨擘 王龙溪哲学思想研究
  • 李丕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353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王畿(1498-1583)-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学巨擘 王龙溪哲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王龙溪的生平行迹与学术生涯1

引言1

第一节 王龙溪的生平行迹2

一 师从王阳明3

二 捍卫师门10

三 仕宦生涯13

四 讲学终身17

五 临终表现25

第二节 关于王龙溪生平与家世的几点考辨27

一 龙溪如何进入阳明门下28

二 “在官干请”之辨29

三 王龙溪的妻室与儿孙31

第二章 王龙溪的学侣与门人之考辨38

第一节 学侣之考辨38

一 浙中同门钱德洪38

二 江右同门邹守益41

三 南中挚友唐顺之42

四 同年挚友戚贤44

五 同年好友林春45

六 知己之交万鹿园46

七 江右道友罗洪先47

八 晚年道友徐阶49

九 其他学侣简述53

第二节 门人之考辨60

一 周怡60

二 张元忭61

三 张元益62

四 丁宾63

五 陆光宅64

六 贡安国66

七 沈宠66

八 赵锦68

九 周梦秀69

十 梅守德70

十一 查铎71

十二 邓以讚71

第三章 王龙溪哲学的思想主旨74

第一节 为学的根本目的74

一 学者,觉也74

二 学者,学为圣人也79

三 人生一世,只有这件事83

第二节 王龙溪哲学思想主旨的心学特色90

一 夫学,心学也90

二 所谓问学,乃现在日履93

三 先天之学不容说96

第四章 王龙溪哲学的本体论102

第一节 性命之奥——良知本体论102

一 良知范畴的道德内涵103

二 良知范畴的本体论内涵108

三 仁体与良知119

第二节 良知本体的直观特性127

一 静者心之本体127

二 乐者心之本体130

三 知者心之本体134

四 虚寂者,心之本体138

五 直是心之本体141

六 淡是性体144

七 微是心之本体146

第三节 “四句教”与“四无说”之辨149

一 “天泉证道”与“四句教”的由来149

二 “无善无恶”与“至善”之辨155

三 本体与工夫之辨164

第五章 王龙溪哲学的工夫论172

第一节 君子之学,贵于得悟172

一 悟的重要意义172

二 解悟、证悟和彻悟175

三 有真修,然后有实悟182

第二节 千古圣学,惟在理会性情186

一 君子之学,在于理会性情186

二 以良知为诀188

三 慎于一念之微191

四 以无欲为至,以寡欲为功196

第三节 动静合一论201

一 静坐涵养是宋明理学惯用的修道方法201

二 圣门动静合一之旨207

三 对于诸儒修道方法的评判212

第四节 王龙溪哲学工夫论的其他要领215

一 学在变化气质215

二 朋友交修之益219

三 直从易简示工夫222

四 智虽顿悟,行则渐修225

第五节 王龙溪哲学工夫论的若干疑难辨析230

一 先天正心之学与后天诚意之学231

二 未发和已发之辨235

三 戒慎与洒脱之辨241

第六章 王龙溪的养生思想与生死智慧245

第一节 王龙溪的养生理论与思想特色245

一 性命合一论246

二 养德养生,原无二学255

三 寡欲之功不可忽260

四 论息之功263

五 其他的养生思想与行迹268

第二节 王龙溪的生死智慧270

一 一生死,通昼夜270

二 任生死与超生死277

三 王龙溪的临终表现283

第七章 王龙溪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弘扬288

第一节 王龙溪的格物致知论288

一 朱熹的格物致知论289

二 宋明诸儒对于朱子格物说的质疑291

三 王阳明的格物新解292

四 王龙溪对格物致知论的阐发295

第二节 回、赐之学的辨析300

一 回、赐之学的区分301

二 颜子没而圣学亡306

三 致其固有德性之知309

第三节 王龙溪补记的王阳明语录311

一 王龙溪所记阳明语录的历史价值312

二 涉及王阳明生平历程的语录313

三 王龙溪所记述的王阳明论学之语319

第四节 对陆王心学继承和阐发的其他表现326

一 评价陆象山326

二 破功利之见332

三 对待经典和书籍的态度337

四 王龙溪与宋儒朱熹解经之异345

第八章 王龙溪哲学与释道思想的关联和区别351

第一节 会通三教的大儒351

一 与道家思想的会通352

二 与佛教思想的会通357

三 公允地看待三教的地位362

第二节 圣学与佛老之辨367

一 修齐治平,一以贯之367

二 非专在蒲团上讨活计373

三 未修仙道、先修人道376

第九章 王龙溪的经世哲学384

第一节 儒者之学,以经世为用384

一 儒者之学,务于经世384

二 君子之政,其必由学390

第二节 王龙溪和《中鉴录》393

一 编撰《中鉴录》的动机394

二 《中鉴录》的思想内容398

三 王龙溪对《中鉴录》的推广介绍402

四 《中鉴录》的影响和评价406

第三节 致力于教育412

一 四民异业而同道412

二 与俗儒之学的区别415

三 阳明心学的宗传(chuán)之念424

第十章 龙溪、心斋与晚明士风关系的辨析432

第一节 “青藤道人”徐渭432

一 徐渭的坎坷一生433

二 徐渭与王龙溪及其门人的交往435

三 王龙溪与徐渭思想的根本差异438

第二节 “狂者之尤”李贽442

一 李贽的生平及其与王龙溪的交往442

二 李贽对王龙溪的推崇与评价444

三 李贽与王龙溪思想的形同实异之处448

第三节 “儒侠”颜钧与泰州学派459

一 颜钧的生平简述460

二 颜钧与泰州学派的师承关系和儒侠风范462

三 颜钧思想与王艮的异同465

第四节 晚明空疏学风的形成和历史反思478

一 晚明空疏学风的由来478

二 晚明空疏学风的表现与批判481

三 晚明狂放士风与空疏学风的历史反思484

结语 王龙溪哲学的思想特色与历史意义487

一 真实“为己”的人生哲学487

二 超凡入圣的儒者之学490

三 会通三教的性命之学494

四 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慧命498

参考文献506

后记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