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学科研向导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小学科研向导
  • 陈堂君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231805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中小学-教育科学-科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小学科研向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散论篇3

一、语文教学的四维空间3

1.为什么提出语文教学的四维空间这个命题3

2.语文教学四维空间的基本观点4

3.语文教学的四维空间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5

4.四维空间的教学活动要遵循哪些原则7

二、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谈新课改9

1.准确把握双边活动的“度”,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9

2.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在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11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地取材,开发和丰富教材资源13

三、一次难忘的求疑16

1.求疑的激励方法16

2.一副对联的质疑与处理17

3.教学反思给我的启示19

四、高考作文走势预测与教学对策21

1.从注重写作的基本技能而忽略文章的思想性,向既注重基本技能又强调真善美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转变21

2.以学生生活为原点,向社会现实扩大延伸,在生活审视、人生感悟、文化扬弃等方面聚焦24

3.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足鼎立,感悟性作文和评述性作文会持续受到青睐26

4.三个淡化的继续与变化及相应的教学要求30

五、谈孙绍振教授的“还原法”34

1.从形态还原与功能还原谈《咏柳》中的“剪刀”意象34

2.通过物性还原谈《景阳冈》和《草船借箭》的艺术假想36

3.通过背景还原谈《荷塘月色》的主题38

六、新课程改革的革命性特点与应对措施41

1.新课改在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方面的革命性特点41

2.新课改实践对教师的革命性要求与现实的差距43

3.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课程改革45

七、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教学48

1.双边互动与动而无效、放而不收在矛盾中运行48

2.培养学生能力与重技能、轻知识的苗头共生50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谨慎的尝试中52

4.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待与文本和谐互补53

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55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增进教学民主55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56

3.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地萌发、滋长57

九、作文的“美”丑技法例说60

1.赋予形貌丑陋的人或残疾人以美的心灵61

2.赋予丑陋的事物或行为以特殊的价值或意义63

3.赋予令人生厌的抽象概念以美的形貌精神或特殊价值64

例说《不肯死去的心》67

十、篇章结构的重复技巧71

1.演示重复72

2.忆说重复73

3.假想重复74

4.抒情重复76

十一、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79

1.多角度地命题或立论79

2.鼓励学生独抒新见80

3.一题多作,改中求新81

十二、怎样阅读现代诗歌82

1.抓住诗歌的感情线索,体验诗人的思想情绪,把握主题82

2.用联想架起跳跃的桥梁,疏通腾飞的意脉,补充诗的意象83

3.从形象着眼分析构思并再现形象83

4.多侧面地品味语言,深人诗的意境84

十三、古典诗词教学四导86

1.激情导入,营造气氛87

2.纵情导读,流畅成诵87

3.体情导悟,发现“自我”88

4.抒情导发,展现自我89

十四、“荣誉班”现象的思考91

1.“荣誉班”现象提示的教育规律91

2.“荣誉班”施教者的领跑地位92

3.“荣誉班”现象与“罗森达尔效应”的反差原因93

十五、答《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记者问94

附录:《素质教育离我们到底有多远》95

十六、稳抓校本科研,提升办学效能102

1.研究农村中学特别学生的教育方法,向因材施教要质量102

2.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向单位时间要质量103

3.研究以人为本的师生心理疏导方法,向科学管理要质量104

中编:课题篇109

课题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109

十七、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109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09

2.本课题研究取向110

3.课题研究价值110

4.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111

十八、《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实施方案113

1.选题背景113

2.课题解释114

3.研究目标115

4.课题研究基础116

5.课题价值116

6.实施步骤117

7.课题管理118

十九、《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中期评估119

1.进一步明确人文管理方面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优势与互补点,达成共识119

2.启动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人文管理在思想沟通渠道上优势互补的一项内容—校长e-mail信箱120

3.启动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人文管理在情感透视方式上优势互补的一项内容—网络评教121

附件1:《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案例—网络评教122

附件2:网络环境下利用数据库技术辅助考评管理123

二十、《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2004年实施办法128

1.启动“校园热点大家谈”、“我们想……”园地128

2.以校园网为主页,发送校园新闻与一周工作128

3.教师与校领导e-mail对话128

4.学校推荐发送或教师在网上发表有利于加强教职工的思想修养、化解矛盾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文章129

5.做好多媒体教学实况录像工作,开展课堂教学管理自然观测实验129

6.全员参与,努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129

二十一、网络平台“教师论坛”文选130

1.融知识于趣味之中130

2.由衷信任,真情投入131

3.怎样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132

4.现场教学,张扬个性133

二十二、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问题135

1.学校人文管理的内涵与特征135

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人文管理方面实现优势互补的可能性137

3.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人文管理方面优势互补的具体内容137

4.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人文管理方面优势互补应注意的问题140

二十三、发挥网络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42

1.通过网络,沟通管理信息142

2.利用网络,拓宽管理平台144

3.建设网络,提高管理效能146

二十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工作报告149

二十五、《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课题结题鉴定申请报告152

二十六、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研究报告155

1.构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理论的基本观点155

2.立足管理实践,撷取边缘学科的相关理论,有机整合的研究方法157

3.课题定位前沿理念的要点突破160

4.课题研究的价值判断162

课题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构建差异而又和谐的课堂可行性策略研究》164

二十七、《构建差异而又和谐的课堂可行性策略研究》申请·评审书(节选)164

1.研究目标164

2.研究假设164

3.研究内容165

4.研究方法165

5.研究队伍166

6.课题管理与经费支持166

二十八、《构建差异而又和谐的课堂可行性策略研究》实施方案167

1.课题内涵的界定与研究意义167

2.国内外研究现状168

3.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分析169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69

5.课题研究的线路、方法与步骤170

6.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与预期研究成果171

二十九、怎样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173

1.倾注爱心与信任,培养困难学生的学习信心173

2.因材施教,探索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176

3.严格规范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79

三十、实施差异教学,凸现学生主体182

1.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自主学习183

2.实施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185

3.联系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应用188

下编:方法篇193

三十一、爬上巨人头顶,提升教研品位—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点体会193

1.努力探索与创造,力求观点新,事例新193

2.善于积累,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197

3.敢于向权威宣战,体现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199

4.深人细致地研究,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问题201

5.用理论指导科研,用科研成果丰富理论,指导实践202

三十二、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与特点204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04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207

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分类209

三十三、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211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211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213

三十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216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16

2.有效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17

3.创新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218

4.先进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19

三十五、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221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221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223

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开题立项224

4.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施225

5.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述226

6.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评价228

三十六、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上231

1.观察法231

2.调查法234

3.实验法237

4.比较法241

5.经验总结法243

6.文献研究法247

三十七、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下250

1.理论研究法250

2.个案研究法253

3.行动研究法256

4.质的研究法259

5.统计法263

三十八、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268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的概念268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的意义268

3.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269

4.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计划管理270

5.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271

6.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272

7.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制度管理273

参考文献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