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印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印学
  • 吴清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108359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印章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印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玺印1

第一节 印源 印称1

第二节 西周鉨11

第三节 春秋官私鉨11

第四节 战国官私鉨12

第五节 秦官私玺印16

第六节 西汉官私印19

第七节 新莽官私印21

第八节 东汉官私印21

第九节 三国官私印24

第十节 晋代官私印25

第十一节 十六国官印26

第十二节 南北朝官印26

第十三节 隋官印27

第十四节 唐官私印27

第十五节 五代十国官印28

第十六节 北宋官私印29

第十七节 南宋官私印29

第十八节 辽官私印30

第十九节 金官私印30

第二十节 西夏官私印31

第二十一节 元官印31

第二十二节 明官印32

第二十三节 清官印33

第二十四节 民国官印34

第二十五节 新中国公章34

第二章 篆刻35

第一节 唐宋——篆刻的形成期35

一、唐宋文人使用鉴藏印35

二、五代宋代文人刻书画款印37

三、米芾刻自用印撰《书史》论用印38

四、唐宋印谱字书推动篆刻的发展39

五、唐宋文人篆印促使篆刻的形成39

第二节 元代——篆刻的振兴期40

一、赵孟頫撰《印史序》刻圆朱文印40

二、赵氏圆朱文印孕育流派的萌生41

三、吾衍撰《三十五举》倡学汉印42

四、赵、吾倡导学习汉印影响印坛43

五、王冕用花药石刻汉印44

六、元花押印的特色45

七、元代印谱字书的发展45

第三节 明代——篆刻的兴盛期46

一、明初吴门篆刻流派之先驱46

二、文彭篆刻圆劲秀丽开创流派47

三、受文彭印风影响的印人48

四、何震篆刻猛利方刚形成“雪渔派”49

五、受何震印风影响的印人50

六、苏宣篆刻雄浑豪迈形成“?水派”51

七、受苏宣印风影响的印人52

八、朱简篆刻遒劲雄放自成“修能派”53

九、汪关篆刻平和工丽形成“娄东派”54

十、明末清初其他印人55

十一、明清之际中国印学传入日本55

十二、明代印学论著的开拓56

1.周应愿《印说》的印论拓宽56

2.甘旸《印章集说》的印论归纳57

3.沈野《印谈》的自然之妙说57

4.杨士修《印母》的印风如人说57

5.徐上达《印法参同》的技法论58

6.朱简《印经》的使刀如笔说58

十三.明代原印拓谱、字典编撰的兴起59

第四节 清代——篆刻的鼎盛期60

一、清初八闽印人与黄枢的“漳海派”60

二、程邃篆刻苍劲凝重创“徽派”62

三、朱耷篆刻的书画意63

四、许容的“如皋派”63

五、林皋篆刻益加工丽被称为“林派”64

六、王睿章的“云间派”65

七、桂馥、陈克恕的篆刻与论著65

八、“四凤”与“八怪”中印人篆刻的书画审美66

九、“歙四家”与同期印人69

十、丁敬青刚朴茂拓展切刀创“浙派”70

十一、“浙派”“西泠八家”71

十二、“浙派”其他印家73

十三、邓石如刚健婀娜印从书出创“邓派”75

十四、吴熙载篆刻稳健骏迈发展“邓派”77

十五、吴咨善用金文、隶书刻印79

十六、徐三庚篆刻飘逸奇丽另树一帜79

十七、赵之谦雄浑绰约印外求印创“赵派”80

十八、胡篆刻古朴冷逸自成一家82

十九、吴昌硕雄拙磅礴集众之成创“吴派”83

二十、黄士陵方劲朴拙博采印文创“黟山派”85

二十一、清代的印学论著87

1.周亮工开《印人传》之先87

2.秦爨公《印指》气说、生趣说87

3.袁三俊《篆刻十三略》创作论87

4.张在辛《篆法心印》技法论88

5.许容《说篆》用刀十三法88

6.吴先声《敦好堂论印》技法说88

7.清代中后期印家印论刻于印款89

二十二、清代的印谱、字书89

二十三、清代西泠印社的诞生91

第五节 近代——篆刻的繁荣期92

一、近代篆刻92

二、近代印家92

1.齐白石92

2.黄宾虹 王大炘 赵石 邓散木94

3.易孺 赵时 陈衡恪95

4.王福庵 李尹桑 简经纶96

5.乔大壮 钱瘦铁 潘天寿97

6.王个簃 邓散木 来楚生98

三、近代印学论著的盛行99

四、近代印谱字书的盛行100

五、近代印学组织的发展101

第三章 印式103

第一节 印文内容分类印103

一、官印103

二、帝族印103

三、官爵印103

四、蛮夷印104

五、义军印104

六、官署印104

七、私印104

八、姓名印105

九、字印107

十、号印107

十一、姓名字号印108

十二、地名印108

十三、总印108

十四、家居印109

十五、后裔印109

十六、书简印109

十七、生辰印110

十八、生肖印110

十九、纪年印110

二十、斋馆印111

二十一、鉴赏印112

二十二、收藏印112

二十三、吉语印113

二十四、成语印113

二十五、闲文印114

二十六、肖形印115

二十七、四灵印116

二十八、花押印116

二十九、花纹印116

三十、诗词印117

三十一、书法印117

三十二、绘画印117

三十三、诗书画印118

三十四、校辑印118

三十五、勾拓印118

第二节 用印形式分类印119

一、封泥119

二、火漆120

三、合验印120

四、骑缝印120

五、会子印120

六、烙马印121

七、烙木印121

八、印木122

九、印漆122

十、印子金122

十一、印陶122

十二、陶?123

十三、印砖123

十四、印瓦123

十五、印瓷123

十六、印砚123

十七、瓦印124

十八、瓦当124

十九、仓粟印124

二十、斗检封124

二十一、厌胜印125

二十二、宗教印125

二十三、殉葬印125

第三节 印章形制分类印127

一、穿带印127

二、戒指印127

三、带钩印127

四、臂钏印127

五、连柄转向印127

六、母子套印127

七、连套印128

八、联珠印128

九、两面印129

十、五面印130

十一、六面印130

十二、六面八印131

十三、十四面印131

十四、常用印形印132

1.方形印132

2.圆形印132

3.长方形印132

4.扁方形印132

5.椭圆形印132

十五、间用印形印133

1.矩形印133

2.凸形印133

3.菱形印133

4.三角形印133

5.六角形印133

6.八角形印133

7.上方下圆形印133

8.上圆下方形印133

9.心形印133

10.瓢形印133

11.葫芦形印133

12.胜形印133

13.连珠形印133

十六、其他印形印134

十七、随石形印134

十八、押字图形印134

第四节 制印工艺分类印135

一、铸印135

二、凿印135

三、琢印136

四、烧印136

五、焊印136

六、刻印136

第四章 印制137

第一节 印制历程137

第二节 历代印制138

第五章 印材146

第一节 金属类印材146

第二节 矿物类印材147

第三节 陶瓷类印材150

第四节 动物类印材150

第五节 植物类印材151

第六节 化合类印材152

第七节 石质类印材152

第六章 印钮160

第一节 印钮简史160

第二节 钮制形式162

第三节 石钮雕刻170

第四节 石章仿古175

第五节 石章保养176

第七章 篆书177

第一节 商代篆书177

第二节 西周篆书178

第三节 东周篆书179

第四节 秦代篆书180

第五节 汉代篆书181

第六节 三国篆书183

第七节 两晋至唐代篆书183

第八节 五代至明代篆书184

第九节 清代篆书185

第十节 近现代篆书186

第八章 篆法187

第一节 书篆执笔、用笔、用墨187

第二节 篆书结字与基本笔画法194

第三节 秦篆笔序、习篆顺序196

第九章 字法199

第一节 准确识篆199

第二节 艺术用篆207

第十章 章法212

第一节 常用之章法212

第二节 章法廿五法216

第三节 章法失误辨226

第十一章 刀法228

第一节 刀法与艺术效果228

一、冲刀法228

二、切刀法229

三、辅助刀法230

第二节 用刀之法230

第三节 刀法失误辨232

第十二章 款法235

第一节 边款的用意235

第二节 边款技法艺术的演进235

第三节 边款位置与形式251

第四节 边款刻法与拓印253

第十三章 刻印256

第一节 刻印材料、用具256

第二节 刻印过程261

第三节 摹、临、习作法263

第四节 印文用字法268

一、印内求印268

二、印外求印273

三、自篆入印,印从书出275

第五节 印谱、字书276

第十四章 用印280

第一节 用印的历史280

第二节 其他的用印283

第三节 书画用印法284

附 中国印学史简表287

跋 韩天雍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