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术与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学术与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
  • 章清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0830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思想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术与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 论1

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3

一、国家·社会·个人5

二、“省界”意识成为聚集的基础12

三、“业界”所表征的“亚文化圈”15

四、“中等社会”及其阶级意识的萌芽19

五、“五四”的参照意义22

六、结语26

第一编 传统的发明29

传统:由“知识资源”到“学术资源”——简析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失落及其成因31

一、“经典”的意义及其在晚清的境遇32

二、《新青年》对“经典”的征引36

三、“知识资源”与“学术资源”41

四、“经典”的失落与反传统47

近代中国留学生发言位置转换的学术意义——兼析近代中国知识样式的转型53

一、留学生在本土的文化养成54

二、边缘人知识分子的认同危机57

三、进入本土文化的不同渠道62

四、知识样式转型的历史脉络68

“策问”中的“历史”——晚清中国“历史记忆”延续的一个侧面72

一、科举改革与“策问”:对新知之接引75

二、“策问”、“经世文编”及其他79

三、“策问”中之“中史”81

四、“策问”中之“西史”83

五、余论:晚清中国之另一种“历史记忆”85

第二编 思想界的解析93

晚清“思想界”的形成与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93

一、“思想界”的表述94

二、“思想界”的要素107

三、读书人表达方式的转变115

余论:隐然已在的“思想界”及其他121

民初“思想界”解析——报刊媒介与读书人的生活形态126

一、报刊所呈现的“思想版图”128

二、读书人晋升的阶梯134

三、大学·刊物·社会142

四、政治·思想·学术151

余论:“思想界”的另一面158

“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169

一、《新青年》作为“中心”的确立172

二、“阅读”报刊:成长的阶梯178

三、阅读《新青年》:金毓黻的故事183

四、来自学生的“声音”189

余论198

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202

一、审视思想界分裂的“后见之明”203

二、《新青年》的“分裂”,抑或陈独秀的“出走”207

三、政治歧见:一个目标,两条道路211

四、“我们”与“他们”:思想界的联合战线216

五、阶级意识的提升与中国社会的重组222

第三编“学术社会”的建构233

“学术社会”的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权势网络”——《独立评论》群体及其角色与身份235

一、一群读书人与他们的多重身份236

二、“我们应该努力做学阀”241

三、推动学术事业的展开247

四、对公众事务的介入255

五、“出山要比在山清”260

六、“身份认同”与“权势网络”264

七、“权势网络”与知识分子角色的依附性270

1930年代:“国难”与现代中国学术的成长278

一、“国家政权建设”与教育学术279

二、“国难”与《独立评论》的创刊285

三、如何使学术教育成为建国的力量289

四、学科规划之例证:心理学及其他297

五、知识阶层的动向302

六、小结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