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粮食经济市场化进程与目标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粮食经济市场化进程与目标分析
  • 祁晓玲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4175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粮食经济市场化进程与目标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市场化和粮食经济市场化1

一、经济市场化的内涵3

(一)市场、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化3

(二)经济市场化内容6

二、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阶段19

(一)初始和试验分阶段(1979—1984)19

(二)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3)21

(三)攻坚阶段(1992年以后)29

三、市场化体系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子系统31

(一)系统论及其特征31

(二)粮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33

四、粮食及其市场化的特殊性44

(一)粮食需求缺乏弹性45

(二)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存在波动性45

(三)粮食生产资源供给有限45

(四)价格对粮食生产、供给调节作用滞后46

(五)粮食生产一旦萎缩,具有不可逆性46

(六)目前粮食尚无替代品46

第二章 中国粮食经济市场化:现状与成就49

一、对粮食经济市场化的认识已趋一致49

(一)对粮食问题的传统认识及其变化49

(二)粮食经济应该而且可以实行市场化54

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使中国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其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61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特点62

(二)家庭 联产承包制给粮食经济带来的变化63

三、粮食价格的双轨制表明粮食购销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衔接65

(一)改革我国粮食购销政策的几个阶段65

(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势68

四、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形成表明全国统一粮食市场初步形成70

(一)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发育状况70

(二)批发市场建设的意义74

五、粮食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逐步形成76

(一)高度集权的计划行政管理正让位于市场调节76

(二)现阶段粮食的主要调控手段77

一、粮食供求尚属紧张平衡84

第三章 中国粮食经济市场化:困难与不足84

(一)粮食生产自然环境制约的程度较高88

(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92

(三)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94

(四)粮食产销区利益不均衡101

(五)粮食生产成本大,投入不足102

(六)粮食损耗和浪费极其严重104

二、粮食市场主体尚难适应市场化要求107

(一)农户尚不符合市场机制运行的要求107

(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差108

三、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不足109

(一)粮食市场发育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109

(二)粮食市场建设缺乏综合协调、统一规划和指导,市场结构不合理111

(三)粮食市场秩序较混乱,运行机制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112

(四)粮食市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113

(五)粮食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113

(六)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不明确114

四、粮食购销制度尚不合理114

(一)现行粮食定购定销制度114

(二)现行粮食定购制度的弊端116

(三)现行粮食定销制度的弊端120

五、国有粮食流通组织改革不力123

(一)计划体制下,国有粮食部门是政府的行政职能机构123

(二)体制转型时政府与国有粮食流通部门的行为分析124

(一)粮食的弱质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支撑132

六、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措施乏力132

(二)政府目前的宏观调控手段预期作用没有达到134

第四章 中国粮食经市场化:目标与对策143

一、建立能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生产经营体制144

(一)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条件下,改革土地的产权制度,完善粮食生产经营的微观组织144

(二)推进粮食生产的技术变革,转变粮食增产方式152

(三)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158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

(五)通过价格手段使农民有较高的种粮积极性161

(六)调整粮食种植品种结构163

(七)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产粮基地县,使 几百个产粮基地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够达到全国粮食商品量的50%166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社会化服务169

(一)保护农民利益,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竞争能力的组织没有真正建立170

(二)日本农协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172

(三)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176

三、发展和规范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180

(一)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规范化建设181

(二)规范经营主体,克服粮食市场秩序混乱,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183

(三)健全市场体系,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186

四、改革与完善粮食购销制度190

(一)粮食流通经营体制要走出双轨制,达到经营市场化190

(二)促进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199

五、推进国有粮食流通组织的改革200

(一)国有粮食企业四分开一并轨的基本内涵201

(二)政策性经营业务的改革方向是代理运行制206

(三)粮食经营系统要建立现代粮食企业制度210

六、加强和改善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215

(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职能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16

(二)政府间接调控粮食的主要手段220

(三)完善政府间接调控粮食的主要措施223

七、建立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236

(一)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238

(二)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239

(三)城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241

主要参考文献247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