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山集 三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河山集 三集
  • 史念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0238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历史地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山集 三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杨向奎教授序1

目录1

自序5

由地理的因素试探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最为15

发达的原因15

一、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及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15

地图16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分布图16

夏商周三代都邑分布图22

春秋时期黄河流域非华族分布图22

二、文化最为发达地区的地理因素25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陇山和泰山之间自然形势图38

三、有利的地理因素是文化发达的经济基础38

四、小结53

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55

一、历史时期初期黄土高原的面貌56

二、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的演变60

地图63

一、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图63

二、隋唐时期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图67

三、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图69

三、黄土高原的变迁与农林牧布局的关系72

四、治理黄土高原的管见75

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82

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82

一、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自然环境的探源82

二、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牧业的交替88

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分布图93

地图93

隋唐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分布图96

明清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分布图97

三、沙化和盐碱化的问题98

四、今后的对策104

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各地经济的变迁108

和发展108

一、关中和秦汉王朝的都城109

地图114

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经济地区图114

二、富庶地区的关东117

三、畜牧地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的发展131

四、小结134

黄河中游森林的变迁及其经验教训136

一、黄河中游森林的变迁136

二、森林破坏的教训139

论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失调及其影响144

一、黄土高原的本来面貌144

二、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146

三、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149

四、当前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153

论黄土高原的治沟和治水155

壹、论治沟155

一、治沟的重要意义155

二、沟壑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159

三、治沟的措施163

贰、论治水170

一、黄土高原上河流的流量及其清浊的变迁170

二、黄土高原缺水原因试探176

三、治水的设想182

叁、结论186

一、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的肇始188

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盛衰的变迁188

插图189

一、宝鸡市西周墓中发现的玉蚕图189

二、宝鸡市西周墓中发现的玉蚕图(拓片)190

三、宝鸡市西周墓中发现的丝织品图190

二、以关中为中心的蚕桑事业的发展196

三、关中和陕南的蚕桑事业由发展转向萧条206

四、关中、陕南蚕桑事业的恢复和陕北的逐渐推广217

五、陕西地区蚕桑事业的衰?232

六、陕西地区出产的丝织品243

七、陕西地区蚕桑事业衰落的原因255

八、陕西地区的人们推广蚕桑事业的成就和经验266

九、陕西地区蚕桑事业当前的恢复和发展277

一、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地理条件286

论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地区286

地图287

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图287

二、唐代扬州发展的过程289

唐代扬州子城、罗城示意图292

插图293

唐代扬州城墙遗迹图293

三、唐代扬州最为繁荣的时期295

四、唐代扬州的萧条298

论济水和鸿沟303

插图304

一、河南济源县济水重源图一304

二、河南济源县济水重源图二305

一、济水和荥口、荥泽306

二、荥泽和巨野泽间的南济和北济310

济水图314

济水鸿沟略图314

地图314

鸿沟系统水道图314

三、巨野泽东北至海的济水故道318

四、清济名称的来历和南济北济的断流324

五、济水故道的现状331

六、鸿沟系统水道的形成333

七、鸿沟开凿时期的推测336

八、鸿沟系统诸水道(一)339

九、鸿沟系统诸水道(二)345

十、鸿沟系统诸水道的现况352

周原的历史地理与周原考古357

一、早周和西周时期周原地理景观的复原与考古工作357

二、周人对于周原自然环境的利用366

三、周秦都会的交替370

洛河右岸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的探索374

一、阿坡村的秦长城遗迹374

插图375

一、秦长城夯土层中的瓦砾残片图375

地图376

阿坡村附近洛河两侧地形略图376

二、秦长城夯土层中的残砖图(一)377

三、秦长城夯土层中的残砖图(二)377

四、在洛河岸上仰望秦长城断垣图377

五、秦长城南段图378

二、秦长城遗迹与“堑洛”问题378

六、秦长城北段图(一)378

七、秦长城北段图(二)379

三、阿坡村南洛河左岸的秦长城遗迹381

四、阿坡村秦长城遗迹东西两侧地形的变迁383

附记384

编后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