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铺底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老铺底子
  • 刘一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5159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纪实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老铺底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物华天宝1

抢救“宣南文化”3

把一口古钟给糟践了3

说说老北京的大前门4

明朝的前门大街很宽7

前门大街一分为三9

老字号店铺云集之地11

如何拯救大栅栏14

积淀丰厚的“宣南文化”16

怎么给“商脉”整容17

一个平头百姓的大胆设想19

想起了梁思成21

为拆牌楼哭了24

给后人留点东西吧27

当代“驻京办”与老北京会馆28

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28

“驻京办”的角色29

“驻京办”的“陈八两”31

劳神的“闲差”32

有了“驻京办”,啥事都好办33

让人联想到老北京的会馆34

会馆文化值得研究37

探寻老北京会馆37

会馆孕育了中国戏曲38

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39

几处有名的会馆40

林则徐住过的莆阳会馆41

“戊戌变法”与会馆41

会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43

湖广会馆与正乙祠44

应该多“抢救”几处老会馆46

百年沧桑老东安48

京城第一个大市场48

逛不够的老东安50

最早的“沙平帽儿”51

市场“变脸”到商场53

老东安“老”了55

老字号脱胎换骨57

还是老玩艺儿招人57

感慨万千说东安59

全聚德的传人63

羊肉胡同老杨家63

杨全仁创办全聚德65

《天下第一楼》惹恼杨家66

《全聚德史话》不真实68

杨家诸兄弟70

杨福来接手全聚德70

为保老铺卖自行车71

邓颖超寻找老掌柜73

杨家以德为本的门风74

第五代传人杨宗满75

抢救老字号77

门脸儿拆了字号怎么保77

老字号的含义78

给烤肉宛、西来顺找门脸儿80

一年拆了十多个老字号门脸儿82

拆了门脸儿找市场87

老字号该换血了88

穿上新鞋走大道90

话说京城拍卖行92

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牛市”92

唐朝就有拍卖了93

老北京的马凯拍卖行94

探寻老拍卖行的踪迹96

“公易”拍卖皇帝用品97

非艺术品拍卖升温98

到拍卖市场拣漏儿101

古都商脉与CBD103

全国第一“区”103

京城打造CBD105

重现大都盛景106

新北京的“名片”108

CBD的人气儿109

阅尽春秋老胡同112

抢救胡同文化112

有几百年历史的总布胡同113

德国公使死在胡同口114

财政总长在胡同修马路115

五四运动在此火烧赵家楼117

上百位历史名人住过的胡同119

胡同的故事讲不完120

古镇新貌西北旺123

天下第一“村”123

百年古镇西北旺124

传说杨六郎在此打过仗125

刘罗锅出主意断“龙脉”126

农村变成小城镇127

依山傍水的绿色家园127

北京玉器行的“四怪”133

铺底子厚实的玉器行133

玩艺绝活133

琢玉大师屈指可数134

玉器市场鱼目混珠135

以玉喻德的文化内涵136

别把玉说得神乎其神137

玉器行的祖师爷丘老道138

老北京的玉器作坊140

琢玉大师潘秉衡142

“三盘之父”王仲元144

玉器行步入“战国时代”146

徽宝让世人惊叹147

北京《奥运徽宝》诞生记147

重任交给工美集团149

两天拿出设计方案150

工美大师披挂上阵151

煞费苦心寻找玉料152

徽宝设计取自乾隆御玺153

凡细微处都有讲儿154

用牛骨头雕《故宫》157

《故宫》用了两万多头牛的腿骨157

不能让骨雕绝活儿失传158

椽子只有牙签那么细160

雕完活儿眼睛“瞎”了161

咬牙干了九年162

骨雕历史上万年163

牙雕绝活儿用在了骨雕上164

漆艺绝活儿在屏风165

品味古典也时尚165

屏风进入寻常百姓家166

屏风演绎多少传统文化167

各种宝贝都可上屏风169

漆文化有七千年历史170

京城一绝彩漆雕填171

在屏风上尽现漆艺绝活儿174

立体镶嵌之谜176

突然冒出立体镶嵌176

抖落家底儿生出疑问178

故宫专家指点迷津179

从清宫造办处档案找到答案180

苏漆作与“小器作”182

华丰斋的掌门人魏焕丰183

魏子言拣起失传绝活儿184

大师杰作入库封存185

几经切磋才有新名187

《九龙壁》问世专家留悬念187

古色古香多宝槅189

古典家具研究的一个冷门189

宋代才有椅子凳子190

郑和下西洋与硬木家具191

多宝槅产生于明末清初191

多宝槅的审美价值194

室内摆槅增雅韵195

保护京城传统绝活儿197

保护绝活儿有了《条例》197

站在市场上看传统绝活儿198

工美绝活儿被列为文化产品200

京城工美绝活儿享誉中外202

三十年走了一圈儿又回来203

工美的出路是民营个体唱主角204

《条例》保护的是绝活儿,而不是企业205

让大师在产品上留名205

保护绝活儿要动真格的206

硬木家具与龙顺成209

硬木家具和红木家具209

老北京的“鲁班馆”211

硕果仅存的老号龙顺成213

琢磨家具里的文化215

龙顺成唱京味儿这台戏216

重塑百年老铺218

抢救京城老玩艺儿221

老玩艺儿赔本赚吆喝221

有些老玩艺儿过时了223

老玩艺儿创新才有生命力225

带着玩艺儿出“堂会”228

皮影、面人让老外开了眼229

“乔老爷”当教授231

小平同志给他起的“号”231

跟末代“皇弟”是朋友234

这个教授不是虚名235

修脚师登上大学讲台235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37

北京人玩儿冬虫儿238

雪天听蝈蝈儿叫,有味儿238

守着鸣叫的小活物,有趣儿239

给蝈蝈儿点药,有绝技240

行家“份”蝈蝈儿,有道241

蝈蝈儿葫芦,有讲儿242

卖蝈蝈儿,有说法244

京西的铁蝈蝈儿,有名儿245

冬虫儿是一种文化,有乐儿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