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染生态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污染生态学 第2版
  • 王焕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085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污染生态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4

第一节 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及分类4

一、污染物的概念4

二、污染物的性质4

三、污染物的分类5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5

一、安全浓度6

二、最高允许浓度6

三、效应浓度6

四、致死浓度6

第三节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7

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7

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15

第四节 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20

一、污染物通过动物细胞膜的方式20

二、动物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20

三、污染物在动物机体内的迁移与排出22

第五节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23

一、微生物细胞吸收污染物的机制23

二、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23

第六节 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25

一、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25

二、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26

三、pH27

四、氧化还原电位29

五、土壤阳离子交换量31

六、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31

七、土壤性质的影响34

思考题37

第二章 生物富集39

第一节 生物富集的概念39

第二节 生物富集机制40

一、生物学特性40

二、污染物的性质49

三、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53

四、环境特点54

五、富集与食物链54

第三节 研究生物富集的方法56

一、模拟研究56

二、调查试验研究57

思考题58

第三章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机制59

第一节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59

一、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59

二、污染物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79

第二节 受害机制88

一、生物活性点位88

二、重金属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89

三、金属离子对生物大分子活性点位的竞争及其与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90

四、分子、原子结构理论解释92

第三节 受害条件93

一、毒物性质93

二、外界条件96

第四节 化学元素的颉颃、协同关系97

思考题104

第四章 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105

第一节 植物的抗性机制106

一、植物的避性106

二、植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作用110

三、植物对污染物的代谢转化作用112

四、植物在污染物存在下改变代谢途径、发生遗传变异、降低污染物与靶分子的亲和力114

五、植物对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出作用116

六、植物的其他保护系统116

七、植物的抗性指标117

第二节 动物的抗性机制118

一、动物对污染物的避性118

二、动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118

三、动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120

四、动物对污染物的排泄作用121

第三节 微生物的抗性机制122

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避性122

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124

三、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作用129

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外排130

五、质粒与微生物的抗性131

六、净化生物的筛选135

思考题135

第五章 生物对长期污染的生态效应与适应进化137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38

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138

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141

三、生态系统水平的响应142

第二节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144

一、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一般原理144

二、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反应145

第三节 污染条件下生物的分化与微进化153

一、污染选择下的种群响应154

二、污染条件下生物种群适应性分化的过程155

三、影响植物污染抗性进化的生物因素156

四、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代价160

五、污染条件下生物分化与进化的一般趋势161

思考题163

第六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165

第一节 概述165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166

一、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及其植物监测166

二、大气污染的动物监测170

三、大气污染的微生物监测170

第三节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171

一、水污染的植物监测172

二、水污染的动物监测173

三、水污染的微生物监测174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175

一、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176

二、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176

三、土壤污染的微生物监测178

第五节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典型例子179

一、利用生物典型受害症状监测环境污染179

二、利用生物体内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分析法监测环境污染181

三、利用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环境污染182

四、利用生物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监测环境污染183

五、利用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监测环境污染185

六、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监测环境污染186

七、利用生物指数法(BI)监测环境污染187

八、利用生物的生长量变化监测环境污染188

九、利用生态系统综合指标监测环境污染188

思考题189

第七章 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190

第一节 污水灌溉191

一、污水灌溉的概念191

二、污水灌溉的效益192

三、净化机制194

四、存在的问题195

五、措施196

六、开展污灌技术研究196

第二节 富营养化197

一、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198

二、富营养化的指标与评价199

三、富营养化的危害203

四、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203

第三节 氧化塘205

一、我国氧化塘的主要特点206

二、氧化塘结构及净化机制206

三、氧化塘的效益210

四、氧化塘系统的类型212

五、氧化塘发展趋势213

第四节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214

一、土地处理系统类型214

二、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处理机制216

三、影响土地处理系统的条件218

四、土地处理系统的效益分析219

思考题223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生物防治224

第一节 大气污染概述224

第二节 温室效应226

一、温室气体227

二、增温及后果227

三、对策230

第三节 酸雨231

一、酸雨的特点232

二、我国酸雨主要特点233

三、酸雨形成的机制234

四、酸雨形成过程235

五、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235

六、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36

七、酸雨的防治241

第四节 臭氧层减薄问题243

第五节 大气污染与生物防治247

思考题251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生物防治253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253

一、土壤污染特点254

二、土壤污染类型及污染物质类型254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的危害257

一、重金属和其他有毒元素对土壤的危害258

二、农药对土壤的危害264

三、化肥施用不当对土壤的危害268

四、放射性元素对土壤的危害272

五、有机矿物油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土壤的危害274

六、致病生物体对土壤的危害276

第三节 土壤污染监测278

一、土壤污染监测目的、特点及分类278

二、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279

三、土壤污染监测方法280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282

一、土壤自净作用与土壤容量282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282

三、土壤农药、化肥污染防治285

四、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285

思考题286

第十章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污染生态问题288

第一节 环境容量288

一、研究的程序289

二、研究基本内容和参数289

三、生态系统容量的制定293

第二节 环境评价及分区297

一、土壤污染评价及分区297

二、生物污染评价及分区299

三、生态质量评价303

第三节 注意污染物沿食物链进入人体308

第四节 人群健康环境影响评价310

一、确定评价范围,选好典型评价对象310

二、建立评价标准310

三、开展环境影响预测310

思考题314

主要参考文献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