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随园史学丛书 东晋贵族政治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济沧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16759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东晋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随园史学丛书 东晋贵族政治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序论 贵族政治、皇帝权力与地方社会——东晋政治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1
第一节 六朝贵族研究及其理论架构1
第二节 中国历史的逻辑探求与六朝贵族的自律性、社会性特质10
第三节 东晋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视野15
第四节 本书的框架与研究思路20
结语27
第一编 乡论、乡品与六朝贵族的本源33
第一章 魏晋贵族体制的形成与乡论——以魏晋放达之风的考察为中心33
序言33
第一节 竹林、元康论35
第二节 放达之风与元康时期的社会37
第三节 放达之风与老庄之学41
第四节 放达之风的形成与演变44
第五节 放达与乡论48
结语53
第二章 九品官人法中的乡品称谓考论57
序言57
第一节 乡论与“乡品”59
第二节 “人品”与“乡品”61
第三节 “资品”与“乡品”64
第四节 “中正品”与“乡品”69
结语72
第三章 乡品与官品、官职的对应关系及其实质76
序言76
第一节 乡品与官品76
第二节 乡品与官职81
第三节 乡品与官品的对应及其问题所在84
第四节 乡品与官职的对应及其问题所在87
结语92
第二编 东晋贵族政治的形成与皇帝权力97
第一章 元帝司马睿的皇权政治与门阀贵族97
序言97
第一节 司马睿与东晋皇帝权力的建立99
第二节 国家权力中的皇权与贵族106
第三节 东晋国家权力与江南社会112
结语120
第二章 东晋贵族政治的本质——以王导“清静”之政为中心122
序言122
第一节 王导的“清静”政治125
(一)“宽恕”126
(二)“简易”128
第二节 “清静”政治与六朝贵族的伦理精神131
第三节 从“清静”政治来看贵族精神与学问、门第的关系136
(一)“清静”政治的精神与玄学的关系138
(二)“清静”政治的精神与门阀142
第四节 “清静”政治与东晋皇权146
结语152
第三章 论庾亮155
序言155
第一节 “元舅民望”156
第二节 庾、王相争的实质164
第三节 “任法裁物”与“威刑”169
(一)苏峻问题170
(二)江南地方豪族问题173
第四节 “失人心”考176
结语182
第三编 东晋中后期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187
第一章 “和靖”与“宽和”——桓温、谢安之政与江南地方社会187
序言187
第一节 观察桓温之政的视角189
第二节 桓温政治与江南地方社会193
(一)“庚戌土断”193
(二)北伐196
第三节 谢安与江南豪族201
第四节 “度田收租”之制的撤废与江南地方社会204
第五节 “和靖”与“宽和”——东晋贵族政治与江南社会及民众209
结语213
第二章 东晋门阀贵族体制与地方政治215
序言215
第一节 “贪残”与“严猛”之政218
(一)“贪残”之政风218
(二)“严猛”之政风224
第二节 “清静”之政风227
第三节 “能名”“德政”“惠政”“威惠”233
第四节 “清静”政治推行的背景——从编户问题与豪族问题来看240
(一)编户问题240
(二)豪族问题244
结语248
第三章 东晋王朝的崩溃与刘宋政权的性质——从贵族政治的视角来观察251
序言251
第一节 针对东晋王朝崩溃的几种观点252
第二节 东晋末的皇权复兴与江南地方社会255
第三节 王恭、桓玄之政与江南地方社会260
第四节 刘宋政权与江南社会的动向266
第五节 刘宋的皇权强化问题272
结语278
附编283
第一章 论谷川道雄的中国史研究283
序言283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284
第二节 谷川史学的诞生——《隋唐帝国形成史论》288
第三节 谷川史学的发展与核心——“豪族共同体论”293
第四节 谷川史学的升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共同体特性及对现代社会的启迪意义299
第五节 谷川史学的特质304
(一)重视实证304
(二)重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305
(三)谷川史学的理论构造308
(四)谷川的历史意识310
结语311
第二章 中日学术交流的新动向——兼评《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313
代跋语 从龙谷到随园328
热门推荐
- 1377750.html
- 3294512.html
- 3217328.html
- 2121861.html
- 1677111.html
- 1017198.html
- 1058257.html
- 597598.html
- 1104890.html
- 1166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4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5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2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6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6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7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