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情感文明变迁60年 社会转型的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情感文明变迁60年 社会转型的视角
  • 郭景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356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情感-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情感文明变迁60年 社会转型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情感文明导论1

第一节 情感文明概说1

一、情感文明的意涵与意义1

二、情感文明的归属与所指7

第二节 社会情感文明与个人情感文明11

一、社会情感文明12

二、个人情感文明16

第二章 情感文明结构与维度21

第一节 情感文明结构的四个基本层次21

一、情感的温饱22

二、情感的安全26

三、情感的尊重31

四、情感的自我实现40

第二节 情感文明的四个基本维度47

一、情感文明的经济维度48

二、情感文明的道德维度56

三、情感文明的审美维度69

四、情感文明的民主维度82

第三章 情感文明理论回溯95

第一节 涵咏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95

一、“情深而文明”与“文明而情深”96

二、情感文明寓于礼,礼炼就情感文明100

三、《仪礼》:中国古代情感文明的经典演绎104

四、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的意味108

第二节 西方情感文明理论的社会学研究探微112

一、情感文明—情感控制论112

二、情感文明—情感释放论116

三、情感文明—情感道德论121

四、情感文明—情感民主论127

第四章 解放前中国情感文明状况掠影132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情感文明的特征133

一、封建等级制的情感社会控制特征134

二、“差序格局”中的“私情”特征138

三、“中庸之道”的情理相统一的特征144

第二节 辛亥革命及其思想对中国情感文明的作用151

一、让国民树立文明的新人气质151

二、孙中山的情感文明思想153

第三节 五四运动及其思想对中国情感文明的作用157

一、五四运动是中国情感现代化启蒙的开端157

二、“五四”民主与科学的情感文明意蕴161

三、“五四”理性浪漫主义情感的张扬164

四、解放后中国人情感大解放173

第五章 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情感文明状况(1949—1977)178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时期情感文明状况:运动控制情感时代(1949—1957)179

一、土改运动:仇恨与感恩的交响曲180

二、“三反”“五反”运动:打击贪污浪费的享乐情欲183

三、妇女解放运动:性别情感平等的福音185

四、禁娼运动:肉身叙事情欲的终止188

五、“除四害”运动:改变国民的性情陋习1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情感文明状况:数字控制情感时代(1958—1965)194

一、“大跃进”情感的数字情结195

二、“大跃进”情感的时代症候196

三、“大跃进”情感的急遽蜕变20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情感文明状况:政治控制情感时代(1966—1976)208

一、革命英雄主义情感210

二、禁欲主义情感212

三、政治狂欢主义情感214

四、暴力主义情感216

五、亲亲相防主义情感219

第四节 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后情感文明发展状况小结222

一、三个时段情感文明的经济维度分析223

二、三个时段情感文明的道德维度分析224

三、三个时段情感文明的审美维度分析225

四、三个时段情感文明的民主维度分析227

第六章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情感文明状况(1978—2009)229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发展与情感文明变迁229

一、中国现代性进程与人的情感的现代建构230

二、中国情感文明现代性发展阶段及其转型234

第二节 中国前期现代性情感文明:生存主义情感(1978—1989)236

一、“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满足民众生理性情感需要239

二、“拨乱反正”安定社会,满足民众安全性情感需要244

第三节 中国中期现代性情感文明:世俗浪漫主义情感(1990—1999)252

一、生产制约转向市场调节:情感向享乐主义发展256

二、社会控制转向自我导向:情感向浪漫主义发展277

第四节 中国后期现代性情感文明:“后情感时代”(2000—2009)289

一、后现代与后情感289

二、情感的享乐取向294

三、情感的自由取向299

四、情感的审美取向306

第五节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情感文明发展状况小结316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情感的政治解放316

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情感的经济解放318

三、21世纪以来中国人情感的文化解放319

第七章 中国社会转型与情感文明建设323

第一节 社会转型对中国情感文明状况的影响324

一、国家角色的转变:情感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325

二、国民情感性状的转化:情感逐渐回到人本身330

三、情感控制态势的转向:主体化与自主化333

四、改革开放后情感控制文明化的三个机缘336

第二节 中国情感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339

一、经济情感得到经济支撑与社会保障340

二、道德情感得到理性升华和社会整合343

三、民主情感得到国家松绑和社会光大346

四、审美情感得到生活同化和大众认可349

第三节 中国情感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354

一、民主法治的缺失与情感文明建设354

二、公平正义的缺失与情感文明建设359

三、诚信友爱的缺失与情感文明建设365

四、社会活力的缺失与情感文明建设368

五、社会秩序的缺失与情感文明建设375

六、人与自然的失调与情感文明建设381

第八章 情感文明建设:情感控制与情感赋权365

第一节 情感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机制386

一、情感文明建设:社会控制机制386

二、情感文明建设:情感赋权机制389

第二节 情感文明建设的两个关键动力392

一、情感文明建设:社会情商力393

二、情感文明建设:个人情商力402

第三节 情感文明研究的有关反思410

一、感情社会控制与情感赋权的关系410

二、发掘情感文明研究的潜力412

参考文献415

附录:郭景萍情感文明研究已发表的论文421

后记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