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 丁国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93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研究-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本隐逸文学中的中国因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 言1

绪论1

上编 王朝时代缙绅贵族的隐遁憧憬21

第一章 王朝时代的历史背景及思想状况21

第一节 奈良时代的兴隆佛法与大化革新21

第二节 平安时代遣唐使的大规模派遣与大陆文化的压倒性影响25

第三节 律令制的解体、国风文化的发达与净土宗的兴起26

第四节 王朝时代的文化建设与中国大陆的影响30

第二章 奈良时代贵族缙绅文学中的隐遁憧憬34

第一节 作为观念形态的京师34

第二节 作为观念形态的律令体制35

第三节 “山里”与“嚣尘”观念的老庄思想渊源36

第四节 奈良的汉诗人39

第五节 《万叶集》中的“无常感”与中国隐逸思想41

第三章 平安时代贵族文学中的隐遁憧憬54

第一节 汉诗文中的“朝隐”情结54

第二节 平安末期失意贵族文人及其隐遁意识的深化65

第三节 净土信仰的流行与隐遁精神的深化77

第四节 《古今集》以下和歌集中“山里”一词的溯源研究89

中 编 中世时代末法思想的流行与隐遁文学的发达111

第四章 中世隐者文学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思想背景111

第一节 日本中世前期的社会历史背景111

第二节 武士政权的兴起与否定性思维的发达115

第三节 末法思想的盛行与净土宗的兴盛119

第五章 “花月诗人”西行的遁世生活132

第一节 西行的遁世之谜132

第二节 西行的草庵生活135

第三节 一所不住——西行漂泊的诗心138

第四节 歌道即佛道142

第五节 隐者的存在方式——“草庵闲居”与“游行漂泊”146

第六章 禅林文学中的中国隐逸趣味152

第一节 佛儒合一、禅净一如与儒佛不二152

第二节 佛教的世俗化与作为室町幕府外交官的五山禅僧154

第三节 禅林文学与中国山居思想158

第四节 五山禅僧诗画中的山居情调及对陶渊明的接受173

第七章 一休宗纯“风狂”的中国渊源183

第一节 一休行状记——佯歌烂醉我风狂184

第二节 一休的多重形象187

第三节 一休“风狂”的谱系190

第四节 作为“文学装置”的“风狂”195

第五节 中国禅宗“借情说禅”的参禅传统与一休的“艳诗”197

第六节 一休的汉学素养与隐逸情怀203

第八章 鸭长明与《方丈记》208

第一节 草庵文学的范畴及其谱系208

第二节 鸭长明的出家与隐遁211

第三节 从《池上篇》、《池亭记》到《方丈记》的衍变轨迹212

第九章 “市隐”兼好与《徒然草》224

第一节 兼好的隐遁生活225

第二节 山林隐者向市井隐者的转化226

第三节 《徒然草》对中国典籍的接受考察230

第十章 草庵茶中传承的“山里”精神242

第一节 茶道的渊源流变242

第二节 茶禅一味——从禅的精神到茶的精神247

第三节 茶道里的“山里”精神与“空寂”之美250

第四节 “和敬清寂”与“一期一会”254

下编 “宗教型隐者”的告退与“儒道式隐逸”的兴起263

第十一章 江户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状况263

第一节 江户幕府的建立与朱子学的引入263

第二节 文人儒者的中国情结与汉文学全盛时代的来临268

第三节 隐者文学的末响与游民文学的勃兴273

第十二章 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官学化与“儒道式隐逸”的兴起277

第一节 江户时代各类“隐逸传”的撰著背景277

第二节 江户时代隐者观的变迁278

第三节 林读耕斋的隐逸愿望与当世批判精神290

第四节 儒家政治型隐逸——石川丈山和木下长啸子294

第十三章 江户时代汉诗中的隐逸情怀——从儒者之诗到诗人之诗303

第一节 江户儒者的出世志向303

第二节 江户文人的诗画之隐308

第三节 江户汉诗与陶渊明321

第十四章 漂泊诗人芭蕉的隐遁精神328

第一节 “心隐”芭蕉328

第二节 风雅之诚332

第三节 芭蕉与中国文学340

第十五章 大愚良宽348

第一节 良宽的草庵生活349

第二节 道元的山居思想与良宽禅的本质356

第三节 中国禅林的“风流”与良宽的“风流”362

结语——作为方法的日本378

参考文献385

后 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