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梁方仲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11074·392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正编1
说明2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2
说明2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2
正编2
甲表 1.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数,每户平均口数和每户每口平均田亩数4
统计表(甲表1-89)4
甲表 3.前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14
甲表 2.前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14
甲表 4.前汉元始二年各郡国人口密度18
凡例18
甲表 5.后汉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20
目录21
甲表 7.后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22
甲表 6.后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22
甲表 8.后汉永和五年各郡国人口密度26
甲表 9.后汉对前汉郡国口数增减之比较(系估计数字)28
甲表 10.后汉对前汉西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34
甲表 11.后汉对前汉淮汉以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35
甲表 12.汉初各侯初封时及国除时的户数及其升降百分比36
甲表 13.三国、西晋、南北朝的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38
甲表 14.西晋太康初年各州户数、平均户数及各州户数的比重40
甲表 15.西晋太康初年各州郡国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41
甲表 16.刘宋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47
甲表 17.刘宋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48
甲表 18.北魏一部分州郡的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56
甲表 19.东魏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57
甲表 20.东魏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59
甲表 22.隋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73
甲表 23.唐贞观十三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78
甲表 24.唐贞观十三年各道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78
甲表 25.唐天宝元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86
甲表 26.唐天宝元年各道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86
甲表 27.唐开元、元和各道府州户数及元和时每县平均户数96
甲表 28.唐代各道人口密度114
甲表 30.辽代御帐亲军数119
甲表 31.辽代历朝所建宫卫骑军数120
甲表 32.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122
甲表 33.北宋主客户口数及客户户口数的比重126
甲表 34.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130
甲表 35.北宋初年各道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附太平?宇记钞本和刻本的校勘记132
甲表 36.北宋元丰初年各路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附元丰九域志各种刻本校勘记141
甲表 37.北宋太宗朝及神宗朝各路(道)主客户数及客户占总户数百分比的比较150
甲表 38.北宋各路府州军监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152
甲表 39.宋元丰、崇宁、绍兴、嘉定四朝各路户口数的比较161
甲表 40.宋代各路人口密度164
甲表 42.金代猛安、谋克等户口及垦田、牛具数165
甲表 41.金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165
甲表 43.金代猛安、谋克户平均口数、田数及正口和奴婢的比数167
甲表 44.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168
甲表 45.金代各路民户数、平均户数及各路户数的比重169
甲表 46.金代各路府州军的民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169
甲表 47.元代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176
甲表 48.元代各省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省户口数的比重178
甲表 49.元代各省路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178
甲表 50.元代各省人口密度185
甲表 51.明太祖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85
甲表 52.明成祖朝户口及税粮数186
甲表 53.明仁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86
甲表 54.明宣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88
甲表 55.明英宗朝(正统)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88
甲表 56.明代宗朝(景泰)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0
甲表 57.明英宗朝(天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0
甲表 58.明宪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2
甲表 59.明孝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4
甲表 60.明武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6
甲表 61.明世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6
甲表 62.明穆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8
甲表 63.明神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8
甲表 64.明熹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198
甲表 65.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总平均数200
甲表 67.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升降百分比201
甲表 66.明代历朝每户平均口数及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201
甲表 68.明太祖朝分区户口数202
甲表 69.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203
甲表 7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分区户口占其总数的百分比205
甲表 71.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206
甲表 72.明代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人口密度207
甲表 73.明天顺初年及嘉靖、隆庆年间各司府县的里数及估计户数208
甲表 74.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丁及田地数248
甲表 7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每朝及每十年平均人丁数、田地数及每丁平均亩数251
甲表 77.清咸丰、同治两朝的人口数256
甲表 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初、中期)四朝各直省人丁数258
甲表 7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259
甲表 80.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的升降百分比260
甲表 81. 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户、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261
甲表 82.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262
甲表 83.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263
甲表 84.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的升降百分比263
甲表 85.清同治、光绪两朝各直省口数264
甲表 86.清宣统年间调查(公元1912年汇造)之户口数的修正268
甲表 87.清代各直省人口密度272
甲表 88.清嘉庆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273
甲表 89.中国历代县户口数、每县平均户数及平均口数280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282
说明282
说明282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282
(1)户税、地税估计收入数284
(2)租庸调估计收入数284
统计表(乙表1-89)284
乙表 1.唐天宝中户税、地税及租庸调估计收入数284
乙表 2.唐天宝中岁入钱粟布绢绵之数及其用途285
(1)岁入钱数及其用途285
(2)岁入粟数及其用途与所输仓库285
(3)岁入布绢绵数及其用途与输往地点285
乙表 3.唐建中年间税户、籍兵数及钱谷收支数286
(1)建中元年税户、籍兵及钱谷数286
(2)建中初年钱谷数及内外费用286
乙表 4.唐天宝八年各道屯粮数及其百分比286
乙表 5.唐天宝八年各色米粮总数287
乙表 6.北宋至道末年及天禧末年实收租税数288
乙表 7.北宋岁出入总数288
乙表 8.北宋熙宁十年夏秋二税现催额及其百分比289
乙表 9.北宋元丰八年各项税物岁入岁出数289
乙表 10.北宋元丰年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与夏秋二税现催额290
乙表 11.北宋熙宁三年至九年诸路水利田数291
乙表 12.北宋熙宁年间诸路职田数292
乙表 13.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岁漕定额及治平二年漕运实数293
乙表 14.北宋淳化四年东南六路漕运上供米额294
乙表 15.北宋熙宁九年诸路上报司农寺免役钱物收支及应在现在数295
乙表 16.北宋宣和元年诸路上供钱物数296
乙表 17.两宋历朝岁出入缙钱数297
乙表 18.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各路上供钱银数及其百分比299
乙表 19.宋代各路租税收入中的匹帛数300
乙表 20.南宋绍兴中年东南诸路岁起绢绸绫罗?匹数302
乙表 21.南宋绍兴年间各地上供和买绢布匹帛岁额303
乙表 22.元代岁入粮数303
乙表 23.元代科差总数——附记元文宗天历元年河南等四行省官民荒熟田数及夏税钞数304
乙表 24.元代赏赐诸王贵戚户丝户钞数307
乙表 25.元代的赐田318
(1)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百官寺院田地数318
(2)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田地数318
(3)元代历朝所赐功臣百官田地数319
(4)元代历朝所赐各寺田地数321
乙表 26.元代屯军屯民人户数及屯田亩数322
乙表 27.元至元二十年至天历二年每年海运粮米数及耗损率329
乙表 28.明实录中关于洪武朝增垦田亩数的记载331
乙表 29.明洪武、弘治、嘉靖三朝分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332
乙表 3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334
乙表 31.图书编等三书关于明弘治十五年分区田地数字之对照339
乙表 32.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340
乙表 3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区田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342
乙表 3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343
乙表 3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344
乙表 3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平均亩田征粮额346
乙表 3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348
乙表 38.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的升降百分比349
乙表 39.明洪武二十六年分区实征税粮数350
乙表 40.明弘治十五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351
乙表 41.明嘉靖初年分区户口、钱粮数352
乙表 42.明嘉靖中年后分区里数及户口、田赋数353
乙表 43.明天顺年间各府州粮额数354
乙表 44.明崇祯(?)年间各府州粮额数356
乙表 45.明末各府州粮额数358
乙表 46.明永乐初至成化末屯田子粒数360
乙表 47.明成化末至正德末及万历中屯田顷数及子粒石数362
乙表 48.明嘉靖初至天启末屯田子粒及屯牧地银与屯折银数363
乙表 49.明代各都司卫所屯田及其粮银额数364
乙表 50.明洪武及万历年间南京各卫屯粮数365
乙表 51.明永乐初至正德末漕粮数及减免天下税粮数366
乙表 52.明嘉靖初至隆庆末漕粮的额运、改折、实运等数及各处运纳粮数369
乙表 53.明泰昌元年至天启末年额运及实该进京通二仓漕粮数370
乙表 54.明成化八年以后分区漕运正粮及改兑米、预备米额数371
乙表 55.明代各卫所官军转运漕粮额数——附记舆图要览所记明代各朝漕运粮数373
乙表 56.明万历六年分区起运存留米麦数及其百分比375
乙表 57.明代各镇军马额数376
乙表 58.明代九边兵饷额数376
乙表 59.明万历四十八年分区加派地亩银数377
乙表 60.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田赋加派占辽饷总数的百分比379
乙表 61.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380
乙表 62.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占其总计的百分比382
乙表 63.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383
乙表 64.清光绪十三年各直省各项田地数及其百分比384
乙表 65.清初十四省原额田及实额田数386
乙表 66.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数387
乙表 67.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每人平均亩数及每亩平均银粮数的升隆百分比388
乙表 6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占其总数的百分比389
乙表 6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的升降百分比390
乙表 70.清顺治十八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391
乙表 71.清康熙二十四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392
乙表 72.清雍正二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393
乙表 73.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394
乙表 74.清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396
乙表 75.清乾隆四十九年各直省人丁、田地及额征田赋数396
乙表 76.清嘉庆十七年各直省人口、田地及其平均数400
乙表 77.清嘉庆二十五年各直省府州厅户口、田地及额征田赋数401
乙表 78.清康熙初年各直省地丁银数414
乙表 79.清道光朝各直省额征及实征地丁银数415
乙表 80.清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416
乙表 81.清光绪十九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417
乙表 82.清光绪二十九年各直省征收田赋数418
乙表 83.清光绪年间各直省地丁及耗羡银数419
乙表 84.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三十一年各直省屯田、屯赋及其平均数420
乙表 85.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学田及田租数422
乙表 86.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附记各省实征永折米及改折灰石米数423
乙表 87.清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地丁钱粮起运存留银数及其百分比424
乙表 88.清嘉庆及光绪年间各直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426
乙表 89.明、清两代每口平均负担粮银数428
附编 说明429
附编429
说明429
统计表(附表1-37)430
附表 1.自隋至清杭州、苏州、松江三府的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430
附表 2.明、清两代南直隶各府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433
附表 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的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434
附表 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实征米麦数的升降百分比434
附表 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平均数435
附表 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435
附表 7.明初苏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36
附表 8.清代苏州府分县实在人丁数436
附表 9.清嘉庆二十五年苏州府分县男丁数和女口数的比较437
附表 10.明代松江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38
附表 11.明代松江府分县男子数和妇女数的比较439
附表 12.清代松江府分县实在男妇数440
附表 13.元、明两代常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42
附表 14.清代常州府分县实在当差人丁数443
附表 15.明、清两代福建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443
附表 16.明、清两代浙江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444
附表 17.南宋监安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44
附表 18.明代杭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46
附表 19.清代杭州府分县人丁数448
附表 20.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户数、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448
附表 21.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乡民数和市民数的比较449
附表 22.明、清两代嘉兴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50
附表 23.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452
附表 24.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的百分比452
附表 25.清康熙三十年开封府分县旧管、开除、新收及实在人丁数453
附表 26.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55
附表 27.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男女大小口的百分比456
附表 28.明万历朝、清光绪朝顺天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457
附表 29.唐、北宋、元三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路州户数比较表458
附表 30.唐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户口比较表459
附表 31.北宋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主客户比较表460
附表 32.元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路州户口比较表461
附表 33.请康熙、雍正、道光三朝广州府分县丁数462
附表 34.明代各朝广州府分县田地及税粮数462
附表 35.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田地、地丁银数、起运存留驿传银数及其百分比463
附表 36.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屯田及屯米数464
附表 37.清道光九年福建全省分县人口数465
别编 小序467
别编467
小序467
表说(表说1-20)468
表说 1.历代男女法定年龄与赋役课免的规定468
表说 2.西晋户调式及“边远夷人”纳布米额470
表说 3.西晋平民男女丁占田课田额数471
表说 4.西晋品官占田及荫客限额472
表说 5.西晋高级官员食俸及赐绢、菜田额数473
表说 6.东晋南朝品官荫客限额474
表说 7.北魏地方官公田额数475
表说 8.北魏迄唐均田制下平民受田额数476
(1)一夫一妇的户调田租及每丁男的力役额数486
(2)未娶丁男及奴婢、丁牛的租调额数486
表说 9.北魏迄唐良民户调赋役额数486
表说 10.唐代亲贵官勋永业田额数488
表说 11.隋、唐内外宫职分田额数490
表说 12.唐代内外官府公廨田额数492
表说 13.唐开元二十五年调赋绵绢麻布等物的区域分布493
表说 14.元世祖中统元年每户输纳丝料包银税率497
表说 15.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丁地税税率500
表说 1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分类比较502
表说 1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的输纳区域分配504
表说 18.明代南北分区兑运法中每石漕米加征脚耗轻?率507
(1)民赋田每亩征科额数509
表说 19.清乾隆年间各直省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509
(2)更名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510
(3)归并卫所屯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511
(4)农桑地等各类田地征科额数512
表说 20.清乾隆年间各直省人丁等每口科银额数513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图1-6)515
1.历代户数比较516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516
2.历代人口比较517
3.历代垦田比较518
4.明代历朝户、口和田地数的升降518
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人丁、田地数的升降518
6.清乾隆至光绪六朝人口数的升降519
附录521
一、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521
附录521
一、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521
Ⅰ.历代度量衡之变迁522
Ⅱ.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时代特征529
(甲)中国历代尺之长度标准变迁表540
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540
一、古今尺度的比较540
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540
二、吴承洛的推算542
三、刘复和杨宽的推算543
四、万国鼎对唐尺的推算544
(乙)中国历代升之容量标准变迁表545
(丙)中国历代两斤之重量标准变迁表545
(丁)中国步和亩的进位变迁表546
(一)引用书籍目录548
三、引用书籍、论文目录548
三、引用书籍、论文目录548
(二)引用论文目录556
热门推荐
- 1594276.html
- 838095.html
- 3430354.html
- 1309256.html
- 2385767.html
- 2570981.html
- 375800.html
- 2136165.html
- 2608158.html
- 2996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9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6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2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6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1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1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6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