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联文化体制沿革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龙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851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苏联文化体制沿革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苏俄初创阶段的文化体制(1917—1920)12
第一节 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党对新闻报刊和意识形态的领导12
一、新闻报刊机构的初建13
二、中央宣传鼓动部的建立16
第二节 领导文化教育的最高国家机关——教育人民委员部18
一、分权制的设想:国家教育委员会18
二、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建立及其机构设置20
三、国内战争对文化体制的影响23
四、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首次改组28
第三节 革命初期的社会团体30
一、社会团体的职能31
二、社会团体的概况32
三、无产阶级文化协会34
四、工会和共青团在文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36
第二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文化体制(1921—1927)40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发展文化的任务与文化体制40
一、新形势提出的文化任务40
二、新经济政策对文化体制的影响42
第二节 俄共(布)在文化工作上的指导方针以及党对文化领导的加强44
一、列宁关于领导文化的指导方针45
二、布哈林、托洛茨基关于领导文化的指导原则48
三、党对文化、意识形态领导的加强52
四、党内的文化领导机构53
五、党领导文化的方法和形式56
第三节 党和国家在文化问题的争论中领导文化的发展58
一、《红色处女地》的创办59
二、“岗位派”及其文学纲领60
三、沃隆斯基和“岗位派”的论战64
四、在解决争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决策65
五、科学、民主决策的卓越成果——俄共(布)中央《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决议68
第四节 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领导77
一、各加盟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协调77
二、文化教育系统的监督和检查机制79
三、1923—1925年教育人民委员部的改组80
第五节 社会团体在文化体制中的作用82
第三章 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转变”与文化体制的转轨(1928—1932)86
第一节 苏联1928—1929年的政治大论战86
一、政治大论战及其实质86
二、布哈林的理论优势90
三、意识形态“大转变”的动因和条件93
第二节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转变”94
一、酝酿阶段(1928.4—1929.11)95
二、发动阶段(1929.12—1931.9)100
三、完成阶段(1931.10—1932年底)111
第三节 “大转变”时期文化体制的转轨和变型123
一、“大转变”中形成的领导方法和批判模式123
二、对教育人民委员部的清洗和改组125
三、科学领导体制的改组130
四、学术文化团体的行政化133
第四章 苏联文化体制的最后形成和确立(1933—1940)135
第一节 30年代中后期政治思想领域的“大清洗”和苏联意识形态模式的形成135
一、政治思想领域的“大清洗”136
二、斯大林意识形态模式确立的标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142
第二节 30年代联共(布)关于文化的理论原则和指导方针145
一、对列宁文化革命理论的背离145
二、背弃20年代文化工作的指导原则和领导方法150
三、联共(布)30年代的文化方针和政策154
第三节 党内高度集权的文化领导体制的形成161
一、高度集权的干部任命制161
二、文化业务部门管理权向党内的转移和集中165
第四节 国家系统文化管理机构的变化171
一、文化管理机构的集中化和专业化171
二、教育人民委员部体制的改组175
第五节 社会团体在苏联文化体制中职能的削弱178
一、学术文化团体的萎缩178
二、社会文化团体的统一化、行政化和国家化181
三、工会和共青团在30年代文化体制中的职能和作用186
第五章 斯大林后期苏联文化体制的僵化(1941—1952)190
第一节 战时和战后苏联意识形态的演化及其批判运动的再起190
一、苏联意识形态的演化190
二、意识形态批判运动的再起201
第二节 党内领导文化的个人权力体制207
一、指导文化的方针政策207
二、领导文化的个人权力机制210
三、党内的文化领导机构213
第三节 国家文化职能机构和社会文化团体的变化216
一、战时和战后国家对文化的领导216
二、战后社会文化团体的重构219
一、“解冻”思潮的产生和发展222
第一节 “解冻”思潮及其对苏联意识形态模式的冲击222
第六章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文化体制的变革(1953—1964)222
二、50—60年代上半期苏联意识形态模式的变化236
第二节 苏共发展文化的思想和政策及教育制度和科技体制的变革243
一、苏共在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243
二、教育制度的改革251
三、科学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255
第三节 党和国家文化领导机构的变革259
一、党的机构的加强259
二、国家文化领导机构的新组合262
第四节 社会团体的复苏271
一、关于国家职能向社会团体转移的理论272
二、“知识”协会的活跃274
一、向传统意识形态模式的后退278
第七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文化体制的凝固和僵化(1965—1982)278
第一节 苏共领导思想的停滞和文化政策的倒退278
二、僵化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285
三、苏共文化方针政策的倒退287
第二节 党和国家文化领导机构的集中化、官僚化和特权化295
一、党内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机构的变化及其权力的高度集中295
二、文化教育和科学管理权力向联盟国家机构的进一步转移和集中299
第三节 合法的社会文化团体和非法的持不同政见运动303
一、社会文化团体行政化的加强303
二、同持不同政见运动的斗争305
结尾311
参考文献332
后记339
热门推荐
- 707866.html
- 597500.html
- 2963804.html
- 3245106.html
- 3523844.html
- 2278498.html
- 393876.html
- 502088.html
- 1352640.html
- 2278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8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0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4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5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3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5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5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