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与国民性改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改革与国民性改造
  • 温元凯,倪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3009·267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革与国民性改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国民性”概说5

第一节 什么是国民性?国民性是否客观存在?5

第二节 影响国民性的诸因素10

一、国民性与自然、政治结构、历史以及文化的关系10

二、国民劣根性不能与旧制度同归于尽的诸因素13

第三节 我国国民性中的优秀传统16

一、勤劳刻苦 沉着坚毅16

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18

三、重志向和气节19

四、锲而不舍,执著于现世的乐观主义精神21

(一)由小生产的经验性导致的守旧性23

一、国民性弱点之一:守旧意识强,凡事恪守老例,按传统行事;以服从为天职,把个性融化于整体性之中,由此导致创新精神的衰微不振23

第四节 我国国民性弱点举要及其形成的土壤23

(二)血缘宗法制导致的守旧性26

(三)权威心理导致的守旧性28

(四)封建教育导致的守旧性35

(五)历史文明的消极影响36

(六)哲学观念的消极影响37

二、国民性弱点之二:凡事求稳求妥,不愿冒尖,少进取精神53

(一)圆滑处世53

(二)不敢为天下先,凡事求稳求妥55

(三)安平庸,易满足,弱进取56

三、国民性弱点之三:忌妒心强,不团结58

(二)与强调“一元”排斥“多元”的价值观有关59

(三)与重整体轻个体的价值观有关59

(一)与守旧的国民性有关59

(四)与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有关61

(五)与小农经济的无力性有关61

(六)与封建的等级制有关62

(七)与小农经济的心胸狭窄有关63

(八)与学术传统面向人事,不面向自然有关63

(九)与重权的价值观有关64

(十)与重面子的民族性有关65

四、国民性弱点之四:闭塞、排外,不是过分自大,就是过分自卑65

(一)地理环境的因素65

(二)小农经济结构的影响66

(三)文化传统的影响66

(四)儒家思想的影响67

(六)封建等级制的影响68

(五)来自哲学的影响68

第二章 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70

第一节 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70

一、人的心理素质与社会改革70

二、从系统观看文化更新的重要72

三、历史的经验教训74

四、改革实践的召唤77

(一)改革与守旧的矛盾78

(二)改革与中庸之道的矛盾79

(三)改革与东方式的忌妒方式的矛盾80

(四)改革与对外族的自负与自卑的矛盾82

五、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看,更新文化已是一个重要而迫近的任务83

一、国民性本身的特点所决定85

第二节 改造国民性的艰巨性85

二、民族文化的特点所决定88

第三章 改造国民性的立足点和理想的国民性探讨91

第一节 改造国民性的立足点91

一、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失去其民族特色而存在92

二、从中西思维发展的途径及所表现出来的趋势看93

三、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看97

四、历史的事实100

五、文化反省的需要102

六、从我们的发展目标看104

第二节 理想的国民性探讨106

一、创造性106

二、个性和与人相处的和谐性的统一110

三、进取性114

第四章 改造国民性的诸因素117

第一节 改革--振兴民族精神的土壤117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118

二、允许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各种学术团体的出现121

三、加强法制124

四、改变干部的选举制度及年龄结构127

五、真正实现学术自由,发展学术上的流派129

第二节 哲学--振兴民族精神的理性光辉135

一、应该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138

二、应该发扬勇敢精神144

第三节 文艺--“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146

一、多一点阳刚之美和悲壮之美147

二、多一点人的心理、心态的刻画151

三、重视文学本身的独立性152

第四节 教育--哺育民族精神的摇篮154

一、教育通过影响生产力,改变经济关系,促使民族精神素质的进化154

二、人的素质与文化水准高低直接相关156

三、加强各类成人教育,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158

四、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关系极大159

五、学校教育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161

(一)应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162

(二)教育内容的改革163

(三)更新教学方法167

(四)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171

一、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173

第五节 开放--振兴民族精神的激素173

二、开放需要有信心、气魄和勇气177

第五章 改造国民性的一些新观念182

第一节 树立新的价值观182

一、由重群体、整体意识轻个体意识,向重自我意识、个体价值转变183

二、由重志轻功向注重实际物质利益转化189

三、由重官轻学向重个人才干的价值观转变194

第二节 交往的观念197

第三节 冒险的观念204

第四节 竞争的观念212

第五节 民主的观念215

第六节 自由的观念219

第七节 新的空间观224

第八节 多元的观念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