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园区发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园区发展论
  • 阎兆万,王爱华,展宝卫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707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工业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园区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园区发展概述1

一、经济园区内涵、特点及功能1

(一)经济园区的内涵1

(二)经济园区的特点2

(三)经济园区的功能3

二、经济园区的类型5

(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

(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

(三)出口加工区11

(四)保税区13

(五)保税港区16

(六)省级经济开发区18

(七)其他20

三、国外经济园区评介21

(一)国外经济园区发展概况21

(二)国外经济园区评介22

第二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背景33

一、国际背景33

(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经济园区3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活跃与经济园区37

(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与经济园区41

(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与经济园区44

(五)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与经济园区47

二、国内背景50

(一)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与经济园区51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与经济园区54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经济园区57

(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与经济园区60

(五)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与经济园区62

第三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理论支撑66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66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67

(二)经济增长极与扩散效应71

(三)经济增长极理论与经济园区建设73

二、新产业区理论75

(一)新产业区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76

(二)新产业区的网络化运作与创新性机制79

(三)新产业区理论与经济园区建设81

三、产业集群理论83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框架83

(二)产业集群与创新系统87

(三)产业集群理论与经济园区建设89

第四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历程94

一、经济园区初始发展阶段94

(一)初始发展阶段的时间定位95

(二)初始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98

(三)初始发展阶段的主要政策举措与成就101

二、经济园区快速发展阶段106

(一)快速发展阶段的时间定位107

(二)快速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与主要任务109

(三)快速发展阶段的主要政策举措与成就112

三、经济园区科学发展阶段116

(一)科学发展阶段的时间定位116

(二)科学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与主要任务118

(三)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政策举措与成就120

第五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模式128

一、大企业带动发展模式128

(一)大企业带动发展模式的界定128

(二)大企业带动发展模式探析129

(三)大企业带动发展模式新思路131

二、产业带动发展模式132

(一)产业带动发展模式的界定132

(二)产业带动发展模式探析134

(三)产业带动发展模式新思路136

三、国别特色模式137

(一)国别特色模式的界定137

(二)国别特色模式探析138

(三)国别特色模式新思路140

四、经济园区发展模式创新142

(一)发展模式创新的必然性142

(二)园区发展新模式143

(三)发展新模式的创新点151

第六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机制154

一、经济园区的动力机制154

(一)园区创新机制155

(二)园区服务机制157

(三)园区网络互动机制159

(四)园区文化机制160

二、经济园区的管理机制162

(一)园区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163

(二)园区企业化管理机制166

(三)园区区政合一管理机制168

(四)园区新型行政区管理机制171

(五)园区管理机制的未来发展172

三、经济园区的政策机制175

(一)园区政策扶持机制175

(二)园区政策导向机制178

第七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环境183

一、经济园区的硬环境建设183

(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183

(二)园区生态环境189

二、经济园区的软环境建设194

(一)园区政策环境194

(二)园区服务环境197

(三)园区法律环境199

(四)园区文化环境201

三、经济园区的产业配套环境建设204

(一)园区产业的合理布局204

(二)园区主导产业定位206

(三)园区产业链条的延伸208

(四)园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211

第八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整体效应评价215

一、经济园区评价指标体系215

(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概况216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17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219

(四)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解读221

(五)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22

二、经济园区的经济效应评价226

(一)土地使用效应226

(二)招商引资效应229

(三)生产经营效应232

(四)进出口贸易效应233

(五)科技创新效应235

三、经济园区的社会效应评价239

(一)就业带动效应240

(二)城市化发展效应241

(三)人才培养效应244

第九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服务支持体系246

一、经济园区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246

(一)园区财务经营服务体系247

(二)园区融资服务体系248

(三)园区信用评级服务体系251

(四)园区法律服务体系255

二、经济园区的物流服务体系257

(一)园区物流渠道建设258

(二)园区物流设施建设260

(三)园区物流企业建设262

(四)园区物流服务效率264

三、经济园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267

(一)园区人才的引进服务267

(二)园区人才的培养服务269

(三)园区人力资源的涵养与供给服务271

四、经济园区的信息服务体系273

(一)园区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打造273

(二)园区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的完善275

(三)园区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优化278

第十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比较借鉴281

一、中国与国外经济园区发展的比较281

(一)园区整体实力比较281

(二)园区产业发展模式比较287

(三)园区管理体制比较290

(四)园区发展特色比较292

二、山东与省外经济园区发展的比较296

(一)园区综合竞争力比较296

(二)园区投入产出比较300

(三)园区发展特色比较301

三、启示与借鉴305

(一)国外与省外园区发展的主要做法305

(二)对山东经济园区发展的启示307

第十一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新形势与目标选择311

一、经济园区发展的新形势及园区SWOT分析311

(一)园区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312

(二)新形势下对经济园区的SWOT分析318

二、经济园区发展的目标选择326

(一)园区的科学化发展326

(二)园区的集约化发展328

(三)园区的集聚化发展332

(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335

第十二章 经济园区发展的对策340

一、发展总体思路340

(一)以园区创新性发展带动园区转型升级341

(二)以园区工业化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342

(三)以园区国际化发展带动国内市场开拓343

(四)以园区规模化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345

二、政府层面346

(一)抓好东西部地区园区战略规划347

(二)合理园区产业布局349

(三)完善园区政府服务体系352

(四)优化园区管理体制354

(五)推进园区协作与互动发展357

三、企业层面359

(一)建立学习型企业359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362

(三)培育园区企业特色优势363

(四)打造园区企业自主品牌365

(五)发展园区企业循环经济368

四、社会层面370

(一)强化园区社会中介作用370

(二)完善园区社会保障体系372

(三)营造园区经济与社区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373

参考文献376

期待与中国经济园区同行的务实合作——《经济园区发展论》一书出版寄语&朴钟灿382

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