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抚顺市志 第六-八卷 商贸卷 经济管理卷 社会生活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抚顺市志 第六-八卷 商贸卷 经济管理卷 社会生活卷
  • 邓欧总编辑;抚顺市社会科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ISBN:780644415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56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1104页
  • 主题词:抚顺市(学科: 地方志) 抚顺市 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抚顺市志 第六-八卷 商贸卷 经济管理卷 社会生活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商贸卷3

概述3

第一篇 商业9

概述9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11

第一节 市商业管理机构11

第二节 市商业党组织机构15

第三节 县区商业管理机构17

第四节 直属单位19

第五节 商业队伍22

第二章 商业体制23

第一节 私营商业23

第二节 外国资本商业26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27

第四节 集体商业27

第五节 国营商业28

第六节 联合商业30

第三章 改造私营商业31

第一节 私营商业改造31

第二节 安排与改造31

第四章 商饮服业网点32

第一节 网点沿革32

第二节 商业网点34

第三节 饮服网点36

第五章 购销43

第一节 商品购进44

第二节 商品销售45

第六章 储运52

第一节 储运设施52

第二节 仓储建设53

第三节 运输管理55

第四节 储运安全56

第七章 管理56

第一节 计划管理56

第二节 财务管理60

第三节 价格管理65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79

第五节 基建管理84

第八章 整顿与改革85

第一节 企业整顿85

第二节 简政放权86

第三节 企业改革86

第九章 服务90

第一节 优质服务90

第二节 服务设施与方式91

第十章 商业街、名店(场、厂)、名优产品92

第一节 商业街92

第二节 名店(场、厂)95

第三节 名优产品99

第二篇 粮油100

概述100

第一章 机构102

第一节 机构沿革102

第二节 市级粮食机构103

第三节 县级粮食机构106

第四节 直属单位107

第二章 队伍108

第一节 职工来源108

第二节 用工制度110

第三节 劳动工资与奖金110

第四节 教育与培训111

第五节 离退休职工管理112

第三章 收购112

第一节 粮食收购113

第二节 油料收购115

第四章 销售116

第一节 城镇供应116

第二节 农村统销118

第三节 定量外补助119

第五章 储运120

第一节 管理体制120

第二节 仓储建设120

第三节 粮油检验121

第四节 粮油保管122

第五节 调拨与运输124

第六章 加工126

第一节 粮食加工126

第二节 油料加工127

第三节 食品、饲料加工129

第七章 管理130

第一节 粮油管理130

第二节 价格管理131

第三节 财务管理135

第四节 集体企业管理137

第八章 整顿与改革137

第一节 企业整顿137

第二节 体制改革138

第九章 职工生活138

第一节 生活福利138

第二节 住宅建设139

第三节 文化生活140

第三篇 物资141

概述141

第一章 机构143

第一节 市物资行政管理机构143

第二节 党的组织机构与工作146

第三节 县区物资管理机构149

第四节 市直属公司(中心)150

第五节 其他机构153

第二章 队伍155

第一节 职工队伍155

第二节 劳动工资管理156

第三节 职工教育157

第三章 管理158

第一节 物资管理158

第二节 价格管理161

第三节 收费管理161

第四节 市场管理161

第五节 财务管理162

第四章 物资分配计划163

第一节 计划平衡164

第二节 计划下达166

第五章 供应168

第一节 解放前物资供应168

第二节 解放后物资供应168

第六章 储运172

第一节 仓储管理172

第二节 仓储建设173

第三节 保管制度与仓库整顿175

第四节 安全与保养175

第五节 运输176

第七章 调剂、加工、利用178

第一节 物资协作与调剂178

第二节 物资加工180

第三节 废金属回收与经营181

第四节 科技应用184

第五节 节约与代用185

第四篇 医药189

概述189

第一章 机构190

第一节 市医药总公司190

第二节 市直属单位193

第二章 队伍196

第一节 职工来源196

第二节 队伍构成196

第三节 职工管理197

第三章 购销198

第一节 购进198

第二节 中药材收购199

第三节 批发199

第四节 零售200

第五节 成药下乡201

第四章 储运202

第一节 仓储建设202

第二节 安全保管203

第三节 安全运输203

第五章 管理204

第一节 计划管理204

第二节 统计管理205

第三节 财务管理206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208

第五节 价格管理210

第六节 质量管理211

第七节 毒麻、剧药管理213

第八节 药品市场管理215

第六章 资源216

第一节 野生药材216

第二节 药材基地218

第三节 科学引种219

第四节 扶持生产219

第七章 药品生产219

第一节 中成药219

第二节 西药221

第五篇 烟草专卖222

概述222

第一章 机构223

第一节 市烟草专卖局、公司223

第二节 县烟草专卖局、公司224

第二章 队伍225

第一节 职工来源与分布225

第二节 职工构成与培训226

第三节 组织建设227

第三章 收购227

第一节 收购体制227

第二节 收购程序与方法228

第三节 收购品种与标准228

第四节 购进与调拨229

第四章 销售230

第一节 销售230

第二节 宣传与贯彻《烟草专卖条例》231

第五章 储运232

第一节 仓储232

第二节 运输232

第六章 管理233

第一节 计划管理233

第二节 价格管理233

第三节 财务管理234

第六篇 供销合作236

概述236

第一章 机构237

第一节 市级供销合作社237

第二节 县区供销合作社240

第三节 市直属公司(栈)242

第二章 队伍243

第一节 来源与构成243

第二节 职工管理244

第三节 教育与培训245

第三章 收购245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246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253

第三节 地方工业品收购255

第四章 供应258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258

第二节 厂矿生产资料263

第三节 生活资料264

第五章 网点269

第一节 批发269

第二节 零售271

第三节 饮食、服务、修理276

第六章 管理277

第一节 民主管理277

第二节 计划管理281

第三节 统计管理283

第四节 财务管理285

第五节 价格管理287

第六节 劳动工资管理290

第七章 储运291

第一节 仓储291

第二节 运输292

第三节 基建293

第八章 加工294

第一节 食品294

第二节 农副产品295

第三节 加工企业296

第九章 服务299

第一节 扶持多种经营299

第二节 技术培训302

第三节 扶贫工作303

第四节 测土施肥304

第五节 防治病虫害304

第七篇 外经外贸305

概述305

第一章 外国资本商业307

第一节 清末外资商业307

第二节 民国初期外资商业308

第二章 收购与加工311

第一节 收购311

第二节 加工319

第三章 对外贸易319

第一节 贸易方式319

第二节 贸易往来320

第三节 市场与创汇320

第四节 主要出口品种322

第四章 包装、储运324

第一节 商品包装324

第二节 储运325

第五章 基地建设326

第一节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326

第二节 出口商品生产专厂327

第六章 扶持生产327

第一节 供货奖售327

第二节 专项贷款328

第三节 引进设备328

第七章 经济技术合作329

第一节 引进技术设备329

第二节 利用国外资金338

第三节 对外承包工程340

第四节 劳务输出与对外投资341

第八章 管理341

第一节 计划管理341

第二节 质量管理341

第三节 企业管理342

第四节 财务与统计管理342

第五节 信息与合同管理343

第六节 商检与价格管理345

第九章 机构与队伍345

第一节 机构345

第二节 队伍350

第三节 教育与培训351

经济管理卷355

第一篇 财政355

概述355

第一章 财政收入357

第一节 农业税收入359

第二节 工商税收入361

第三节 企业收入364

第四节 排污费和土地费收入366

第五节 公债和国库券367

第六节 其他收入368

第二章 财政支出369

第一节 经济建设类支出371

第二节 事业发展类支出371

第三节 其他类支出371

第四节 上解支出372

第三章 财政管理372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372

第二节 预算管理374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376

第四节 财务管理378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381

第六节 财政监督383

第四章 财政机构38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4

第二节 学会386

第二篇 金融388

概述388

第一章 货币389

第一节 货币种类389

第二节 货币流通393

第二章 金融管理396

第一节 会计核算与转账结算396

第二节 现金出纳401

第三节 金银管理401

第四节 内部管理402

第三章 单位存款和城镇储蓄404

第一节 单位存款404

第二节 城镇储蓄404

第四章 工商信贷408

第一节 贷款办法408

第二节 信贷管理409

第五章 农村金融411

第一节 存款411

第二节 贷款413

第六章 国际金融420

第一节 外贸信贷420

第二节 外汇贷款422

第三节 信托投资423

第四节 侨汇及非贸易外汇424

第七章 基本建设投资426

第一节 投资规模与效益426

第二节 地方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428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款管理429

第四节 基本建设信贷管理431

第八章 金融机构432

第一节 典当432

第二节 钱庄银楼433

第三节 旧式金融机构4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金融机构435

第三篇 计划439

概述439

第一章 计划管理440

第一节 管理系统440

第二节 管理权限441

第二章 年度计划444

第三章 五年计划450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450

第二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451

第三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452

第四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453

第五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455

第六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457

第四章 计划管理机构4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461

第二节 直属机构466

第三节 县区机构466

第四篇 工商行政管理468

概述468

第一章 市场管理469

第一节 综合市场管理470

第二节 牲畜市场管理475

第三节 粮棉市场管理477

第四节 蔬菜市场管理480

第五节 运输市场与集市摊床管理481

第六节 外采活动与市场卫生管理483

第七节 市场管理费的征收与“文明市场”竞赛484

第八节 市场建设485

第二章 企业登记管理486

第一节 私营工商企业登记486

第二节 国(公)营与集体企业登记493

第三节 特种行业登记501

第四节 企业监督检查502

第三章 经济合同管理与调解仲裁505

第一节 经济合同管理505

第二节 经济合同调解仲裁508

第四章 商标广告管理508

第一节 商标注册509

第二节 商标管理512

第三节 广告管理514

第五章 个体经济管理515

第一节 个体工商业状况516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20

第三节 管理方式522

第六章 查处经济违章违法525

第一节 查处违章违法活动526

第二节 查缉走私贩私活动529

第三节 案件复查530

第七章 工商管理机构及社团组织530

第一节 机构编制630

第二节 领导人员更迭533

第三节 管理职能535

第四节 社团组织536

第五篇 税务541

概述541

第一章 征收税种544

第一节 清朝末期征收税种5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征收税种546

第三节 伪满时期征收税种550

第四节 国民党时期征收税种556

第五节 新中国征收税种560

第二章 税务征管582

第一节 征管形式582

第二节 征管制度583

第三节 征收方法586

第四节 资料积累588

第三章 税务稽查588

第一节 纳税检查588

第二节 监交利润589

第四章 税务机构590

第一节 清朝末期税务机构59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税务机构590

第三节 伪满时期税务机构591

第四节 国民党时期税务机构592

第五节 新中国税务机构592

第六篇 统计595

概述595

第一章 统计内容597

第一节 工业统计598

第二节 农业统计599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统计600

第四节 交通运输及邮电统计602

第五节 商业统计603

第六节 对外贸易统计604

第七节 物价统计604

第八节 物资统计605

第九节 劳动工资统计606

第十节 科技、文教、卫生、政法及环保统计607

第十一节 人口统计608

第十二节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609

第十三节 家计调查统计610

第二章 统计调查611

第一节 定期统计612

第二节 普查616

第三节 重点调查620

第四节 抽样调查620

第三章 统计管理621

第一节 统计报表管理621

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622

第三节 统计基础建设623

第四章 统计服务624

第一节 统计分析624

第二节 “开放式”统计626

第三节 信息网络与咨询服务627

第四节 统计公报627

第五章 统计技术627

第一节 计算技术627

第二节 传输技术628

第六章 统计监督、统计法制628

第一节 统计监督628

第二节 统计法制629

第七章 统计机构63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0

第二节 职能631

第七篇 审计634

概述634

第一章 国家审计634

第一节 市国家审计635

第二节 县区国家审计644

第二章 单位内部审计646

第一节 工业交通内部审计646

第二节 商业内部审计646

第三节 煤炭工业内部审计647

第三章 审计机构647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构647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649

第八篇 物价651

概述651

第一章 物价管理6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652

第二节 管理办法654

第三节 检查与监督658

第二章 价格与其他经济杠杆661

第一节 价格与币值661

第二节 价格与工资662

第三节 价格与税收662

第四节 价格补贴663

第三章 差比价663

第一节 品种比价663

第二节 进(购)销差价666

第三节 地区差价667

第四节 批零差价667

第五节 季节差价667

第四章 农副产品价格668

第一节 粮食价格668

第二节 蔬菜、豆腐价格671

第三节 肉蛋价格673

第四节 水产品价格675

第五节 木材价格677

第六节 中药材收购价格680

第五章 重工业品价格682

第一节 煤炭价格682

第二节 石油产品价格685

第三节 电价、热价688

第四节 冶金产品价格690

第六章 轻纺产品价格691

第一节 电视机价格692

第二节 酒类价格692

第三节 机制纸价格694

第四节 纺织品价格695

第五节 胶鞋价格699

第七章 交通运输价格701

第一节 定价原则与权限701

第二节 铁路运输价格701

第三节 汽车运输价格702

第四节 电铁运输价格704

第五节 市内公共汽车票价705

第八章 饮食价格与服务收费706

第一节 饮食价格706

第二节 医疗收费707

第三节 房租711

第四节 公用事业收费712

第五节 主要服务业收费713

第九章 物价管理机构717

第一节 解放前的物价管理机构717

第二节 解放后的物价管理机构718

第九篇 标准计量719

概述719

第一章 标准化720

第一节 工农业产品技术标准720

第二节 新产品标准化审查与鉴定721

第三节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722

第四节 工业企业标准化723

第五节 能源标准化724

第二章 计量管理725

第一节 计量制度725

第二节 商业计量管理726

第三节 工业计量管理727

第四节 计量器具制造与修理730

第三章 产品质量监督732

第一节 监督检验网732

第二节 产品质量监督734

第三节 受理质量投诉和质量仲裁案件735

第四章 技术测试与情报工作744

第一节 技术测试744

第二节 情报工作745

第五章 标准计量机构7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746

第二节 机构职能749

第三节 局属机构749

第四节 县、郊区标准计量机构设置751

第五节 学会、协会752

第十篇 保险755

概述755

第一章 保险业务756

第一节 解放前险种情况756

第二节 解放后国内保险业务的创建发展756

第三节 保险业务的恢复发展757

第四节 业务宣传769

第二章 防灾与理赔769

第一节 防灾769

第二节 理赔770

第三章 经营管理770

第一节 业务管理770

第二节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771

第三节 职工教育及业务培训772

第四章 机构设置773

第一节 日伪时期的保险机构773

第二节 解放后保险机构774

社会生活卷779

第一篇 人民生活779

概述779

第一章 收入782

第一节 城市居民收入782

第二节 农民收入785

第二章 支出788

第一节 支出基本状况788

第二节 主要支出789

第三章 货币结余793

第一节 银行存款793

第二节 手存现金794

第二篇 劳动796

概述796

第一章 劳动计划与招工政策798

第一节 劳动计划798

第二节 招工政策800

第二章 劳动就业802

第一节 就业状况802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下乡与回城就业803

第三章 职工队伍804

第一节 队伍状况804

第二节 职业分布806

第三节 职工年龄结构813

第四节 工作年限814

第四章 劳动力管理814

第一节 用工制度815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815

第三节 劳动纪律817

第四节 劳动组织818

第五章 劳动工资820

第一节 工资制度820

第二节 调整工资825

第三节 工资制度改革828

第四节 工资支付830

第六章 劳动保护834

第一节 安全生产834

第二节 劳动卫生838

第三节 保健食品制度841

第四节 劳动时间与休假制度842

第五节 女工保护842

第六节 劳动保护用品843

第七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844

第七章 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846

第一节 劳动保险846

第二节 劳动保险待遇849

第三节 职工福利852

第八章 职业技术培训853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853

第二节 就业前培训855

第三节 在职工人培训956

第九章 劳动争议仲裁与信访858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858

第二节 人民信访处理859

第三篇 民政863

概述863

第一章 行政区划864

第一节 区划沿革864

第二节 县区区划866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871

第一节 城市基层政权建设871

第二节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871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871

第三章 优抚安置872

第一节 拥军支前872

第二节 褒扬873

第三节 抚恤881

第四节 优待885

第五节 拥军优属活动889

第六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890

第七节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892

第八节 优抚对象普查892

第四章 灾害救济894

第一节 自然灾害894

第二节 救灾894

第三节 支援外地救灾896

第五章 社会救济897

第一节 基本情况897

第二节 农村救济897

第三节 城市救济897

第四节 救济标准、救济款使用898

第五节 农村扶贫898

第六章 社会福利事业898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沿革898

第二节 慈善事业899

第三节 社会养老事业899

第四节 社会收养工作901

第五节 其他社会工作901

第七章 社会福利生产902

第一节 基本情况902

第二节 市属福利企业903

第三节 县区属福利企业905

第四节 保护、扶持社会福利企业905

第八章 殡葬管理906

第一节 基本情况906

第二节 管理机构906

第三节 丧葬形式907

第四节 推行火葬908

第九章 婚姻登记910

第一节 基本情况910

第二节 管理910

第三节 登记911

第四节 宣传教育913

第十章 收容遣送914

第一节 基本情况914

第二节 收容机构914

第三节 收容对象915

第四节 收容接收915

第五节 管理教育915

第六节 生活管理916

第七节 经费917

第八节 客籍遣送917

第九节 安置处理919

第十节 取缔妓女、改造游民920

第四篇 民族923

概述923

第一章 汉族927

第一节 汉民族源流927

第二节 汉民族发展928

第三节 汉民族分布929

第四节 汉民族文化素质930

第二章 满族930

第一节 满族构成930

第二节 满族分布931

第三节 满族发展932

第四节 满族工作933

第三章 朝鲜族934

第一节 来源934

第二节 人口与分布936

第三节 朝鲜族乡(镇)936

第四节 朝鲜族教育940

第四章 回族944

第一节 族源944

第二节 人口与分布944

第三节 回族生活944

第五章 蒙古族945

第一节 由来945

第二节 人口及分布945

第六章 锡伯族946

第一节 来源946

第二节 人口及分布946

第五篇 宗教947

概述947

第一章 佛教949

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949

第二节 主要的佛教寺庙950

第二章 道教951

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951

第二节 宫观与活动951

第三章 天主教954

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954

第二节 教区、堂口、信徒、神职人员954

第三节 活动958

第四节 爱国组织960

第五节 社会事业961

第四章 基督教962

第一节 传入与演变963

第二节 教会(堂)、活动、神职人员967

第三节 基督教团体970

第四节 公益事业及友好往来971

第五章 伊斯兰教972

第一节 传入972

第二节 清真寺及伊斯兰教节日活动972

第三节 市伊斯兰教协会及清真寺管理委员会974

第六篇 民俗975

概述975

第一章 人生仪礼976

第一节 生育976

第二节 婚嫁977

第三节 庆寿981

第四节 丧葬981

第二章 日常生活986

第一节 饮食986

第二节 居住988

第三节 服饰990

第四节 出行、理财、业余爱好993

第三章 交往礼仪994

第一节 家族礼仪994

第二节 人际交往礼仪995

第四章 生产习俗997

第一节 农事习俗997

第二节 工商习俗998

第五章 岁时节令999

第一节 农历岁时节令999

第二节 新节1000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1001

第六章 信仰、祭祀、禁忌1002

第一节 信仰1002

第二节 祭祀1002

第三节 禁忌1003

第七章 陋习1003

第一节 缠足1003

第二节 吸食鸦片1004

第三节 嫖娼1004

第四节 买卖婚姻、早婚、包办婚姻1005

第七篇 新风美德1006

概述1006

第一章 组织与活动1007

第一节 组织1007

第二节 活动1008

第二章 学雷锋活动1014

第一节 学雷锋历程1015

第二节 各行各业学雷锋1017

第三节 学雷锋先进典型1021

第三章 新风美德实录1022

第一节 社会新风1022

第二节 社会公德1024

第八篇 方言 谚语 歇后语1029

第一章 方言1029

第一节 语系1029

第二节 抚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1029

第三节 抚顺方言词汇1035

第二章 谚语1037

第一节 学习、教育谚语1037

第二节 生活谚语1038

第三节 人生哲理谚语1040

第四节 生产、气象谚语1040

第三章 歇后语1041

第一节 谐音类歇后语1041

第二节 喻事类歇后语1042

第三节 喻物类歇后语1043

第四节 故事类歇后语1044

第四章 民谣与传说1045

第一节 民谣1045

第二节 传说10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