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兰英,高扬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705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保护-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的检视与建构1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的现状分析1
一、我国当前知识产权犯罪的类型及数据情况2
二、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的特征5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的立场及限度10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10
二、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基本原则12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的发展构想15
一、知识产权刑事实体法的保护15
二、知识产权刑事程序法的保护20
三、加强知识产权犯罪的电子证据的取证与运用23
四、知识产权犯罪中刑事和解的运用25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涉财产部分的执行问题27
一、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涉财产执行的实践情况分析28
二、知识产权犯罪涉财产部分执行路径探索34
三、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涉财产部分执行的监督与作为39
第二章 知识产权行政与刑法的双重保护衔接问题42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的“双轨模式”带来的弊端42
一、知识产权双重保护的现状阐释42
二、近五年知识产权案件移送的数据统计:以商标案件为例43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边界51
一、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理论根基51
二、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原则53
三、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界分标准55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行刑保护相互衔接的基本思路58
一、内部规则的科学化58
二、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61
第四节 我国知识产权“两法衔接”的检察监督权的外在保障62
一、检察机关在“两法衔接”中的功能定位62
二、检察职能在“两法衔接”监督中的实践难题63
三、知识产权保护“两法衔接”有效监督的构建64
第三章 双螺旋模式下商标权刑事法保护研究66
第一节 商标权刑事司法保护的现实图景67
一、现实图景一:大数据流变下的商标权犯罪67
二、现实图景二:典型案例下的商标权犯罪74
第二节 侵犯商标权的犯罪动因研究84
一、原因探析之一:制度架构之阻却84
二、原因探析之二:心理曲断之思考87
第三节 商标权刑事司法保护不力之对策91
一、消除各利益方不良心理的制度建构91
二、发挥检察机关的特殊作用96
第四章 假冒注册商标罪专题研究99
第一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概述99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99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的司法困境101
第二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法益分析102
一、商标观念的流变102
二、商标刑事立法的价值取向105
三、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侵害法益107
第三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方面分析109
一、本罪中“注册商标”概念的厘清109
二、本罪中“同一种商品”的认定110
三、本罪中“相同的商标”的内涵112
四、对假冒注册商标罪中“使用”的理解114
五、对无实际被假冒对象的假冒行为的分析116
六、假冒服务商标是否构成犯罪的思考118
第四节 假冒注册商标中单位犯罪的认定119
一、与假冒注册商标单位犯罪相关的规定119
二、单位犯罪的核心要件分析120
三、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中的单位犯罪123
第五节 假冒注册商标中罪数问题的认定126
一、假冒注册商标所涉罪名的简要分析126
二、我国罪数理论的检讨及重构128
三、罪数理论对于前述案件之检视132
第六节 假冒注册商标中帮助行为的认定134
一、认定帮助行为的判决分歧134
二、我国关于帮助行为的规范分析136
三、帮助行为处罚认定路径之争138
四、假冒注册商标中的帮助行为认定标准143
第七节 互联网背景下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研究149
一、互联网关键字搜索的认定150
二、网络交易平台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153
第五章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专题研究160
第一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概述160
一、立法沿革与发展160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构成要件164
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争议问题165
第二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主观罪过分析165
一、“明知”的理解与认识165
二、“明知”的认定173
第三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销售行为分析175
一、如何理解认定本罪中的“销售”175
二、如何理解认定本罪中的“销售行为”178
三、本罪中“销售行为”的具体认定问题180
第四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销售金额认定184
一、销售金额刑法问题的由来184
二、销售金额的刑法规制185
三、“销售金额”的界定186
四、销售金额计算标准存在的问题188
五、销售金额计算标准的完善路径195
第五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既未遂形态问题探析201
一、未遂形态是否存在之争202
二、未遂形态的具体认定206
三、已销售与未销售并存情形定罪量刑的认定210
第六节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竞合犯认定220
一、本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分及竞合220
二、本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分及竞合223
三、本罪竞合犯的认定225
第七节 微商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认定228
一、微商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界定228
二、微商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的特点229
三、微商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的司法认定难点232
四、微商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的认定对策239
第六章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专题研究245
第一节 概念厘清与问题所在245
一、本罪相关概念的厘清245
二、争议问题概览247
第二节 “造假自用”行为的性质纠葛248
一、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之间是牵连犯关系248
二、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之间是吸收犯关系249
三、数罪并罚249
第三节 本罪客观方面注册商标标识的数量认定255
一、“独立载体说”“实际数量说”及其缺陷255
二、使用样态与主观认识综合说之提倡261
第四节 本罪的未遂形态263
一、如何理解犯罪构成与分则罪状之间的关系264
二、犯罪情节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法律性质265
三、情节犯能够成立未遂267
第五节 本罪的共犯问题270
一、本罪教唆犯与共谋共同正犯问题270
二、本罪的帮助犯275
第七章 假冒专利罪专题研究279
第一节 假冒专利罪的司法形势279
一、认定本罪“情节严重”标准较高280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对“假冒”外延界定的差异281
三、对《刑法》第216条罪状性质的认识分歧282
第二节 假冒专利罪客观行为及其认定284
一、“假冒他人专利”的理解284
二、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不是假冒专利罪的实行行为289
第三节 冒充专利是否构成假冒专利罪296
一、冒充专利侵犯法益分析296
二、《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冒充专利行为的定性299
三、“假冒”语义对“冒充”的涵摄301
四、冒充行为入罪对法律漏洞的填补304
第四节 假冒专利罪的司法回应307
一、行刑衔接的路径选择307
二、罚金刑的确定与司法选择311
三、从业禁止的适用之提倡313
第八章 侵犯著作权罪专题研究316
第一节 侵犯著作权罪概述316
一、侵犯著作权罪的概念和特征316
二、侵犯著作权罪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17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的认定317
一、“以营利为目的”的司法判断317
二、“以营利为目的”的存废之争321
第三节 侵犯著作权罪“复制发行”的认定324
一、对“复制”的理解324
二、对“发行”的理解327
第四节 侵犯著作权罪既未遂的认定330
一、侵犯著作权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330
二、侵犯著作权罪既未遂的判断标准332
第五节 侵犯著作权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分与竞合336
一、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区分与竞合336
二、侵犯著作权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区分与竞合339
三、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分与竞合342
第六节 非法制售、使用“外挂”与侵犯著作权罪344
一、“外挂”的界定344
二、非法制售“外挂”的刑法规制345
三、使用非法“外挂”的刑法规制350
第七节 网络游戏“私服”与侵犯著作权罪352
一、网络游戏“私服”的界定352
二、架设、运营网络游戏“私服”的刑法规制353
三、网络游戏“私服”玩家的刑法规制356
第八节 网络链接与侵犯著作权罪357
一、网络深度链接的刑法规制357
二、擅自在他人网站上加挂链接的刑法规制361
第九节 规避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与侵犯著作权罪363
一、对规避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理解363
二、规避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刑法规制364
第十节 网络环境中侵犯著作权罪的“数额”认定369
一、侵犯著作权罪“数额”认定在网络环境中面临的挑战369
二、应对的方法370
第九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专题研究375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概述375
一、商业秘密的保护现状375
二、刑法介入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和有限性376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本质特征377
四、我国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规定378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商业秘密”的认定379
一、商业秘密成立要件之解析379
二、商业秘密“秘密性”的认定379
三、商业秘密“价值性”的理解388
四、商业秘密“保密性”的界定390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认定395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争论395
二、推定“应知”的主体是司法机关396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包括过失的应然追问397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复合法益”之探析402
一、“法益识别”的司法意义402
二、本罪“秩序法益”的辨别404
三、本罪“个人法益”的甄别406
四、本罪“秩序法益”与“个人法益”之间的关系408
第五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不法行为”之定型409
一、“不法行为”类型化的实践意义409
二、“不法行为”类型化的建构思路412
三、“不法行为”类型化的重新建构414
第六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之评价418
一、“重大损失”认定的实务困境418
二、“重大损失”的评价范围419
三、各类不法行为“重大损失”的评价路径424
四、“重大损失”评价路径的实践应用456
主要参考文献458
参考法条477
热门推荐
- 2070953.html
- 2365872.html
- 2425398.html
- 1941587.html
- 3657217.html
- 3353117.html
- 61947.html
- 2865628.html
- 472225.html
- 2500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2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9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1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4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7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3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9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4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9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