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
  • 邱焱,肖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460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磁兼容标准与认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电磁兼容基础1

1.1 电磁兼容的概念1

1.2 EMC方面的出版物2

1.2.1 IEC的EMC出版物3

1.2.2 ETSI的EMC出版物4

1.2.3 ITU的EMC出版物4

1.3 EMC标准结构和分类6

1.3.1 基础EMC标准6

1.3.2 通用EMC标准7

1.3.3 产品EMC标准8

1.3.4 专用产品EMC标准8

1.4 常用基本名词术语9

1.5 缩写14

2 研究EMC标准的国际组织16

2.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6

2.1.1 概况16

2.1.2 组织机构17

2.1.3 IEC与ISO17

2.1.4 与EMC相关的技术委员会18

2.1.5 EMC标准目录29

2.2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42

2.2.1 历史背景42

2.2.2 组织机构43

2.2.3 成员情况43

2.2.4 工作程序44

2.2.5 EMC标准目录45

3 欧洲EMC标准50

3.1 欧洲标准50

3.1.1 欧洲标准的定义50

3.1.2 定义和缩写(由ETSI和CENELEC定义)50

3.1.3 制定欧洲协调的EMC标准的需求53

3.2 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54

3.2.1 组织结构54

3.2.2 标准制定程序56

3.2.3 CENELCE与ICE的合作56

3.2.4 TC210 技术委员会59

3.3.2 组织结构60

3.3.1 概况60

3.3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ISI)60

3.3.3 EISI的成员62

3.3.4 标准制定工作程序63

3.3.5 各种批准程序65

3.3.6 ETSI的技术委员会及分工67

3.4 协调的EMC标准70

3.4.1 协调的EMC标准的组织立项70

3.4.2 制定协调标准的启动和工作分工71

3.4.3 关于EMC方面的标准化政策71

3.4.4 协调的EMC标准的分类72

3.4.5 CENELEC和ETSI关于EMC标准化的工作分工和合作74

3.4.6 ETSI与ERC的合作分工76

3.4.7 协调的EMC标准77

3.4.8 将非协调EMC标准转换为协调的EMC标准的程序79

3.4.9 向欧共体(EC)提交采用的协调标准80

3.5 欧洲标准目录81

4 ITU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99

4.1 ITU的历史99

4.2 ITU的组织机构100

4.2.1 ITU的高级管理人员100

4.2.2 ITU的三大部门101

4.3 研究组的工作方法107

4.3.1 课题批准立项和撤消108

4.3.2 报告人的任务111

4.3.3 提交和处理文稿112

4.3.4 研究组和工作组会议114

4.3.5 研究组管理116

4.4 建议的批准程序(TAP和AAP)117

4.4.1 TAP传统批准程序117

4.4.2 AAP加速批准程序123

4.4.3 TAP与AAP的比较130

4.4.4 对建议批准程序的选择133

5 ITU-T第五研究组(SG5)的工作134

5.1 T-SG5组的任务和组织结构134

5.1.1 1997-2000年研究期的概况134

5.1.2 2001-2004年研究期的概况136

5.2.1 电信设备和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要求137

5.2 K系列建议概况137

5.2.2 K系列建议的分类141

5.3 K系列建议概要介绍143

5.4 2001-2004年研究期的研究课题175

5.4.1 课题Q1/5-13/5介绍176

5.4.2 课题的各报告人和工作时间187

5.5 T5组的其他出版物194

5.5.1 电信线路和设备的防雷手册195

5.5.2 《电信装置的接地手册》198

5.5.3 《关于电力和电气化铁道线路对电信线路有害影响的防护导则》198

5.6 术语和缩写202

6.1.1 概述235

6.1 建议K.34235

6 K系列的最新建议235

6.1.2 K.34 主要内容236

6.2 建议K.37250

6.2.1 高频EMC250

6.2.2 低频EMC251

6.2.3 设备规范251

6.2.4 环境252

6.2.5 安装254

6.2.6 工作方法255

6.2.7 特殊的措施256

6.3 建议K.41264

6.4 建议K.42269

6.5 建议K.43275

6.5.1 试验期间设备的配置和运行的一般要求277

6.5.2 性能判定准则278

6.5.3 抗扰度:试验方法279

6.5.4 适用性282

6.5.5 试验等级285

6.6 建议K.48287

6.6.1 范围287

6.6.2 定义缩写287

6.6.3 试验方法和限值289

6.6.4 总的运行条件和试验配置290

6.6.5 特定的运行条件和试验配置291

6.6.6 性能判定准则293

6.7 建议K.49305

6.7.2 性能判定准则307

6.7.1 试验配置和试验等级307

6.7.3 实验布置308

6.8 建议K.50311

6.8.1 电压和电流的限值314

6.8.2 操作实践314

6.9 建议K.52315

6.9.1 一般原理316

6.9.2 EMF安全限值318

6.9.3 EMF安全限值的实现318

6.9.4 EMF评估技术322

6.9.5 缓解技术325

6.10 建议K.53342

7.1 概述347

7 我国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347

7.2 我国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进展348

7.3 国家电磁兼容规范350

7.4 国家电磁兼容标准体系352

7.5 通信电磁兼容标准体系362

7.5.1 前言362

7.5.2 通信电磁兼容标准体系363

7.5.3 体系表365

8 国家相关电磁兼容标准介绍372

8.1 GB/T6113.1-1995《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372

8.2 GB/T6113.2-199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374

8.2.1 骚扰测量374

8.2.2 抗扰度测试380

8.3 GB 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382

8.3.1 连续骚扰382

8.3.2 断续骚扰383

8.3.3 运行条件384

8.4 GB 4343.2-1999《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第2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384

8.5 GB 4824-1996《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物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385

8.6 GB 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388

8.6.1 ITE的分级389

8.6.2 电源端口和电信端口的共模骚扰测量390

8.6.3 辐射骚扰测量390

8.7 GB/T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391

9.1 YD/T1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400

9 通信行业相关电磁兼容标准介绍400

9.2 YD 1032-2000《900/1 800 MHz T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402

9.3 YD 1139-2001《900/1 800 MHz T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407

9.3.1 通用测试布置409

9.3.2 抗扰度的测试条件410

9.3.3 性能评估方法411

9.3.4 性能判据412

9.3.5 适用性414

9.4 YD 1103-2001《无绳电话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415

9.4.1 测试布置417

9.4.2 骚扰测量417

9.4.3 抗扰度性能判据420

9.4.4 抗扰度测试421

9.5 YD 1138-2001《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424

9.5.1 测试条件和配置426

9.5.2 抗扰度测试427

9.5.3 测试信号的布置428

9.5.4 免测频段429

9.5.5 性能判据429

9.5.6 特殊性能判据430

9.5.7 辅助设备单独测试的性能判据432

9.5.8 适用性432

9.6 YD 1169.1-2001《800 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433

9.6.1 试验条件433

9.6.2 性能评估方法438

9.6.3 性能判据439

9.6.4 适用性440

9.7 YD 1169.2-2001《800 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441

9.7.1 试验条件442

9.7.2 性能评估方法445

9.7.3 性能判据446

9.7.4 适用性447

10 EMC认证449

10.1 欧洲的EMC指令和合格评定(电磁兼容认证)449

10.1.1 EMC指令概况451

10.1.2 合格评定453

10.2 欧洲89/336/EEC 指令456

10.3 欧洲99/5/EC指令469

10.4 国内的电磁兼容认证496

10.4.1 电磁兼容认证的管理496

10.4.2 电磁兼容认证的模式和程序498

10.4.3 实施EMC 检测的机构501

10.5 中国电信设备电磁兼容认证503

10.5.1 中国电信设备电磁兼容检测认证机构505

10.5.2 电信设备电磁兼容强制检测范围507

10.5.3 电信设备电磁兼容认证测试程序508

附录1 与89/336/EEC指令有关的协调标准目录509

附录2 《电磁兼容规范》中各种类型设备限值要求538

附录3 有关电磁兼容认证工作的管理规范576

参考文献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