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 冯契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3496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93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722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1

一、“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3

二、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影响6

第二节 中国近代哲学的主要论争10

一、从道器之辩演变到进化论和唯物史观11

二、关于认识论上的“心物(知行)”之辩15

三、关于逻辑和方法论的问题18

四、关于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20

第一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前驱27

第一节 龚自珍:“众人之宰,自名曰我”——近代人文主义的开端29

一、对“衰世”的揭露批判——近代“古今”之争的开始30

二、“天地,众人自造”——从哲学的高度推崇“自我”35

三、“自尊其心”与历史变易观41

四、要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48

第二节 魏源:“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55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中西”之争的开始56

二、“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59

三、“我有乘于物”和“及之而后知”——在“心物(知行)”之辩上的近代命题63

第三节 洪秀全、洪仁玕:神学外衣下的革命世界观72

第四节 “中西”论争中的“道器”、“本末”之辩79

第二章 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91

第一节 康有为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论的提出93

一、为变法维新提供哲学根据94

二、破“天地”旧说96

三、历史进化论和大同思想99

四、“以智为先”的先验主义和对方法论近代化的初步探索111

第二节 谭嗣同:“冲决网罗”之仁学119

一、破“中外之见”与“冲决网罗”120

二、唯名论观点和“以太说”124

三、进化论思想和唯意志论倾向130

第三节 严复的“天演之学”与经验论135

一、抓住西学命脉来比较中学和西学136

二、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演哲学”143

三、经验论的认识论153

四、重视归纳法的逻辑思想156

五、关于人的自由和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160

第四节 梁启超论“我”之自由与“群”之进化167

一、“新思想界之陈涉”和康、梁关于“自由”的争论168

二、认识论上的“除心奴”说174

三、以社会心理为实体的历史进化论180

四、“新史学”研究方法188

五、“新民”说与“道德革命”口号192

第五节 章太炎:“竞争生智慧,革命开民智”——社会实践观点的萌芽201

一、从民族主义立场对待“古今中西”之争203

二、包含革命观念的进化论206

三、强调革命行动的认识学说218

四、重视演绎法的逻辑思想224

五、突出意志作用的伦理思想229

第六节 王国维: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238

一、“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239

二、实证论与形而上学的矛盾242

三、对传统哲学范畴的分析批判和科学的治学方法245

四、美学上的境界说253

第七节 孙中山的进化理论与知行学说260

一、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260

二、进化论与“突驾”说263

三、“知难行易”学说269

四、大同思想与“替众人服务”的人生观273

第三章 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开始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281

第一节 五四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自由争鸣281

第二节 李大钊: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由自发而自觉288

一、由革命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288

二、进化论与理性主义292

三、向唯物史观的转变298

四、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的新社会理想和革命人生观308

五、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批评实用主义315

第三节 陈独秀: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319

一、由革命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319

二、进化论与现实主义(经验主义)323

三、向唯物史观的转变330

第四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339

一、“评判的态度”340

二、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和真理论345

三、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的方法论350

第五节 梁漱溟的直觉主义362

一、“东方文化派”的代表363

二、唯意志论和直觉主义366

三、唯心主义的文化观372

第六节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375

一、玄学派的唯意志论376

二、“科学”派的实证论381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两派的批评385

第七节 瞿秋白的历史决定论390

一、“新时代的活泼稚儿”391

二、“社会的有定论”与“历史工具”说396

三、对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的批判402

第八节 鲁迅:战斗的唯物主义在文化战线的胜利410

一、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界之战士”411

二、从“意力主义”到战斗的唯物主义418

三、对“国民性”的分析以及对自由人格的描述425

四、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43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442

第一节 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普及与应用中走向中国化444

一、要求“建立普遍与特殊统一的理论”445

二、以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国情447

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几点发挥454

第二节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普及与应用中走向中国化459

一、通俗化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初步”459

二、对当代哲学思潮的分析批判462

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几点发挥470

第三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475

一、在玄学立场上会通中西475

二、“万法唯识”,“翕辟成变”477

三、“性修不二”486

第四节 朱光潜:美学上的表现说493

一、自由主义者的文化观493

二、对审美经验的分析496

三、用表现说解释艺术意境500

第五节 金岳霖:“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在实在论基础上的感性与理性、事与理的统一509

一、对中西哲学的比较和会通510

二、“所与是客观的呈现”513

三、概念对所与的双重作用519

四、知识经验的必要条件:逻辑与归纳原则524

五、“居式由能,莫不为道”532

第六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538

一、“继往开来”,建立“新统”539

二、“最哲学的形上学”545

三、人生境界说555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研究562

一、驳斥新专制主义的“道统”说563

二、对唯心主义学者的哲学史观的批判565

三、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开拓性研究571

第八节 毛泽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历史观与认识论中的“心物”之辩的总结577

一、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总结578

二、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观点581

三、关于认识运动秩序的理论586

四、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595

五、经过人民民主专政到达大同之路603

六、革命的功利主义和群众观点606

小结618

一、从中西比较看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规律性618

二、哲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625

三、对方法论的探索630

四、对人的自由问题的探讨634

五、缺点和重要理论思维教训641

六、进一步发展哲学革命648

后记654

本卷征引文献要目657

索引663

初版整理后记691

增订版整理后记6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