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0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02
  •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360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27页
  • 文件大小:213MB
  • 文件页数:754页
  • 主题词:因特网-调查报告-中国-200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0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互联网的发展3

1.1世界互联网早期发展简介3

1.2互联网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简介5

第2章 中国互联网当前的特点8

第3章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3年1月)15

3.1调查背景15

3.2调查内容15

3.3概念说明16

3.4调查结果16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16

网民状况调查结果21

3.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33

内容摘要34

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35

网民特征结构44

网民上网行为习惯54

非网民状况59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状况对比63

2003年网民状况预测70

第4章 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75

4.1概况75

4.2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6

骨干网络建设概况76

中国电信集团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7

中国网通集团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9

中国联通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5

中国科技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6

4.3宽带接入网建设情况87

4.4互联网络带宽发展状况90

国际出口带宽90

中国国内带宽分布状况93

4.5互联网交换中心设施建设状况99

互联网交换中心概述99

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建设状况102

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功能和服务业务状况103

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管理和运行现状103

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服务发展趋势107

国外互联网交换中心状况107

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进展109

4.6 IDC建设与服务状况110

IDC概念与发展背景110

IDC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发展概况111

IDC的主要业务范围与服务特色111

IDC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及业务分布112

IDC与ASP的融合113

中国IDC建设和服务的制约因素114

中国IDC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及建议117

4.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发展状况119

第5章 互联网网络设备和产品发展状况125

5.1网络设备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状况125

综述125

路由器市场125

交换机市场129

服务器市场131

结论136

5.2网络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状况136

PC产品136

手机产品142

PDA148

多媒体移动终端市场启动,PDA和手机的融合152

5.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及应用情况154

互联网构建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5

互联网维护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5

互联网应用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9

第6章 互联网资源建设发展状况165

6.1互联网域名和网站165

域名总数165

网站总数167

东西部域名、网站状况170

6.2 IP地址和AS号码资源分配状况171

互联网络资源及其管理机制介绍171

中国内地IP地址和AS号码资源分配现状173

IPv6的发展现状175

6.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2001年)176

网站状况分析176

网页数184

中国在线数据库发展状况185

指标解释189

第7章 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状况193

7.1概述193

7.2拨号接入193

拨号接入的特点193

拨号接入所需的设备194

操作过程194

中国主要的拨号接入服务提供商及业务提供方式194

中国拨号接入的用户数195

7.3 DDN专线接入195

DDN网络的结构与特点195

DDN的网络现状197

DDN网络的应用198

DDN网络的发展方向198

7.4ISDN接入199

ISDN的特点199

ISDN用户分析200

ISDN的终端设备200

ISDN的业务应用领域201

ISDN的发展前景201

7.5 ADSL接入202

DSL的种类及特点202

ADSL的发展状况204

ADSL的接入方式206

ADSL的发展前景207

7.6无线固定宽带LMDS接入207

LMDS的优点与不足207

中国LMDS的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208

中国LMDS系统的频率规划管理政策措施209

中国LMDS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210

第8章 移动互联发展状况212

8.1国外移动互联发展概述212

日本212

韩国213

美国213

欧洲各国214

8.2中国移动互联发展的最新成就与基本状况214

中国移动互联网2.5G分析214

中国移动互联网3G演进分析215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16

8.3移动商务发展状况218

8.4移动互联的市场构成220

8.5移动互联的技术水平状况222

Mobile IP/Cellular IP222

IP电话223

CDMA224

SMS/MMS224

WAP224

WLAN225

8.6移动互联发展的广阔前景226

第9章 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状况228

9.1中国有线电视网发展历程228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228

有线电视系统发展阶段229

有线电视高速发展阶段229

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运营阶段230

9.2中国有线电视规模230

有线电视网的用户数230

有线电视网传输线路的里程231

有线电视网上的节目套数231

9.3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特点232

管理体制232

网络业务232

技术平台233

入户带宽234

9.4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改造234

9.5有线电视网络在中国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235

有线网络是国家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一235

有线电视网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中占有优势236

第10章 卫星互联网发展状况237

10.1互联网与卫星通信网的优势互补237

10.2卫星互联网简介237

10.3 VSAT.系统与互联网接入的几种方式238

10.4卫星互联网的独特优势239

10.5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动态240

第11章 网络增值服务状况243

11.1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状况243

电子邮件的产生243

电子邮件系统的形式与特点243

电子邮件的使用状况244

电子邮件的收费模式244

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245

电子邮件的市场分析245

电子邮件的发展趋势246

11.2短消息服务发展状况246

中国短消息服务的现状246

网站与电信企业的合作247

网站与电信企业合作经营短消息业务的成功范例248

短消息的发送机制248

短消息管理机制及制度规范248

短消息的发展趋势249

11.3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49

两个市场的集中250

网络广告形式的演变253

网络广告的创作255

盈利需求迫切,非广告收入上升257

网络广告特征的淡化257

11.4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状况259

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分类259

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的商业模式260

国内主要搜索引擎简介260

第12章 城市信息化发展状况265

12.1城市信息化及其发展历程265

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65

城市信息化的历史发展与工作回顾265

12.2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现状267

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评指标267

北京市与上海、深圳两市主要指标的比较268

当前城市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69

12.3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思路269

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269

当前重点发展思路270

第13章 电子政务发展状况272

13.1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272

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272

电子政务是中国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举措272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272

13.2现状与差距273

发展进程273

现状273

当前推进的主要工作275

存在的主要问题277

13.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278

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78

电子政务建设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为民服务的紧迫需要278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整合278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以需求驱动为主要原则279

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279

加快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281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和协调模式的探索281

13.4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发展及应用状况282

电子口岸及其历史沿革282

电子口岸系统的接入282

电子口岸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283

电子口岸的运行管理体制283

电子口岸系统的应用状况284

第14章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286

14.1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发展286

14.2网络媒体的发展规模和传播体系287

14.3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状况292

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特点292

重点新闻网站基础设施及队伍建设295

14.4网络媒体的依法管理296

第15章 企业上网发展状况298

15.1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设与应用298

15.2互联网接入与应用302

15.3企业外部网(Extranet)建设与应用305

第16章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309

16.1电子商务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09

关于电子商务的定义309

电子商务类型309

电子商务在国外的发展310

16.2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11

16.3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314

第17章 网上银行及其发展状况316

17.1网上银行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16

网上银行基本概念316

国外网上银行发展概况317

17.2国内网上银行发展现状318

17.3网上银行业务制度与安全管理319

网上银行业务制度319

金融CA的发展与建设319

第18章 网上证券及其发展状况322

18.1网上证券交易发展进程322

证券委托交易业务322

国外网上交易发展概况322

中国网上交易发展概况323

网上证券交易成功发展的基本经验324

网上证券交易模式325

18.2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327

18.3网上证券交易管理329

18.4网上证券交易发展存在的差距331

18.5网上证券前景分析333

第19章 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335

19.1数字图书馆总体发展状况335

数字图书馆及其意义335

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成果及管理经验335

19.2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状况337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总体状况337

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状况338

其他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339

19.3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341

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结构341

数字资源加工编辑相关技术342

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和资源管理343

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相关技术343

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343

19.4数字图书馆应用及产业化344

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344

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问题345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345

第20章 互联网在学术界中的应用347

20.1背景介绍347

20.2用户群的分析348

20.3用户利用互联网资源的现状分析350

20.4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信息查询行为353

20.5学术界用户对互联网资源的评价357

第21章 网络教育发展状况362

21.1国外网络教育概况362

21.2网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65

21.3网络教育运作模式369

21.4网络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对策与前景展望372

第22章 家庭上网发展状况376

第23章 网络游戏服务发展状况381

23.1网络游戏概述381

23.2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现状385

23.3网络游戏赢利模式研究388

23.4国内游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391

第24章 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发展状况394

24.1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94

24.2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396

24.3网上音乐、视频服务软硬件环境需求399

软件条件399

硬件环境401

24.4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发展趋势预测401

第25章 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况405

25.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涵义406

25.2国外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趋势408

25.3中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及其分析412

25.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414

25.5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主要类型及发展过程416

第26章 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状况418

26.1网上证券交易概述418

26.2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需求419

26.3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状况421

26.4发展趋势422

第27章 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状况423

27.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状况423

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到的技术问题423

安全评估技术423

防火墙技术426

IDS技术428

应急处理技术434

备份冗灾与恢复技术437

网络攻防技术438

黑客技术440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443

27.2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技术状况446

私钥、公钥加密技术446

KMI/PKI技术450

VPN技术452

非数学的密码技术454

27.3公钥基础设施事业发展概况455

国家重视PKI事业456

PKI应用进一步发展460

国际交流活动461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1

27.4反垃圾邮件状况462

第28章 网络文明建设状况465

28.1网络文明的范畴465

28.2网络消极影响之现状和网络文明建设的必要性465

28.3中国网络文明建设现状及最新进展466

28.4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策略及规划469

第29章 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471

第30章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状况477

30.1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477

30.2美国NGI、Intemet2的简介477

30.3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协议479

30.4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进展483

第31章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485

第32章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发展状况496

32.1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概况497

32.2移动终端技术的构成与特点499

32.3移动终端产品现状与发展504

32.4移动终端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506

第33章 互联网资源标识与寻址技术的研究、实现及应用状况508

33.1中文域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508

33.2关键词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513

33.3 ENUM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516

第34章 网格——未来的互联网应用521

34.1网格的技术特征和业务益处521

34.2网格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523

34.3网格是不是分布式系统525

34.4网格是一种中间件,还是一种操作系统525

34.5网格计算机527

34.6国外网格研究的不足529

34.7中科院计算所在网格研究方面已开展的工作530

第35章IPv6技术开发及应用状况532

35.1IPv4到IPv6过渡技术综述532

35.2中国IPv6研究现状535

35.3应用IPv6的关键技术研究537

35.4 IPv6的应用540

附录A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6年~2002年底)547

附录B中国有关互联网的政策法规(截至2003年2月)559

B.1法律55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559

《刑法》关于计算机犯罪的规定(摘录)560

B.2行政法规5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5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节选)562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565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568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摘选576

B.3司法解释5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78

B.4行政规章579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579

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585

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管理办法591

国际通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595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598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601

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608

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服务暂行规定610

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613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617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623

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公告服务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625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628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629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630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633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635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637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640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642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645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648

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651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65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656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658

“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管理暂行办法660

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661

B.5域名管理规范性文件663

关于授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行使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职责的通知663

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66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66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注册实施细则66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66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669

B.6自律性规范677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677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规范679

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680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681

附录C互联网应用部分案例682

C.1中国电信“互联星空”计划682

互联星空计划背景682

互联星空计划内涵683

中国电信在互联星空产业链中的定位683

互联星空计划目标683

互联星空面向用户提供的业务683

互联星空商业合作模式684

互联星空平台介绍685

互联星空前景广阔686

C.2中国航信网上酒店分销系统686

Easybooking系统产品的主要特点686

Easybooking系统产品的网络拓扑687

主要功能模块687

C.3中国航信标准版ASP688

标准版ASP网站的技术特点689

标准版ASP的特色服务689

C.4百度中文搜索引擎690

附录D国际互联网相关组织693

D.1互联网技术标准组织693

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LAB)693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 IETF )694

互联网研究任务组(The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IRTF )694

RFC编辑者(Request for Comments-RFC)695

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 )695

D.2互联网域名与地址资源分配管理机构696

D.3其他对互联网体制有重要影响的组织697

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 )697

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DOC)698

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698

附录E中国香港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700

E.1概念说明700

E.2调查结果700

香港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700

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701

香港非网民概况707

网民与非网民对互联网的看法708

附录F中国台湾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710

F.1调查说明710

F.2调查结果710

台湾地区网民数710

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710

用户使用网络情况712

上网与没有上网的原因比较713

调查小结714

附录G中国澳门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03)716

G.1前言716

G.2澳门互联网发展简述716

起源716

普及716

注册用户717

家庭上网计算机数717

政策与法规718

G.3澳门居民互联网使用调查718

定义718

调查方法718

加权与数据预处理719

调查结果719

G.4总结726

编后记7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