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于“四二一”家庭的微观仿真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关于“四二一”家庭的微观仿真研究
  • 郭震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978780202531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家庭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关于“四二一”家庭的微观仿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研究内容与特色7

1.3本书各部分的内容安排20

第2章 “四二一”家庭微观仿真模型的建立23

2.1微观仿真方法概述23

2.2“四二一”家庭微观仿真模型40

第3章 起点数据及预测参数选择67

3.1仿真起点数据67

3.2生育参数确定75

3.3死亡参数96

3.4初婚参数101

附录 关于仿真起点数据匹配的源程序105

第4章 仿真结果分析122

4.1与人口宏观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123

4.2“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微观仿真结果分析126

4.3未来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浅析156

附录 部分其他仿真结果172

第5章 结论与探讨178

5.1主要工作与发现178

5.2进一步研究方向182

参考文献184

后记194

表1中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与老年人口情况5

表2不同研究单位、学者对2000年生育水平的估计13

表3按未婚妇女类别划分的选择对象意愿分布17

表42000年各年龄人口的独生子女属性分布72

表52000年人口普查推算的各年出生情况77

表6根据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推算的1986~1990年出生人数的比较79

表7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孩次的总和生育率79

表8全国政策生育率的推算80

表935岁以上不同队列妇女的平均曾生子女数85

表10基于小学入学人数估计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87

表11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出生人数推算总和生育率88

表121990~2002年总和生育率变动情况89

表132000年35~39岁已婚妇女的孩次构成91

表14预测时期已婚妇女总和递进生育率的设定91

表15预测时期标准化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的设定(农业人口)93

表16预测时期标准化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的设定(非农业人口)94

表17预测时期分孩次出生性别比的设定96

表18预测时期平均期望寿命的设定96

表19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生命表(lx值)97

表20预测时期妇女标准化递进初婚模式的设定102

表21各年龄妇女的夫妇婚龄差分布103

表22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的变动预测129

表23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分户口性质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的变动预测131

表24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年新婚夫妇“双独”比例的变动预测135

表25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分户口性质年新婚夫妇“双独”比例的变动预测137

表26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广义和狭义“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变动预测143

表27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农业人口广义和狭义“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变动预测146

表28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非农业人口广义和狭义“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变动预测149

表29已有孩子性别构成对下一孩出生性别比的影响153

表302000年城乡人口年龄构成比较167

表31全国妇女总和初婚率的变动预测172

表32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狭义“四二一”家庭数量的变动预测174

表33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非农业人口狭义“四二二”家庭数量的变动预测175

图1微观仿真方法的基本思路25

图2面向个体的模拟方式示意图27

图3面向个体行为的模拟方式示意图28

图4蒙特卡罗方法示例31

图5“四二一”家庭仿真模型框架42

图6家族成员(亲属)的链接关系46

图7单一年份初婚事件的仿真过程示意图52

图8单一年份生育事件的仿真过程示意图60

图9“五普”以户主为枢纽的亲属关系示意图69

图10城镇育龄妇女理想子女数分布83

图11各省(区、市)2000年普查总和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的比较84

图12微观仿真与宏观仿真结果比较:总人口与出生人口124

图13微观仿真与宏观仿真预测结果比较:人口年龄结构构成125

图14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年新婚夫妇婚姻属性不可辨识的比例135

图15未来全国20~45岁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差153

图16未来全国20~45岁男、女性未婚人口之差155

图17未来全国20~45岁男、女性未婚人口之差占20~45岁男性人口的比例155

图18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人口总量变动情况预测160

图19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15~59岁人口数量变动情况预测164

图20不同生育政策条件下全国出生人口的变动预测170

专栏1“四二一”家庭和广义“四二一”家庭9

专栏2“双独”、“单独”、“二孩”生育政策16

专栏3“双独”、“单独”、“双非”婚姻类型18

专栏4“四二一”家庭微观仿真中的个人信息记录46

专栏5随机数发生器源程序(C++语言)64

专栏6“双独”、“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水平设定92

专栏7学术界关于现行生育政策负面效应的主要观点157

专栏8关于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两种学术观点1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