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心身疾病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心身疾病治疗学
  • 杨俏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771759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心身疾病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理论2

第一章 中医心身疾病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研究范畴与方法2

第一节 中医心身疾病学的基本概念2

第二节 中医心身疾病学的学科特点3

第三节 中医心身疾病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4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心身疾病学的论述与贡献7

第一节 《内经》对心身疾病学的论述与贡献7

第二节 张仲景对心身疾病学的论述与贡献18

第三节 孙思邈对心身疾病学的论述与贡献19

第四节 张子和对心身疾病学的论述与贡献20

第五节 其他医家对心身疾病学的论述与贡献21

第三章 中医心身疾病学的理论基础23

第一节 生理学理论23

第二节 病理学理论25

第四章 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29

第一节 中医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29

第二节 中医心身疾病的发病特点40

第三节 中医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50

第五章 中医心身疾病的诊断59

第一节 诊断思路59

第二节 诊断依据60

第三节 四诊要点61

第四节 体格检查69

第五节 辅助检查70

第六节 心理生理学测量70

第七节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72

第八节 心理测验74

第六章 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78

第一节 治疗原则78

第二节 中药疗法80

第三节 心理疗法83

第四节 针刺疗法94

第五节 推拿疗法99

中篇 辨证论治105

第七章 负性情志刺激为特异病因的心身疾病的辨证论治105

第一节 郁病105

第二节 脏躁120

第三节 梅核气127

第四节 气瘿133

第五节 奔豚气138

第六节 气血厥证145

第七节 乳岩153

第八节 乳癖161

第九节 经行乳房胀痛167

第十节 不寐172

第八章 负性情志刺激为主因的心身疾病的辨证论治180

第一节 肝气胁痛181

第二节 气滞心痛185

第三节 心神不宁型心悸195

第四节 气郁型失音201

第五节 气秘206

第六节 气淋209

第七节 肝郁型癃闭213

第八节 肝郁型乳核218

第九节 肝气郁结型乳疠221

第十节 气疝224

第十一节 肝郁型阳痿228

第十二节 肝郁型子痛234

第十三节 肝郁型房事茎痛238

第十四节 肝郁型不孕症242

第十五节 肝郁气滞型缺乳247

第十六节 肝郁型月经后期251

第十七节 肝郁型月经先后无定期255

第十八节 肝郁型青盲259

第十九节 肝郁型视瞻昏渺264

第二十节 肝郁痞满268

第九章 负性情志刺激为诱因的心身疾病的辨证论治273

第一节 气郁发热273

第二节 肝阳上亢型脑眩晕278

第三节 肝阳暴亢型中风285

第四节 肝阳上亢型头痛291

第五节 肝火上逆型鼻衄297

第六节 肝火上炎型暴聋301

第七节 肝阳上亢型耳眩晕305

第八节 肝火咳嗽309

第九节 肝火犯胃型吐血314

第十节 肝胃气滞型胃脘痛318

第十一节 肝气犯胃型呕吐323

第十二节 肝郁乘脾型泄泻328

第十三节 肝郁血热型月经先期333

第十四节 肝郁化火型经行吐衄337

第十五节 肝郁火旺型乳衄340

第十六节 肝郁化火型乳汁自出343

第十七节 肝郁化火型不射精345

第十八节 肝郁化火型阳强349

第十九节 肝郁化火型摄领疮352

第二十节 肝经郁热型蛇串疮357

第二十一节 肝郁血瘀型闭经359

第二十二节 肝郁血瘀型痛经364

第二十三节 气滞血瘀型黧黑斑368

第二十四节 气滞血瘀型慢喉喑370

第二十五节 气滞血瘀型白驳风373

第二十六节 气滞痰凝型肉瘿375

下篇 调摄预防380

第十章 中医心身疾病的预防380

第一节 预防原则380

第二节 预防方法382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416

附录2 现代医学心身疾病一览表420

附录3 方剂索引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