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能力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师能力概论
  • 罗树华,李洪珍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336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教师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能力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教师能力:一个应予关注的重要领域1

第一节 时代呼唤教师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1

一、研究者的结论:教师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1

二、教育实践的期待:教师应具备与变革的教育实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能力2

三、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要靠教师的创造力去培养4

第二节 能力及其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5

一、能力6

二、能力与智力7

三、能力与知识9

四、能力与技能10

五、能力与素质12

第三节 教师能力的价值和分类14

一、教师能力的历史发展及价值14

二、教师能力的结构和分类21

第二章 教师的基础能力24

第一节 教师的智力24

一、教师的观察能力24

二、教师的思维能力27

三、教师的想象能力29

四、教师的记忆能力31

第二节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36

一、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37

二、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37

三、条理清晰,富有层次感38

四、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39

五、真诚含蓄,富有启示性40

第三节 教师的体语表现能力40

一、目光分配合理41

二、面部表情适宜41

三、动作姿势恰当42

一、激发审美欲望:善于发现美44

第四节 教师的审美能力44

二、加强美学修养:充分感受美45

三、重视审美实践:深刻鉴赏美46

四、坚持以美育人:真实表达美47

第三章 教师的教育能力49

第一节 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49

一、把握共性:全面了解学生整体49

二、区别个性:准确了解学生个体51

三、多管齐下:全面了解成长过程52

第二节 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54

一、实事求是,力求评价客观公正54

二、投入情感,强化评价的激励效应56

三、讲求实效,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57

一、认清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9

第三节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59

二、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60

三、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向61

四、创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化方案63

第四节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64

一、善于关注65

二、善于倾听65

三、善于疏导66

第五节 转化问题学生的能力69

一、转化前的全面了解69

二、转化中的关怀尊重71

三、转化中的动之以情71

四、转化中的晓之以理72

五、转化中的导之以行73

一、认清生存教育的紧迫性74

第六节 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74

二、强化学生的生存意识75

三、培育学生的生存能力76

四、教师生存能力的示范作用77

第七节 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77

一、引导学生认识交往意义78

二、指导学生把握交往原则78

三、帮助学生创设交往情境79

四、消解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80

第八节 教师的身教能力80

一、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81

二、以丰厚的学识启迪学生82

三、以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83

四、以高尚的行为激励学生84

一、把握优化育人环境的原则86

第一节 设计教育教学环境的能力86

第四章 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86

二、布置安静优雅的学习环境87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88

四、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88

第二节 合理任用学生干部的能力89

一、解放思想,多途径产生学生干部89

二、知人所长,合理使用学生干部90

三、科学指导,精心培养学生干部90

第三节 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91

一、掌握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91

二、科学确定班级活动的内容93

三、周密安排班级活动的规划94

四、有效指导班级活动实施94

第四节 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能力95

一、明确学生间开展竞争的性质和意义96

二、把握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原则98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100

第五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101

一、掌握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原则102

二、熟悉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103

三、创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途径104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能力(一)106

第一节 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106

一、能依据大纲把握学科功能107

二、能依据大纲明确教改方向107

三、能依据大纲廓清知识结构108

四、能依据大纲实施教学评估109

第二节 掌握和运用教科书的能力109

一、正确理解教科书的特点110

二、深入分析教科书的内涵111

三、准确把握教科书的重点、难点113

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114

第三节 选择、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115

一、广采博览,为我所用115

二、精心比较,择善而从116

三、勇于探索,寻求真知117

四、严谨治学,注重转化118

第四节 编写教案的能力119

一、掌握教案编写原则119

二、恰当设计教学过程120

三、熟悉教案基本格式121

四、发挥创造性,讲究形式美122

第五节 教师的“说课”能力123

一、熟知说课内容124

二、把握说课原则125

三、走出说课误区127

第六章 教师的教学能力(二)128

第一节 因材施教的能力128

一、了解因材施教的历史渊源129

二、掌握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130

三、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132

第二节 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133

一、能正确制订教学目标133

二、能恰当表述教学目标134

三、能灵活展示教学目标135

四、能熟练进行导学达标135

第三节 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137

一、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137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138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契合139

四、善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140

第四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141

一、掌握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141

二、探索兴趣产生、发展的规律144

三、构建愉快教育的教学模式145

第五节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146

一、示范引路,渗透学法146

二、总结规律,揭示学法147

三、区别情况,指导学法148

四、以教促学,教学相长148

第七章 教师的教学能力(三)150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开讲能力150

一、明确开讲要求150

二、遵循开讲规律152

三、讲究开讲技巧154

一、掌握设疑的原则155

第二节 教学设疑能力155

二、探索设疑的方法157

三、把握设疑的时机158

第三节 教学举例能力159

一、选例准确、典型159

二、用例恰到好处160

三、讲例生动、形象161

第四节 设计板书的能力162

一、板书应能揭示教学内容162

二、板书应能展现知识网络163

三、板书应能体现教学思路164

四、板书应能做到形式美观165

第五节 教学应变能力167

二、能灵活改变教学方法168

一、能适当变动教学程序168

三、能合理地调控教学节奏169

四、能巧妙地处理教学失误170

第六节 课堂教学的收结能力170

一、善归纳总结,由博返约170

二、能画龙点睛,强化重点171

三、能比较异同,帮助理解172

四、能承前启后,形成链索173

五、能设计练习,检验效果173

第七节 设置学科作业的能力174

一、明确作业设置的基本要求174

二、防止作业设置中的不良倾向176

第八章 教师的教学能力(四)178

第一节 驾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能力178

一、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课程定位178

二、把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性179

三、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规律181

四、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184

第二节 教学评价能力184

一、充分认识教学评价的功能185

二、准确把握教学评价的标准186

三、能“自评”也能“参评”189

第三节 制作教具的能力191

一、明确制作教具的原则191

二、掌握制作教具的技能192

三、增强教具创新意识193

第四节 教师的示范能力194

一、能做演示实验195

二、能进行示范演唱196

三、能做示范动作197

四、能进行示范操作198

第五节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200

一、能使用视觉媒体200

二、能使用听觉媒体201

三、能使用视、听觉媒体202

四、能用多媒体教学203

五、能进行网络学习204

第九章 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205

第一节 教师的学习能力205

一、有强烈的学习内驱力205

二、有较强的信息能力207

三、能正确处理学习中“博”与“专”的关系208

四、能选择最适宜的学习途径209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210

一、对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210

二、明确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212

三、能进行教改实验213

四、善于收集整理教育研究资料215

五、乐于和善于与同行切磋、交流217

第三节 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218

一、能巧选角度,聚焦定题218

二、能把握重点,审定题旨220

三、巧于组织结构221

四、善于分析论证223

第四节 教师的创新能力227

一、了解创新的意义,明确创新的内涵228

二、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造性思维229

三、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创新实践230

第五节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233

一、能正确处理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234

二、能正确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235

三、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236

四、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238

第十章 教师能力的发挥241

第一节 教师能力发挥的内在因素241

一、对工作有浓厚兴趣和高度责任感241

二、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243

三、有较强的自控和自律能力244

四、善于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心理246

五、注重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249

第二节 教师能力发挥的外在条件250

一、了解教师的现有能力及潜能,建设优势互补的人才群体251

二、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爱岗敬业254

三、建立有效机制,激发教师创造的积极性256

四、尊重教师个性及其劳动的特殊性,让教坛群星灿烂259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