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力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笠原太一著;赵仲和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13180·224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震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第一章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1
1.1 地震学中的地震力学研究1
单位换算表3
1.2 “地震机”3
1.3 宽频带地震学在地壳动力学中的应用6
第二章 震级和震源体积10
2.1 地震震级10
2.2 地震能量13
2.3 震源体15
2.3.1 对震源的双重看法15
2.3.2 几何特征16
余震区面积16
地表观测证据17
2.3.3 地震波的频谱19
2.3.4 极限应变和应变能20
2.3.5 震源体积的概念21
2.4 地震统计学22
2.4.1 地震总体特征和能量分配22
2.4.3 地震序列释放的能量24
2.4.2 地震的地理分布24
第三章 辐射图象与震源机制27
3.1 辐射图象27
3.1.1 观测27
3.1.2 点源力系28
3.1.3 辐射图象32
3.2 断层面解36
3.2.1 基本考虑36
3.2.2 作图法37
3.2.3 基本参数及其解释40
3.3.1 震源机制研究方面的不同观点(历史概述)43
3.3 单力偶和双力偶模型43
3.2.4 方法的局限性43
3.3.2 S波及其偏振角44
3.3.3 面波的应用46
3.4 断层面解的应用49
3.4.1 断层面解资料与地球构造49
3.4.2 计算机方法50
第四章 地震断层52
4.1 地震断层及其产生的位移场52
4.1.1 断层的特征52
4.1.2 断层统计分析54
4.1.3 断层运动产生的位移场56
4.2.1 基本考虑58
4.2 二维断层模型58
4.2.2 等宽度模型59
4.2.3 断层参数的确定62
4.3 弹性位错理论64
4.3.1 剪切位错面64
4.3.2 力和位错的等价性66
4.3.3 三维断层模型70
4.3.4 自由表面上的位移场73
第五章 运动位错80
5.1 破裂传播的远震证据80
5.1.1 相位对比法80
5.1.2 方向函数法83
5.2 有限运动源产生的体波87
5.2.1 运动位错模式87
5.2.2 停止相88
5.2.3 拐角频率90
5.3 地震矩92
5.3.1 长周期面波的应用92
5.3.2 地震矩的含意95
平均位错95
能量释放与应力降96
5.4 震源时间函数97
5.4.1 运动学考虑97
布龙模式98
哈斯凯尔模式98
地震研究中的模式100
5.4.2 破裂过程的特征时间101
5.4.3 上升时间106
5.4.4 时间过程极长的海啸地震109
5.5 地震效应的合成112
5.5.1 一般考虑112
5.5.2 强震运动谱113
5.5.3 靠近断层的地震位移115
断层运动的模拟115
对近场地面运动的贡献主要来自最近的断层段122
5.5.4 合成地震图124
第六章 震源的物理过程127
6.1 断层成因说127
6.1.1 弹性回跳理论127
6.1.2 震源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归纳)127
6.1.3 标度定律129
6.2 岩石的破裂135
6.2.1 地震学中的破坏问题135
6.2.2 破裂准则135
宏观考虑135
格里菲思理论及其修正137
断层错动的应力变化140
6.2.3 断层面上的摩擦和应力140
大地震的应力降142
地震效率143
6.3 膨胀与粘滑145
6.3.1 实验探讨145
6.3.2 膨胀模式146
湿模式147
干模式149
6.3.3 粘滑151
6.4 深源地震物理153
6.4.1 基本考虑153
6.4.2 压力作用下的脆性破裂154
脱水作用155
粘滑155
6.4.3 压力作用下的延性破裂156
剪切熔化156
部分熔化157
6.4.4 相变157
第七章 地震和构造运动159
7.1 大断层地震带159
7.1.1 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特征159
地质时期内积累的断层错动160
连续断层错动161
大地构造环境162
断层上的地震162
应变释放的两种不同方式162
7.1.2 大断层的滑动速率163
7.1.3 地震和板块构造166
板块的概念166
运动板块的轮廓168
消减带的演化169
板块边界地震和板内地震172
7.2 地震的重复发生173
7.2.1 应变积累173
断层两侧的应变和应力173
应变场和应力场175
7.2.2 地震活动周期178
地震复发的证据178
一次地震活动周期内的变化179
近代地壳运动的历史181
活断层183
7.2.3 地震空区185
板块边界地震序列185
地震空区的识别187
7.3 地壳运动的非弹性特征188
7.3.1 地壳的无震运动188
观测190
7.3.2 地震及地壳形变的缓慢迁移190
模型194
进一步的含意195
第八章 地震预报198
8.1 地震预报研究的格架198
8.1.1 实现地震预报的途径198
8.1.2 地震预报的结构198
统计预报198
构造预报198
临震警报199
物理预报(或精确预报)199
8.2 统计预报和构造预报200
8.2.1 分区200
地震活动性200
活断层200
8.2.2 地震序列的预报203
简单统计学方法203
消减带地震的重复发生203
8.2.3 地震构造运动参数的预测205
地震空区207
地震构造运动的积累规律207
极限应变207
8.3 物理预报207
8.3.1 基本认识207
地壳活动的迁移208
8.3.2 实现精确预报的线索209
震前地面运动209
前震209
地球物理前兆211
前兆时间213
膨胀模式214
8.4 地震预报实践215
8.4.1 监视215
用“记分”评定地震预报216
8.4.2 对地震预报的评价216
地震的物理预报途径216
地震预报的效果因子218
可预报的地震219
8.5 进一步的问题222
附录一 震源参数224
附录二 震级M与地表断层及形变的关系(经验公228
式)228
附录三 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台站代码229
和地点229
参考文献231
热门推荐
- 521146.html
- 789987.html
- 1280030.html
- 827387.html
- 1340814.html
- 2748295.html
- 1872204.html
- 1480012.html
- 3338352.html
- 1746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8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9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2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3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4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0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2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3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