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 杨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563856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 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政治因素1

第一章 新中国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9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9

一、意识形态的涵义与结构9

二、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2

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15

四、中国意识形态的变迁与延续性19

第二节 过渡时期意识形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21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22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社会主义改造27

三、苏联工业化战略思想的影响32

第三节 “左”倾意识形态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5

一、毛泽东“左”倾思想的发生和发展36

二、“左”倾意识形态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8

三、“左”倾意识形态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经济42

一、新时期意识形态的演进及其基本内容46

第四节 新时期意识形态的演进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46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恢复与中国经济改革的起步49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对外经济的发展52

四、意识形态的突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54

五、中国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互动的展望56

第二章 新中国的政治领导方式与经济发展59

第一节 政治领导方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59

一、政治领导方式的含义59

二、政治领导方式的特点61

三、政治领导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2

四、研究政治领导方式的意义63

第二节 中国政治领导方式的特点64

一、党的领导地位64

二、善于领导和发动群众运动67

三、政治斗争的频繁出现70

四、以民主集中制为特点的决策机制73

五、强调财政手段的重要作用74

第三节 强调党的领导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经济后果76

一、建国初期党的一元化领导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经济的发展77

二、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79

三、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80

四、民主集中制的形成与发展82

五、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有利于经济发展84

六、破坏民主集中制妨碍经济发展85

七、新时期民主集中制的健全和发展85

第四节 政治斗争和坚持群众路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7

一、建国初的政治斗争对经济恢复的重要作用87

二、政治斗争滥用的严重后果87

三、拨乱反正的决定性意义88

四、建国初期的群众运动发挥的积极作用89

五、“大跃进”运动及“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阻碍90

六、新时期的群众动员92

二、财政政策调整的政治原因94

一、建国之初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的政治动机94

第五节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与制约94

三、新时期财政的政治功能97

第三章 新中国的国内政治局势与经济发展100

第一节 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与经济绩效的相关性100

一、国内政治局势的含义100

二、国内政治局势与经济绩效的相关性104

三、中国政治局势的总体概况105

一、建国初期战胜险恶的政治环境107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政治改造与经济起步107

二、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与工商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110

三、政治局势稳定后的政治改造和生产改造运动114

四、中共“八大”的召开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19

第三节 “运动”中的政治局势变化与经济波动120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21

二、庐山会议对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27

三、60年代初对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恢复130

四、“五反”和“四清”运动与60年代初到“文革”前经济建设的探索133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政治局势的起伏135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非常态政治局势中的经济建设135

二、“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138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局势的变化与经济走向141

一、围绕权力代际交替的政治局势141

二、变革政治局势中的经济建设144

三、三中全会后对政治关系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145

四、1982年宪法: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148

五、学潮及政治风波与经济发展148

六、南巡谈话:1992年以后政治、经济形势的转折150

第四章 新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与经济发展152

第一节 政治权力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152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涵义152

二、政治权力结构的特点154

三、政治权力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62

第二节 我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特点169

一、党居于我国政治权力结构的核心169

二、权力集中与权力分散是权力结构变动的主题171

三、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174

四、“条块”矛盾与政治权力结构内部的张力179

五、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183

第三节 建国初期中央集权对经济的促进186

一、过渡型的政治权力结构186

二、新的政治权力结构建立192

三、新政治权力结构的特点198

第四节 初次向地方分权的功与过201

一、政治权力结构与经济的发展不适应201

二、政治权力结构一度失常205

三、政治权力结构超前调整的副作用208

第五节 政治权力结构非正常变动的恶果213

一、调整时期权力结构对经济的积极作用213

二、政治权力结构首次遭到严重破坏217

三、“文革”中政治权力结构的重组219

四、“文革”后期动荡中的政治权力结构224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惯性227

第六节 改革前期“让利放权”的正效应227

二、通过权力的分散与下放驱动经济228

三、政治权力结构的转变与“六五”计划的顺利完成231

四、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权力结构的深层触动236

五、80年代后期的第二次放权238

第七节 90年代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经济效果242

一、90年代政治权力结构的新特点24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246

一、社会分化的含义与特点251

第五章 新中国的社会分化与经济发展251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251

二、社会分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54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分化的特点257

一、社会分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分化与整合的循环发展257

二、社会分化由简单、一元化向复杂、多元化发展259

三、社会分化由人为性和封闭性向自发性和开放性转变259

四、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划分标准由偏重政治走向回归经济260

五、社会分化是社会变化的主导方向261

六、社会分化的动力来自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动262

七、中国领导层重视对社会分化的利用263

第三节 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的分化与整合263

一、建国初期:局部整合的积极作用263

二、城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反分化的功与过269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反分化走上极端的恶果273

四、调整时期:以局部分化整治过度整合275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阶层结构几乎全部被打乱276

一、社会分化自农村始280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分化与经济发展280

二、城市分化蹒跚起步283

第五节 市场化改革中的分化与发展287

一、市场化改革中对分化的强调287

二、90年代社会分化的新特点290

三、社会分化负效应的进一步突出292

四、我国社会分化的未来走势296

结语 几种政治因素在影响中国经济时的相互关系304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