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 李卫忠,赵鹏祥,贾生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2305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马鸡属-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考察报告-延安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地理位置1

1.2 自然地理概况1

1.2.1 地质地貌1

1.2.2 气候水文2

1.2.3 土壤2

1.3 自然资源概况3

1.3.1 森林资源3

1.3.2 植物资源4

1.3.3 动物资源5

1.3.4 其他自然资源6

1.4 社会经济概况6

1.4.1 社区经济概况6

1.4.2 产业结构6

1.4.3 人口与民族7

1.4.4 社区发展概况7

第2章 自然环境8

2.1 地质概况8

2.1.1 地层8

2.1.2 区域构造与新构造运动9

2.1.3 区域隆升与地质构造因素9

2.2 地貌特征10

2.2.1 地貌类型11

2.2.2 地貌组合分区12

2.2.3 地貌的成因及演化历史13

2.2.4 褐马鸡分布与地貌条件14

2.3 气候与水文15

2.3.1 气温15

2.3.2 光照16

2.3.3 太阳辐射16

2.3.4 降水17

2.3.5 风向、风速19

2.3.6 气象灾害19

2.4 水文特征20

2.4.1 水系20

2.4.2 水资源21

2.4.3 水质21

2.5 土壤22

2.5.1 成土条件与成土过程22

2.5.2 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24

第3章 植被与植物资源27

3.1 植被分类系统28

3.1.1 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单位28

3.1.2 动态特征28

3.2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29

3.3 主要植被类型概述30

3.3.1 油松林30

3.3.2 白皮松林31

3.3.3 侧柏林31

3.3.4 辽东栎林32

3.3.5 槲栎林32

3.3.6 栓皮栎林33

3.3.7 白桦林33

3.3.8 山杨林33

3.3.9 榛灌丛34

3.3.10 狼牙刺灌丛34

3.3.11 胡枝子灌丛34

3.3.12 连翘灌丛35

3.3.13 虎榛子灌丛35

3.4 植物区系分析35

3.4.1 植物种类35

3.4.2 科内属、种组成36

3.4.3 种子植物属的组成37

3.4.4 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38

3.4.5 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44

3.5 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45

3.5.1 保护地带性植被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45

3.5.2 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45

3.5.3 加强对植被生态系统的研究46

3.5.4 保护区内要严格限制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46

3.6 植物资源46

3.6.1 果树植物类46

3.6.2 淀粉植物类47

3.6.3 油脂植物类49

3.6.4 纤维植物类51

3.6.5 药用植物类53

3.6.6 鞣料植物类59

3.6.7 芳香油植物类61

3.7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2

3.7.1 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62

3.7.2 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63

3.7.3 兰科保护植物65

3.7.4 保护措施与建议69

第4章 褐马鸡及其栖息地71

4.1 物种介绍和形态特征71

4.2 褐马鸡的历史分布和分布现状71

4.2.1 历史分布71

4.2.2 分布现状73

4.3 生态习性和栖息地特征74

4.3.1 生活习性74

4.3.2 栖息地特征74

4.4 种群数量80

4.4.1 种群数量调查80

4.5 褐马鸡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83

4.6 褐马鸡的保护意义83

第5章 动物资源84

5.1 鱼类85

5.2 两栖爬行类86

5.3 鸟类89

5.3.1 褐马鸡90

5.3.2 金雕91

5.3.3 黑鹳91

5.3.4 白鹳91

5.4 哺乳类96

第6章 昆虫资源101

6.1 昆虫种类101

6.2 资源昆虫102

6.2.1 资源昆虫的类别102

6.2.2 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利用126

6.3 天敌昆虫127

6.4 森林害虫及防治143

6.4.1 森林害虫的种类143

6.4.2 害虫的主要类群与治理143

第7章 大型真菌资源160

7.1 大型真菌160

7.2 林木病害170

第8章 黄龙山生态旅游173

8.1 生态旅游概述173

8.1.1 地理位置174

8.1.2 旅游资源特点174

8.2 旅游资源175

8.2.1 自然旅游资源175

8.2.2 人文旅游资源178

8.3 旅游资源开发179

8.3.1 旅游开发现状179

8.3.2 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180

8.3.3 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81

8.3.4 旅游开发景区规划181

8.4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对策182

8.4.1 统一规划、有序发展182

8.4.2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183

8.4.3 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184

第9章 社区及社区经济186

9.1 社区经济概况186

9.2 产业结构186

9.3 人口与民族188

9.4 社区发展概况188

9.4.1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分析188

9.5 社区共管190

9.5.1 社区共管的目的190

9.5.2 社区共管原则与目标190

9.5.3 社区共管的领域191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92

10.1 背景192

10.2 基础设施194

10.2.1 基础设施现状194

10.2.2 保护管理现状194

10.3 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195

10.3.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195

10.3.2 组织管理机构195

10.3.3 人员编制与分工196

10.4 保护管理197

10.4.1 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98

10.4.2 开展科学研究198

10.4.3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199

10.4.4 长期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199

第11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200

11.1 生物资源评价200

11.1.1 植物资源200

11.1.2 动物资源201

11.1.3 昆虫资源201

11.1.4 大型真菌资源201

11.1.5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201

11.2 经济价值评价204

11.2.1 生态效益204

11.2.2 社会效益205

11.2.3 经济效益205

11.3 管理评价206

11.3.1 强化管理,组建机构206

11.3.2 加强领导,扎实工作206

11.3.3 加强宣传,细心管护206

11.3.4 精心组织,搞好科研207

11.3.5 褐马鸡专项调查207

11.3.6 强化保护手段,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管理水平207

11.3.7 今后工作方向和存在问题207

11.4 综合评价208

11.4.1 典型性(代表性)208

11.4.2 稀有性209

11.4.3 脆弱性209

11.4.4 多样性209

11.4.5 面积适中209

11.4.6 自然性210

11.4.7 生存威胁210

11.4.8 科研潜力210

11.5 保护建议与措施210

11.5.1 保护对策建议211

11.5.2 今后工作中的一些针对性措施211

附录1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名录217

附录2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种子植物名录225

附录3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名录264

附录4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