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6567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新兴产业-产业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产 业篇2

第一章 集成电路产业2

第一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概览2

一、产业现状2

二、产业趋势5

第二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7

一、已形成三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7

二、重点区域9

第三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城市发展13

一、整体呈现“一轴一带”的分布特征13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14

第四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20

一、产业整体将呈现“有聚有分,东进西移”的演变趋势20

二、集成电路设计业将继续向产学结合紧密的区域汇聚21

三、芯片制造业将向资本充裕的地区延展21

四、封装测试业将加速向低成本地区转移21

第二章 软件产业22

第一节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概览22

一、产业现状22

二、产业趋势25

第二节 中国软件产业区域分布特征27

一、区域分布呈现分散集中格局,中心城市成为产业发展聚集点27

二、重点区域27

第三节 中国重点城市软件产业发展32

一、整体呈现“一带一轴一三角”特征32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33

第四节 中国软件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42

一、产业空间布局整体将呈现“以点带面,扩散发展”的演变趋势42

二、东部地区纵深发展,形成一线城市为龙头、二三线城市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梯度布局43

三、中西部地区呈现以中心城市为代表的点状空间布局43

第三章 云计算产业44

第一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区域发展概览44

一、产业现状44

二、产业趋势47

第二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区域分布特征48

一、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48

二、重点区域49

第三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重点城市发展53

一、呈现“创新驱动型”、“应用引导型”、“资源利用型”三种发展模式53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54

第四节 中国云计算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59

一、溢出效应驱动产业向区域经济中心梯度转移59

二、综合成本加速产业格局重构,呈现创新型、应用型、资源投入型的区域分工60

三、主动对接产业转移,区域新业态开始出现60

第四章 物联网产业62

第一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概览62

一、产业现状62

二、产业趋势65

第二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66

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66

二、重点区域70

第三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发展75

一、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75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76

第四节 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86

一、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86

二、产业分布“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86

三、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明晰显现87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产业89

第一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概览89

一、产业现状89

二、产业趋势92

第二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93

一、初步形成“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分布格局93

二、重点区域93

第三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重点城市发展99

一、整体呈现“一带一三角”的分布特征99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100

第四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106

一、产业总体空间呈现“重点集聚、梯次演进”106

二、移动终端制造产业“西进北上,逢低迁移”106

三、移动软件与应用业“产学研用,优势汇集”106

第六章 电子商务产业108

第一节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区域发展概览108

一、产业现状108

二、产业趋势110

第二节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区域分布特征111

一、总体分布格局111

二、重点区域113

三、珠三角地区:深、穗双核驱动,打造“亚太电子商务中心”115

第三节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重点城市发展118

一、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119

二、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123

三、其他电子商务主力城市127

第四节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132

一、基础环境132

二、演变趋势134

第七章 环保产业136

第一节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概览136

一、产业现状136

二、产业趋势138

第二节 中国环保产业区域分布特征140

一、已形成“一带一轴”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140

二、重点区域141

第三节 中国环保产业重点园区发展情况145

一、园区总体布局145

二、重点环保产业园区发展情况146

第四节 中国环保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153

一、区域经济不平衡引导环保产业差异化发展153

二、环保产业聚集区将自东向西逐步扩散153

三、环保热点区域走向强强联合,整合创新154

第八章 生物医药产业155

第一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概览155

一、产业现状155

二、产业趋势157

第二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158

一、已形成三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158

二、重点区域160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城市发展163

一、集中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地区163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164

第四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171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凸显171

二、地域分工更加明确171

三、产业发展热点区域将持续涌现172

第九章 新能源产业174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区域发展概况174

一、产业现状174

二、产业趋势176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区域分布特征179

一、在政策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下,产业整体上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179

二、重点区域183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分析186

一、产业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西北和西南地区186

二、重点省市分析186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趋势193

一、产业整体持续朝政策和资源优势区域集聚193

二、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朝市场终端转移194

三、研发和销售环节朝资本和人才密集区集聚194

第十章 文化创意产业195

第一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概览195

一、产业现状196

二、产业趋势198

第二节 中国文化创意区域分布特征199

一、已形成东部沿海集聚发展的总体格局199

二、重点区域199

第三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城市发展204

一、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04

二、重点城市205

第四节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213

一、“聚散有序、多极并举”的空间演变态势鲜明213

二、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213

三、区域分工愈加明晰214

应 用篇216

第十一章 感知城市216

第一节 感知城市应用架构216

一、感知城市顶层设计架构216

二、感知城市应用架构216

第二节 感知城市建设空间分布218

一、感知城市的区域分布218

二、感知城市在不同级别城市的分布223

第三节 感知城市重点应用及其分布226

一、医疗卫生领域227

二、城市交通领域228

三、城市管理领域228

四、环境保护领域229

第四节 感知城市建设模式及其分布230

一、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230

二、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230

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231

第五节 感知城市发展趋势分析231

一、物联网的产业发展与应用互相促进将是感知城市建设的主要推进策略231

二、资源整合将是感知城市建设的最显著特征231

三、感知城市建设投资将愈加理性,特色将愈加鲜明232

第十二章 智能电网233

第一节 智能电网应用现状233

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233

二、智能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234

三、智能电网应用需求235

第二节 智能电网应用架构235

一、总体架构235

二、功能架构237

三、技术架构239

四、支撑保障体系240

第三节 智能电网重点应用241

一、发电环节重点应用241

二、输电环节重点应用241

三、变电环节重点应用242

四、配电环节重点应用242

五、用电环节重点应用243

六、调度环节重点应用244

七、信息通信平台重点应用245

第十三章 感知物流247

第一节 感知物流应用现状247

一、感知物流发展现状247

二、感知物流发展问题248

三、感知物流应用需求249

第二节 感知物流应用架构250

一、总体架构250

二、功能架构250

三、技术架构255

四、支撑保障体系256

第三节 感知物流重点应用256

一、物流信息智能处理系统256

二、物流监控子系统257

三、智能运输系统257

四、智能仓储管理系统257

五、智能配送系统259

六、电子商务平台259

七、智能产品可追溯系统260

第十四章 感知健康261

第一节 感知健康应用现状261

一、感知健康发展概况261

二、感知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262

三、感知健康应用需求263

第二节 感知健康应用架构264

一、总体架构264

二、功能架构265

三、技术架构267

四、支撑保障体系267

第三节 感知健康重点应用270

一、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270

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与智能决策平台271

三、卫生监督与移动执法系统272

四、血液智能追溯与预警系统273

五、无线一体化智能医院273

六、知识管理与临床路径智能管理系统274

七、家庭无线健康监护与智能呼叫终端275

八、农村、社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276

九、健康服务智能一卡通276

第十五章 感知环保279

第一节 感知环保应用现状279

一、感知环保现状279

二、感知环保存在的问题280

三、感知环保需求282

第二节 感知环保应用架构283

一、总体架构283

二、功能架构284

三、技术架构285

四、支撑保障体系285

第三节 感知环保重点应用286

一、环境质量监测286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287

三、移动监察、执法、办公287

四、环境应急管理288

第十六章 企业云291

第一节 企业云应用现状291

一、企业云发展概况291

二、企业云发展存在的问题292

三、企业云应用需求293

第二节 企业云应用架构294

一、总体架构294

二、基础云IaaS295

三、平台云PaaS295

四、应用云SaaS296

第三节 云计算在各行业的重点应用298

一、制造云298

二、电信云300

三、电力云302

四、物流云304

五、文化云306

第十七章 公共服务云308

第一节 公共服务云应用现状308

一、公共服务云现状308

二、公共服务云问题310

三、公共服务云需求311

第二节 公共服务云应用架构313

一、总体架构313

二、基础云(IaaS)314

三、平台云(PaaS)314

四、应用云(SaaS)315

第三节 公共服务云重点应用317

一、教育公共服务云317

二、医疗公共服务云317

三、社保公共服务云318

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云319

第十八章 节能减排320

第一节 节能减排现状320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现状320

二、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321

三、“十二五”节能减排需求322

第二节 节能减排应用架构324

一、总体架构324

二、技术架构324

三、支撑保障体系326

第三节 节能减排应用重点327

一、建设基于产业和能源发展的节能减排数据库327

二、建立覆盖能源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能力评估体系329

三、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工程329

四、完善基于产品生产与管理的过程控制措施330

五、加快末端污染物集中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330

第十九章 两化融合333

第一节 两化融合现状333

一、两化融合发展概况333

二、两化融合应用需求336

三、两化融合推进经验337

第二节 两化融合总体架构339

一、两化互动融合机制339

二、两化融合三个层面341

第三节 两化融合重点应用341

一、支撑智慧城市建设341

二、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341

三、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342

四、提高安全生产效率342

五、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342

六、引导产业集群信息化应用342

七、培育生产性服务业343

管 理篇346

第二十章 产业政策346

第一节 集成电路产业政策346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46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46

第二节 软件产业政策349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49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49

第三节 云计算产业政策351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51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52

第四节 物联网产业政策353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53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53

第五节 移动互联网产业政策356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56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56

第六节 电子商务产业政策358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58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58

第七节 环保产业政策360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60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61

第八节 生物医药产业政策363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63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64

第九节 新能源产业政策365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65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66

第十节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368

一、中央政府重大政策368

二、重点省市产业政策368

第二十一章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371

第一节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状况37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体状况371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供给面临的挑战372

第二节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分析373

一、重点区域373

二、重点城市376

第三节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操作要点382

一、人才规划的关键主体382

二、人才规划的目标体系383

三、人才规划的核心要素384

四、人才规划的重大工程385

第四节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建议386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顶层规划386

二、围绕产业布局,优化人才层次结构387

三、强化基础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387

四、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388

第二十二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发展390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发展状况390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总体状况390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392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分析393

一、重点区域393

二、典型园区发展394

第三节 园区战略转型规划操作要点396

一、园区战略转型的环境分析396

二、园区战略转型的发展定位397

三、园区战略转型的模式选择399

四、园区战略转型的发展路径400

第四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发展策略建议401

一、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区域战略规划401

二、加强政策扶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401

三、加强公共平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02

四、加强载体建设,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402

五、加强品牌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402

第二十三章 大型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战略404

第一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404

一、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状况404

二、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407

第二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分析409

一、重点区域409

二、典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分析413

第三节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主要模式421

一、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三大转型模式421

二、基于驱动力视角的四大转型模式424

第四节 大型国有企业转型策略429

一、业务策略:建立科学的业务选择体系,找准突破口,把握进入时机429

二、人才策略: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卓越创智环境429

三、资本策略:加强资本运作,降低投资风险429

四、创新策略:引进内部风投等创新机制,倡导创新文化,打造企业创新力430

五、考评策略:建立以市场绩效为出发点的新业务指标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430

案 例篇432

第二十四章 产业发展模式432

第一节 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432

一、案例概述432

二、创新特点432

三、借鉴价值434

第二节 南京软件园软件产业434

一、案例概述434

二、创新特点434

三、借鉴价值436

第三节 北京祥云工程436

一、案例概述436

二、创新特点437

三、借鉴价值439

第四节 无锡太湖科技园/武汉东湖高新区物联网产业440

一、案例概述440

二、创新特点440

三、借鉴价值443

第五节 深圳移动互联网产业444

一、案例概述444

二、创新特点444

三、借鉴价值446

第六节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447

一、案例概述447

二、创新特点448

三、借鉴价值449

第七节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449

一、案例概述449

二、创新特点450

三、借鉴价值452

第八节 天津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453

一、案例概述453

二、创新特点453

三、借鉴价值456

第九节 保定·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457

一、案例概述457

二、创新特点457

三、借鉴价值459

第十节 北京中关村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460

一、案例概述460

二、创新特点460

三、价值借鉴462

第二十五章 典型应用示范463

第一节 感知北京463

一、案例概述463

二、创新特点464

三、借鉴价值466

第二节 广州供电局智能电网466

一、案例概述466

二、创新特点467

三、借鉴价值468

第三节 宁波市现代物流469

一、案例概述469

二、创新特点469

三、借鉴价值471

第四节 上海闸北感知健康471

一、案例概述471

二、创新特点472

三、借鉴价值473

第五节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473

一、案例概述473

二、创新特点475

三、借鉴价值475

第六节 上海电信弹性云数据中心476

一、案例概述476

二、创新特点476

三、借鉴价值477

第七节 成都云计算中心478

一、案例概述478

二、创新特点479

三、借鉴价值480

第八节 武钢节能减排工程480

一、案例概述480

二、创新特点481

三、借鉴价值481

第九节 郑州高新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483

一、案例概述483

二、创新特点483

三、借鉴价值484

附录486

作者简介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