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海洋学 渔业海洋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区域海洋学 渔业海洋学
  • 唐启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251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渔业海洋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海洋学 渔业海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绪论1

第1篇 渤海9

第1章 渔业生物种类组成特征与渔业9

1.1资源种类9

1.1.1渔业生物种类组成9

1.1.2渔业生物数量组成11

1.1.3鱼卵仔鱼种类组成13

1.2优势种及功能群16

1.2.1鱼类资源16

1.2.2无脊椎动物资源18

1.2.3鱼卵仔鱼19

1.3生态类群21

1.3.1鱼类21

1.3.2甲壳类21

1.3.3头足类22

1.4渔业结构及其变化22

第2章 渔业生物资源分布特征与栖息地23

2.1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23

2.1.1渔业生物资源分布概况23

2.1.2鱼类及其优势种资源分布23

2.1.3无脊椎动物及其优势种资源分布27

2.2主要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越冬场33

2.2.1产卵场、育幼场33

2.2.2索饵场33

2.2.3越冬场33

2.2.4主要渔业种类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越冬场34

2.3主要渔场及其季节变化34

第3章 渔业生物资源量评估36

3.1渔业资源声学评估36

3.1.1声学评估方法36

3.1.2评估种类总生物量分布格局36

3.2底拖网渔业生物资源评估39

3.2.1渤海近岸水域近底层渔业生物资源量39

3.2.2渔业生物资源指数的变化39

第4章 渔场形成条件与渔业预报41

4.1渔场理化状况及其变化41

4.1.1水文环境41

4.1.2化学环境42

4.2渔场基础生产力与饵料生物46

4.2.1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46

4.2.2浮游植物48

4.2.3浮游动物50

4.2.4底栖生物52

4.3渔场形成条件55

4.3.1中国毛虾生态习性56

4.3.2理化环境57

4.3.3生物环境57

4.3.4海流58

4.4渔业预报58

4.4.1预报指标58

4.4.2渤海秋汛中国对虾渔获量预报59

第5章 主要渔业种类渔业生物学与种群数量变动64

5.1中上层鱼类64

5.1.1黄鲫64

5.1.2蓝点马鲛67

5.1.3银鲳70

5.2底层鱼类73

5.2.1小黄鱼73

5.3甲壳类75

5.3.1中国对虾75

5.3.2三疣梭子蟹80

5.3.3口虾蛄83

第6章 渔业资源管理与增殖88

6.1渔业资源管理88

6.1.1依法进行管理88

6.1.2拖网作业退出渤海89

6.1.3设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89

6.1.4资源动态监测89

6.2渔业资源增殖90

6.2.1中国对虾90

6.2.2鮻91

6.2.3海蜇92

6.2.4三疣梭子蟹93

6.2.5贝类94

6.2.6其他种类95

6.3人工鱼礁建设96

6.4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96

6.4.1压缩捕捞力量与降低捕捞强度97

6.4.2修复近海渔业生态环境97

6.4.3科学开展增养殖渔业97

第2篇 黄海101

第7章 渔业生物种类组成特征与渔业101

7.1资源种类101

7.1.1生物区系101

7.1.2种类组成101

7.1.3渔业生物数量组成102

7.2优势种及功能群104

7.2.1优势种组成及其变化104

7.2.2功能群104

7.3生态类群106

7.3.1鱼类106

7.3.2虾蟹类107

7.3.3头足类107

7.4渔业结构及其变化108

7.4.1海洋捕捞产业108

7.4.2海洋捕捞作业结构108

第8章 渔业生物资源分布特征与栖息地110

8.1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110

8.1.1渔业生物资源分布概况110

8.1.2鱼类及其优势种资源分布111

8.1.3甲壳类及其优势种资源分布113

8.1.4头足类及其优势种资源分布114

8.2主要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越冬场115

8.2.1主要产卵场、育幼场115

8.2.2主要索饵场116

8.2.3主要越冬场117

8.2.4主要渔业生物资源主要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越冬场117

8.3主要渔场及其季节变化119

8.3.1海洋岛渔场120

8.3.2烟威渔场120

8.3.3石岛渔场121

8.3.4连青石渔场122

8.3.5海州湾渔场123

8.3.6吕泗渔场123

8.3.7大沙渔场124

第9章 渔业生物资源量评估126

9.1渔业生物资源声学评估126

9.1.1声学评估方法126

9.1.2评估种类总生物量分布格局126

9.2底拖网渔业生物资源评估132

第10章 渔场形成条件与渔业预报139

10.1渔场理化状况及其变化139

10.1.1水文环境139

10.1.2化学环境141

10.2渔场基础生产力与饵料生物145

10.2.1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145

10.2.2浮游植物147

10.2.3浮游动物150

10.2.4底栖生物151

10.3渔场形成条件154

10.3.1小黄鱼生态习性155

10.3.2理化环境155

10.3.3生物环境156

10.4渔业预报157

10.4.1渔情预报157

10.4.2渔获量预报159

第11章 主要渔业种类渔业生物学与种群数量变动161

11.1中上层鱼类161

11.1.1 鳀161

11.1.2蓝点马鲛166

11.1.3银鲳169

11.1.4鲱172

11.2底层鱼类176

11.2.1小黄鱼176

11.2.2鲆鲽类182

11.2.3带鱼188

11.2.4大头鳕192

11.3甲壳类和头足类195

11.3.1鹰爪虾195

11.3.2太平洋褶柔鱼199

11.3.3日本枪乌贼和火枪乌贼203

第12章 渔业资源管理与增殖207

12.1渔业资源管理207

12.1.1依法进行管理207

12.1.2保护种质种苗207

12.1.3实施禁渔制度208

12.1.4监测资源动态208

12.2渔业资源增殖208

12.2.1中国对虾208

12.2.2日本对虾210

12.2.3金乌贼211

12.2.4贝类213

12.2.5其他种类215

12.3人工渔鱼建设217

12.4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217

12.4.1对主要渔业种类实施TAC管理217

12.4.2进一步强化已实施的管理措施217

12.4.3压缩捕捞力量与降低捕捞强度218

12.4.4科学开展增养殖渔业218

第3篇 东海221

第13章 渔业生物种类组成特征与渔业221

13.1资源种类221

13.1.1种类组成221

13.1.2渔获数量组成222

13.1.3鱼卵仔鱼224

13.2优势种及功能群228

13.2.1优势种组成及其变化228

13.2.2功能群229

13.3渔业生物群落结构与区系特征231

13.3.1鱼类231

13.3.2虾类233

13.3.3头足类235

13.4渔业结构及其变化235

13.4.1海洋捕捞产量235

13.4.2海洋捕捞渔船236

13.4.3海洋捕捞渔船功率236

13.4.4海洋捕捞主要作业类型237

第14章 渔业生物资源分布特征与栖息地240

14.1渔业生物资源密度分布240

14.1.1渔业生物资源密度的变化240

14.1.2鱼类资源密度分布244

14.1.3甲壳类资源密度分布245

14.1.4头足类资源密度分布245

14.1.5优势种分布的季节和区域差异245

14.2主要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越冬场248

14.2.1南北向洄游鱼类248

14.2.2东西向洄游鱼类249

14.2.3外海型洄游鱼类249

14.2.4暖水性洄游鱼类249

14.2.5沿岸型洄游鱼类250

14.2.6河口定居性鱼类250

14.2.7溯河洄游性鱼类250

14.3渔获物组成和主要渔场及其变化251

14.3.1渔获物组成251

14.3.2东海主要作业渔场252

14.3.3主要作业渔场变动趋势253

第15章 渔业生物资源量评估256

15.1总资源量256

15.1.1各主要渔场资源量256

15.1.2东海各季节各大类累计资源量259

15.2中上层鱼类260

15.2.1春季260

15.2.2夏季260

15.2.3秋季260

15.2.4冬季261

15.3底层鱼类261

15.4甲壳类和头足类262

15.5综合评价263

第16章 渔场形成条件与渔业预报265

16.1渔场理化状况及其变化265

16.1.1渔场水温和盐度状况与变化265

16.1.2渔场化学环境状况与变化266

16.2渔场基础生产力与饵料生物266

16.2.1基础生产力266

16.2.2渔场饵料生物状况及其变化270

16.3渔场形成条件271

16.3.1渔场形成机理271

16.3.2渔场类别272

16.4渔场主要类型273

16.4.1大陆架渔场273

16.4.2上升流渔场274

16.4.3流界渔场275

16.4.4涡旋渔场276

16.4.5堆礁渔场277

16.4.6潮流渔场277

16.4.7河口渔场278

16.5灾害性天气、环境污染与渔场的关系279

16.5.1灾害性天气279

16.5.2环境污染280

16.6渔业预报281

16.6.1东海的渔业预报281

16.6.2主要经济种类渔业预报282

第17章 主要渔业种类渔业生物学与种群数量变动287

17.1中上层鱼类287

17.1.1鲐287

17.1.2鲹类288

17.1.3银鲳291

17.1.4蓝点马鲛292

17.1.5鳓293

17.2底层鱼类295

17.2.1带鱼295

17.2.2小黄鱼297

17.2.3绿鳍马面鲀299

17.2.4黄鳍马面鲀301

17.2.5海鳗303

17.3甲壳类与头足类305

17.3.1鹰爪虾305

17.3.2假长缝拟对虾306

17.3.3葛氏长臂虾308

17.3.4三疣梭子蟹310

17.3.5剑尖枪乌贼312

17.3.6太平洋褶柔鱼314

17.3.7金乌贼315

17.3.8曼氏无针乌贼317

第18章 渔业资源管理与增殖320

18.1渔业资源管理320

18.1.1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健全,“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局面基本形成320

18.1.2渔业资源保护措施逐步完善320

18.2渔业资源增殖323

18.2.1渔业资源增殖措施及种类323

18.2.2主要增殖种类规模和效果323

18.3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326

18.3.1存在主要问题326

18.3.2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329

第4篇 南海335

第19章 渔业生物种类组成特征与渔业335

19.1资源种类335

19.1.1区系特征335

19.1.2种类组成335

19.2优势种及功能群338

19.2.1优势种338

19.2.2功能群339

19.3生态类群341

19.3.1底层鱼类341

19.3.2近海中上层鱼类341

19.3.3金枪鱼类等大洋性洄游鱼类341

19.3.4岩礁、珊瑚礁鱼类342

19.3.5头足类342

19.3.6甲壳类342

19.3.7贝类、藻类及其他种类343

19.4渔业结构及其变化343

19.4.1海洋捕捞产量及其变化343

19.4.2海洋捕捞作业结构343

第20章 渔业生物资源分布特征与栖息地347

20.1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347

20.1.1平均密度347

20.1.2密度的季节和区域变化347

20.1.3资源密度随水深梯度的变化352

20.2主要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越冬场357

20.2.1南海中上层鱼类产卵场、育幼场357

20.2.2南海底层、近底层鱼类产卵场、育幼场357

20.3主要渔场及其季节变化360

20.3.1台湾浅滩渔场360

20.3.2粤东渔场360

20.3.3东沙渔场361

20.3.4珠江口渔场361

20.3.5粤西渔场362

20.3.6海南岛东南部渔场363

20.3.7北部湾北部渔场363

20.3.8北部湾南部及海南岛西南部渔场363

20.3.9中沙东部渔场363

20.3.10西沙、中沙渔场364

20.3.11西沙西部渔场364

20.3.12南沙渔场364

第21章 渔业生物资源量评估365

21.1总资源量365

21.1.1扫海面积法365

21.1.2水声学法368

21.2中上层鱼类370

21.2.1蓝圆鲹370

21.2.2竹荚鱼371

21.2.3鲐372

21.2.4沙丁鱼类372

21.2.5小公鱼类372

21.2.6棱鳀类372

21.2.7灯笼鱼类373

21.2.8犀鳕类373

21.2.9鲾类373

21.3底层鱼类374

21.3.1二长棘鲷374

21.3.2金线鱼375

21.3.3深水金线鱼376

21.3.4 短尾大眼鲷376

21.3.5长尾大眼鲷377

21.3.6多齿蛇鲻377

21.3.7花斑蛇鲻378

21.3.8白姑鱼379

21.3.9刺鲳379

21.3.10印度无齿鲳380

21.4甲壳类与头足类381

21.4.1甲壳类381

21.4.2头足类381

第22章 渔场形成条件与渔业预报384

22.1理化状况及其变化384

22.1.1水温与盐度384

22.1.2海水水质385

22.1.3水系与水团385

22.2渔场基础生产力与饵料生物386

22.2.1叶绿素a386

22.2.2初级生产力387

22.2.3浮游植物387

22.2.4浮游动物388

22.2.5底栖生物390

22.3渔场形成条件391

22.3.1鱼类生理生态特征适应性391

22.3.2水文环境条件适应性392

22.3.3水系及生物环境适应性393

22.3.4重要渔场环境特征394

22.4渔业预报397

22.4.1渔情预报的基本原理397

22.4.2渔情预报的种类397

22.4.3渔情预报的技术与方法397

22.4.4南海渔情预报的实践400

第23章 主要渔业种类渔业生物学与种群数量变动404

23.1中上层鱼类404

23.1.1蓝圆鲹404

23.1.2竹荚鱼406

23.2底层鱼类407

23.2.1多齿蛇鲻407

23.2.2花斑蛇鲻409

23.2.3长尾大眼鲷411

23.2.4短尾大眼鲷413

23.2.5白姑鱼414

23.2.6红鳍笛鲷415

23.2.7二长棘鲷417

23.2.8条尾排鲤419

23.2.9金线鱼420

23.2.10带鱼422

23.2.11刺鲳423

23.3头足类425

23.3.1中国枪乌贼425

23.3.2剑尖枪乌贼427

第24章 渔业资源管理与增殖430

24.1渔业资源管理430

24.1.1建立渔业法规体系430

24.1.2实行捕捞许可制度430

24.1.3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430

24.1.4实行伏季休渔制度431

24.1.5严格控制渔船数量431

24.1.6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431

24.1.7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432

24.1.8实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432

24.2渔业资源增殖433

24.2.1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的种类和规模433

24.2.2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的特点与效果433

24.3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436

24.3.1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6

24.3.2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439

参考文献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