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政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政策
  • 张永谦,郭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1589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增强创新能力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1

第一节 知识经济挑战中国2

一、我们与知识经济相去甚远2

二、高速增长背后有隐忧3

三、不能甘心做“躯干国家”5

四、新形势下的安全危机6

五、实力悬殊的较量8

第二节 推进企业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10

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10

二、创新是利润的源头活水13

三、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15

第三节 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16

一、增强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16

二、增强创新能力才能成为“头脑国家”16

三、增强创新能力才能维护国家安全17

四、增强创新能力才能振兴我国高科技产业18

第一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9

第一章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实质19

第一节 人类正迈进知识经济时代19

一、知识经济的雏形——美国“新经济”19

二、人类认识知识经济的足迹21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23

一、核心生产要素:由资本到知识23

二、就业主体:由体力劳动到知识工作24

三、核心企业:由高产量到高价值26

四、经济机制:由报酬递减到报酬递增27

五、国家优势:由传统优势到知识优势28

第三节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实质30

一、历史上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30

二、创新在国家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已越来越明显31

三、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32

四、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4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37

一、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催化剂38

二、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龙头产业41

三、教育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45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与创新49

第一节 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特征49

一、思想方法方面的创新49

二、理论方面的创新53

第二节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握住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57

一、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5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59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握住了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63

第三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65

一、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的主要内容65

二、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与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是统一的67

三、创新与民族命运69

四、江泽民关于创新的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创新品质70

第三章 思想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74

第一节 思想创新的前提是解放思想74

一、什么是解放思想74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有机的辩证的统一75

三、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77

四、解放思想的复杂性78

五、解放思想无止境79

六、如何做到解放思想80

第二节 影响思想创新的因素82

一、创新者的个性因素82

二、独立思考能力86

三、历史感和责任感87

四、忧患意识88

五、创新环境89

第三节 培养思想创新能力91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91

二、培养想像力94

三、培养创新灵感95

四、善于从平凡中创新97

五、学会学习98

第二篇 技术创新理论100

第四章 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实践意义100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100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100

二、技术创新的定义103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分类106

一、按内容分类107

二、按重要性分类108

三、按技术来源分类110

四、按生产要素分类111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理论内涵111

一、技术创新战略111

二、技术创新决策113

三、技术创新动力和环境115

四、技术创新角色116

五、技术创新过程118

六、技术创新模型120

第四节 技术创新政策121

一、技术创新政策的含义121

二、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127

第五章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129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129

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129

二、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深入132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和特征137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139

一、企业140

二、科研机构和大学141

三、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142

第三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143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143

二、其他的研究147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对策149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性149

二、我国创新体系的政策选择151

三、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153

第三篇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157

第六章 核心主体——企业157

第一节 传统经济体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阻碍157

一、技术创新主体倒置158

二、技术创新主体不自主159

三、国有企业创新乏力159

第二节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16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161

二、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161

第三节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165

一、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165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166

三、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168

第四节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70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70

二、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172

三、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心小企业的对策174

第七章 知识源与人才源——科研机构和大学178

第一节 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180

一、基础研究180

二、高技术研究184

第二节 加强国家科研队伍建设193

一、科研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193

二、加强国家科研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194

第三节 加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196

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196

二、加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结合的政策建议197

第八章 中间环节——中介服务机构200

第一节 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201

一、技术市场201

二、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202

三、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总体评价205

第二节 加强科技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207

一、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概念及构成207

二、加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208

三、加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210

第三节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孵化器211

一、高新技术开发区211

二、孵化器214

第四节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217

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进程217

二、我国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缺陷219

三、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的政策建议222

第九章 宏观调控中枢——政府226

第一节 制度、政府、创新226

一、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226

二、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作用的有限性229

第二节 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231

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231

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232

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233

四、科技开发与科技引进相结合234

五、近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234

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235

第三节 促进创新主体间的良性互动236

一、创新主体互动的形式236

二、我国创新主体间缺乏协调、合作的原因237

三、产学研一体化238

第四节 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241

一、我国科技计划体制中的政府角色242

二、当前我国科技计划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242

三、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与任务243

第五节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245

一、实现制度创新,强化宏观调控245

二、合理配置创新资源247

三、促进知识和人才的高效流动247

四、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248

五、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248

六、创建科学园区250

第四篇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251

第十章 加速科研机构企业化251

第一节 市场化、企业化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贯方向251

一、80年代重在市场化251

二、90年代重在企业化化253

三、科研机构企业化全面启动254

第二节 科研机构企业化的原因255

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255

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256

三、科技体制尚未全面走出计划经济的格局257

四、正确理解“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258

五、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的意义259

第三节 关于科研机构企业化的几个重要问题261

一、科研机构转制的配套政策261

二、科研机构转制的资产问题263

三、观念转变问题266

四、非营利科研机构问题268

第十一章 制定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投资制度273

第一节 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273

一、我国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273

二、我国科技投入的国内情况273

第二节 实行推动技术创新的财政直接科技投入政策284

一、国家财政直接科技投入的概念和职能284

二、发达国家财政直接科技投入的特点287

三、加大我国财政直接科技投入的政策建议289

第三节 实行激励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291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291

二、税收优惠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292

三、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293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294

第四节 实行拉动自主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298

一、政府采购的理论依据298

二、我国科技需求的现状301

三、加大我国政府采购力度的必要性304

四、加大我国政府采购力度的政策建设305

第五节 实行促进技术创新的金融信贷政策306

一、不同融资主体在技术创新中的不同作用306

二、我国现行国家金融投资制度的特点307

三、现行金融体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矛盾309

四、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金融制度311

第十二章 改革我国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315

第一节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315

一、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315

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作用与形式323

第二节 我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历史与现状335

一、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弊端336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发展341

第三节 我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50

一、我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350

二、改革我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360

第十三章 强化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65

第一节 知识资产与知识产权365

一、知识资产365

二、知识产权367

第二节 知识产权保护369

一、保护知识产权的理论基础369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371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渊源374

四、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发展375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与创新377

一、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377

二、保护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意义380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进一步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385

第十四章 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体制392

第一节 风险投资:理论与国外经验392

一、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392

二、国外风险投资的发展398

第二节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401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401

二、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现实意义404

三、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05

第三节 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深入发展的对策411

一、营造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411

二、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大环境415

三、广泛开辟风险资金来源417

四、大力培养风险投资人才419

主要参考文献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