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调动企业整体积极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调动企业整体积极性
  • 吴伯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750080911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管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调动企业整体积极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积极性的概念2

一 积极性是心理学范畴2

二 积极性的范畴系列3

第二节 人在历史活动中的积极性4

一 人在社会中的位置4

二 人的积极性的表现5

第三节 积极性的功能和作用7

一 积极性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地位7

二 积极性对人能力发挥的功能9

三 调动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紧迫的课题10

第四节 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及研究方法12

一 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12

二 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15

三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17

四 系统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18

第二章 积极性的内容、结构及运动规律21

第一节 积极性的基本内容21

一 兴趣的专注21

二 情欲的兴奋22

三 干劲的发挥23

四 意志的努力24

一 需要与积极性25

第二节 积极性的心理结构25

二 认识与积极性27

三 注意与积极性27

四 情感与积极性28

五 兴趣与积极性29

六 意志与积极性30

七 动机与积极性30

第三节 积极性的运动规律31

一 自身需要的动力作用31

二 主观认识的调节作用32

三 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34

四 积极性的一般规律36

一 需要理论37

第三章 调动积极性的理论和原则37

第一节 调动积极性的理论37

二 激励理论42

三 期望理论45

四 公平理论48

第二节 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原则51

一 目标认同原则51

二 主动参与原则52

三 公平原则53

四 激励与维持工作动机的原则53

五 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54

第三节 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54

二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源泉55

一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概念55

三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主要表现58

第四章 发挥积极性的动力系统60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60

一 社会需要的作用61

二 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3

三 完善生产关系的作用64

四 完善上层建筑的作用65

五 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作用66

六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68

七 社会革命或改革的作用70

第二节 现代管理的动力71

一 物质动力72

二 精神动力73

三 信息动力74

第三节 个体内在的动力76

一 个体内在的动力因素76

二 提高目标引力78

三 增强外界压力79

四 加大内部动力79

第五章 改革经济体制,调动企业积极性81

第一节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82

一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2

二 妨碍积极性发展的管理体制83

三 调动积极性是改革的根本任务85

第二节 企业积极性与企业家的动力86

一 企业家内在动力所包含的内容87

二 企业家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89

三 建立“三加强”的领导体制91

四 建立企业家动力机制93

第三节 企业积极性与扩大自主权94

一 建立企业间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关系95

二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99

三 全民所有制企业应有的自主权102

四 必须实行政企职责分开104

第四节 企业积极性与强化企业内部动力机制105

一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利益105

二 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是企业动力的物质载体107

三 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地结合起来108

四 企业破除“一大三铁”的改革目标110

第五节 企业积极性与引入竞争机制113

一 竞争对增强企业积极性的重大作用114

二 为企业竞争创造相对平等的环境116

三 利用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119

四 注意纠正竞争中的错误倾向121

第一节 必须发挥劳动者的政治积极性124

第六章 尊重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125

一 政治积极性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125

二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转化为民主权力126

三 调动政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128

一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翁129

第二节 提高劳动者当家作主的责任感129

二 职工主人翁精神的时代特点132

三 形成主人翁责任感的基本因素134

四 培养主人翁意识的感受环境137

第三节 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同体142

一 参政议政的主人地位142

二 民主管理的主人权力144

三 关心主人的生活利益148

四 企业意识的主人思想151

第七章 合理分配社会主义物质利益154

一 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155

第一节 认真解决分配领域中的问题155

二 正确认识分配不公的两种表现158

三 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60

第二节 工资合理分配的根本性问题162

一 做好“劳”的量化工作162

二 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体系165

三 理顺收入分配结构167

第二节 脑体“倒挂”及其解决的出路169

一、脑体收入“倒挂”是极不合理现象169

二 提高对脑体收入“倒挂”的认识171

三 解决脑体收入“倒挂”的出路173

一 全面关心职工生活176

第四节 积极兴办集体福利事业176

二 大力发展集体福利事业177

三 把农工商统一管理起来182

第八章 培养共产主义人生观183

第一节 人生观及其心理分析184

一 世界观的基本含义及其结构184

二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86

三 人生观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187

第二节 坚定马列主义的信仰189

一 马列主义永远不“过时”189

二 马列主义是革命和建设的保证191

三 讲理是打开心灵的钥匙195

第三节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198

一 要认识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199

二 客观公正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状况200

三 新型社会制度建立是长期而曲折的201

第四节 坚定对共产党的信赖204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204

二 共产党员要自觉维护党的形象207

三 把住人生观这个“总开关”209

二 共同理想是动员人民的旗帜211

四 对广大群众进行热爱党的教育212

第五节 坚定共同理想的信心216

一 共同理想是巨大的精神支柱217

二 坚定相信和依靠群众220

三 把共同理想与具体奋斗目标结合起来220

第九章 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关系223

第一节 要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224

一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24

三 忠实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228

四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229

第二节 勤政、廉政、简政、亲政230

一 抓勤政,稳民心231

二 抓廉政,赢民心233

三 抓简政,顺民心235

四 抓亲政,得民心236

一 领导者影响力的形成239

第三节 发挥领导者的人格影响大239

二 领导行为示范是最佳影响力241

三 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原则243

四 提高领导人格影响力的基本因素246

第十章 塑造积极性的综合启动机制250

第一节 “能源”启动机制251

一 要尊重职工的自尊心251

二 培养革命需要的兴趣和志向254

三 发现和发挥人们的优点和长处255

第二节 用人启动机制256

一 发掘、培养和造就人才258

二 合理使用企业人才261

三 与下属相处的方法和艺术263

四 调动下属的积极性267

一 目标激励269

第三节 激励启动机制269

二 强化激励271

三 竞赛激励272

四 样板激励274

五 环境激励274

六 公平激励276

第四节 友爱启动机制277

一 施放友爱的“暖流”277

二 防止情感的“断流”279

三 千群情感的“合流”280

四 自我认识的“交流”282

第十一章 调动积极性的效果评估285

第一节 从综合因素认识积极性285

一 从性质上看积极性286

二 从时间上看积极性287

三 从表现过程看积极性288

四 从认识上看积极性289

五 从激发因素看积极协291

六 从主体上看积极性292

第二节 用社会实践评价积极性293

一 从劳动行为评价积极性293

二 从定量分析考核积极性295

第三节 实现积极性良性循环的程序297

一 科学的考察分析298

二 抓好教育培训298

三 实行目标管理299

四 合理组织和引导300

五 定期考评,严格奖惩301

热门推荐